2025, 25(06):1-10.
摘要:传统的机组排班研究难以直接衡量机组人员工作时的真实疲劳度。机组人员的疲劳度受到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机组人员疲劳度量化模型以度量机组人员任务环的疲劳,并进一步构建考虑疲劳度的机组排班模型。接着基于列生成框架,结合动态约束聚合方法设计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数值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较大规模机组排班问题,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降低机组人员疲劳程度。
2025, 25(06):11-17.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掺量的SBS改性剂对改性沥青指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弹性恢复、老化后指标的测试,以及不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黏度和车辙因子的测试,分析SBS改性剂掺量对改性沥青指标的影响,为改性沥青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BS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弹性恢复和延度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规律,改性沥青的黏度呈现出先大幅度增大后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在适当掺量下,改性沥青的黏度达到最优;车辙因子随着SBS改性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SBS掺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车辙因子仅小范围增长。说明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并不是随着改性剂掺量的增加不断变强,当改性剂增加到一定幅度时,某些指标的性能可能会到达顶峰或者下降。
2025, 25(06):18-23.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企业韧性的重要方式。通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1年行业数据,以实证检验方式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韧性,且该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中创新效率、创新质量在影响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韧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5, 25(06):24-29.
摘要:多孔类岩石材料料的拉剪力学特性影响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构建含不同孔洞数量的数值模型,通过DEM法开展直接拉伸与直剪试验的数值模拟,探究孔洞数量对材料拉剪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孔洞数量增加,抗拉强度、压拉强度比、凝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不同形式下降。另外,拉伸作用下裂隙主要沿水平方向生成且不受孔洞数量影响,剪切作用下裂隙主要沿与水平方向一定角度生成,孔洞数量增加主要导致剪切作用下裂隙产状的各向异性下降。
2025, 25(06):30-35.
摘要:因缺乏足够的交互关系支撑导致推荐精度不佳,对此,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稀疏数据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抽取用户与物品的交互关系,构建知识图谱,利用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对用户和物品进行扩展表示。结合CNN网络将交互关系扩为复杂结构,捕获上下文信息,以欧氏距离算相似度。找到目标用户相似邻居集,用用户协同过滤预测评分,融合时间加权策略动态调整,生成推荐列表。测试表明,该算法NDCG值高,MAE和RMSE值低,推荐效果较理想。
2025, 25(06):36-41.
摘要:为提升机场净空安全监管水平,保障机场净空区域的安全运行,构建了机场管理部门与净空违规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双方在不同情景条件下的策略选择及其成因。运用MATLAB软件对重要参数的敏感度进行了数值分析,探讨了净空违规者违规运行被发现的概率、处罚力度、合规运行成本以及违规运行收入四个重要参数对系统演化路径及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违规操作被发现的概率和加大处罚力度,可以有效促使违规者向合规运行策略转变;同时,通过降低合规运行成本和限制违规收益,能够进一步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
2025, 25(06):42-51.
摘要: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新能源跨区传输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处于送端的新能源机组除了会遭受电压暂降和高电压故障以外,还可能面临直流换相失败带来的低高电压扰动挑战。为了准确分析风电场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文章首先按照国标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以及连续低高电压穿越进行通用功率曲线建模;接着,对遭受多类故障的单机进行遍历,并对风电场内风机分群聚类;最后,文章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四机等值方法。
2025, 25(06):52-60.
摘要:“双碳”目标下快递业开展绿色转型,循环快递包装应运而生。然而,推广过程和结果并不理想。本文构建快递企业、快递员、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旨在探索循环快递包装推广过程中三方的演化均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使用Matlab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政府的奖惩、快递企业推广获得的溢出收益与声誉变化促使快递企业推广循环快递包装;快递企业的奖惩及快递员心理收益推动快递员积极配合;政府与快递企业补贴奖励及消费者心理收益促使消费者积极参与。
2025, 25(06):61-65.
摘要:航空货运是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航空货运业的不断发展,货运量持续增长。因此,准确预测航空货运量对于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为科学预测城市之间航空货运业务量,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机场设施安排等影响因素,首先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机场的货运业务总量,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引力模型确定城市机场综合服务能力得分和城市节点间的货运吸引强度,从而判断货物流向的趋势,最后通过构建组合预测模型得到2026年各城市机场间的货运量。此研究结果表示:我国的航空货运业务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货运量的预测为对货运机场的运行容量设置以及提升物流设施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 25(06):66-73.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纳米流体热管的模拟仿真,运用Fluent软件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以单一纳米流体(TiO2-H2O)和混合纳米流体(Al2O3+TiO2-H2O)为工质,从热管内部蒸发冷凝过程的可视化分析以及整体热力参数结果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了利用Fluent模拟纳米流体热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可视化角度看,模拟结果云图整体可以反映热管内部随着时间变化所发生的相变过程。但具体的模拟数值与修正实验数值仍存在3%的误差,说明存在非常规因素影响模拟结果。利用VOF模型模拟纳米流体热管在数值规律以及可视化分析上是可行的,但对于具体的精细化原理研究仍需结合其他模拟方法。
2025, 25(06):74-79.
摘要:综合评述了地热中心管相关的研究,详细阐述了其在高效传输地热系统中的关键作用。首先探讨了其结构设计,如中心管类型、管径大小、管壁厚度及管内构造对热传递效率和流体流动的影响,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此外,分析了其材料特性,包括耐高温、耐腐蚀以及良好的导热性能等对地热系统运行的影响以及论述了不同材料中心管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例。最后,对未来地热中心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创新材料和制造工艺优化设计在提高地热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性。
2025, 25(06):80-84.
摘要:考虑到光纤光栅在测量时存在的应变与温度交叉敏感问题,分别研制了基于光纤光栅应变、温度两种传感器,在剔除温度产生的波长漂移后,可得到光纤光栅应变的单独变化,解决了传统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设计结构复杂、无法温度补偿等问题。通过应力拉伸测试与水浴试验,探究了传感器的应变传感能力以及温度传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灵敏系数为0.95pm/με,与理论应变灵敏度系数偏差仅为2.05%;在20℃~60℃的范围内,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20pm/℃左右,相较于未封装的裸光纤光栅,提高了2.2倍之多。与温度补偿前的灵敏度系数比较,补偿后的系数明显提高,有效实现了温度补偿的目标,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应变监测提供了更可靠依据。
2025, 25(06):85-92.
摘要:砾岩油藏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现,砾石与杂基间的胶结面性质影响了裂缝扩展行为。为厘清胶结强度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通过PFC2D离散元方法建立了砾岩单轴压缩数值模型,研究了裂纹扩展的四个阶段和破裂机制。结果表明:砾岩力学性质随胶结强度增强逐渐由塑性向脆性转变,临界胶结强度比CSRc为0.3,胶结强度对裂纹扩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弹性阶段和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弱胶结下(CSR<0.3),砾石边缘在弹性阶段产生孤立的剪切裂纹,并且在稳定扩展阶段连接形成剪切裂缝网络;强胶结下(CSR>0.3),砾石边缘在弹性阶段几乎不产生裂纹,而在裂纹稳定扩展阶段仅仅产生零星的孤立拉伸裂纹;砾石和杂基之间变形不协调产生的附加应力是弱胶结下胶结面破裂的原因。这些结果表明弱胶结有利于形成复杂裂缝网络,为揭示砾岩储层裂缝扩展规律提供了力学基础。
2025, 25(06):93-99.
摘要: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聚焦于考察人工智能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工智能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大致呈现U形关系,并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微观机制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影响服务业结构对服务业就业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拓展讨论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服务业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此外现代服务业相比传统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潜力还在持续上升。
2025, 25(06):100-106.
摘要:数字经济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新经济形态,而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作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的企业评价标准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新常态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究选取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验证数字化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ESG表现,其影响路径为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强。从企业数字化视角出发,为提升企业ESG表现、推进社会ESG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5, 25(06):107-112.
摘要:“双碳”目标下,企业ESG信息披露相关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已成为热点研究对象。由于目前我国在可持续披露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研究仅聚焦于对ESG信息评级研究上,而忽略ESG信息披露的质量情况。因此,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的视角下,以工程机械行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ESG信息披露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助力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后续应用与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2025, 25(06):113-120.
摘要: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的集聚不仅能促进资源和要素的集中,还能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对绿色创新效率和数字产业集聚评价指标进行测度,然后再检验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因地理位置和科技投入水平的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东部地区和高科技投入省份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效率。鉴于此,各省应积极推动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科学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此来助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2025, 25(06):121-133.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线上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而资源配置优化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以2014-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运用双向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线上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与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线上市场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线上市场发展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一步分析表明,线上市场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异质性,在东西部、人口规模较大以及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地区的作用更显著;门槛模型结果显示,线上市场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为充分发挥线上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应进一步扩大线上市场规模,规范线上市场运行,界定不同类型线上市场的边界,强化市场准入审核,强化数据机制的作用,强化反垄断和市场监管以鼓励更多主体参与。
2025, 25(06):134-142.
摘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承载着鲜明优势与独特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学等理论,以流域内6市级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结构特征和互动机制出发探讨流域人口与产业集聚效应。研究发现,沱江流域人口集聚程度主要分布在人口中度密集区和人口低度密集区,沱江流域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剩余现象,从经济集聚指数可看出,德阳市、资阳市等区域面临强大的头部城市虹吸效应。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等角度为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025, 25(06):143-148.
摘要:利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热点,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以“中药材产业”作为关键词,检索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中药材产业研究相关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论文进行图谱分析。共检索知网从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129篇研究文献纳入分析,研究文献关键词主要集中于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集聚和信息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材产业的生态种植、产业集聚、信息化和追溯体系。根据知识谱图和热点文献分析显示,当前中药材产业研究热点与政策的出台、引导与实施有关,具有阶段性,学者们多使用定性描述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中药材生态种植、全产业集聚及追溯体系相关内容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025, 25(06):149-157.
摘要: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部门之一,其生产活动深受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碳减排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生产及出口贸易。通过选取2000—2021年的HS四分位的农产品对碳减排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政策实施会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增长;碳减排政策实施对粮食类、油类的出口影响较大,对肉类出口的影响稍小;劳动力、政府支农及气候变化,均对碳减排政策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中发挥了正向作用。
2025, 25(06):158-163.
摘要:要想科学有效地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就需要理解何谓“新质生产力”,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对绍兴市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发现可以从智能感应力、战略谋划力、创新推进力、特色发展力和共享合作力五个角度全面、有效地培育新质生产力。这种研究与培育思路对更进一步和更大范围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培育行动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2025, 25(06):164-170.
摘要:以新发展格局为背景,基于创新驱动、数字经济、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选取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群的相关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视化处理,从不同维度上反映城市群经济新动能发展水平,进而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经济新动能水平为解释变量,探究长三角地区经济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后,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2025, 25(06):171-178.
摘要: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作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管理方式,正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活力的重要机制。首先阐述了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内涵,其次以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践为典型案例,从顶层设计、运行模式、关键举措三方面进行梳理,最后总结提出融通创新视角下多维度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应用赛马模式和悬赏模式,调动龙头骨干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等建议,确保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有效实施,可为各地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提升科研组织效能方面提供参考。
2025, 25(06):179-184.
摘要:海洋旅游是广东旅游的特色品牌,海洋旅游业也是广东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基于产业链研究相关理论,结合《海洋及相关产业的分类》(GB/T20794—2021)与《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相关标准,对海洋旅游产业链进行梳理,同步对广东省海洋旅游产业链及各个产业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海洋旅游产业链相对完善,各个环节均有涉及;广东海洋旅游产业链目前仍存在海洋旅游业态培育不足、设施设备制造不强、培训与租赁等海洋旅游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2025, 25(06):185-192.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三农”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必由之路。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农业保险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农业保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显著增长,长江上游地区近年增幅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源头治理”成效显著;上海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远高于长江下游其他地区;农业保险通过生产结构和要素投入的调整可以正向调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025, 25(06):193-203.
摘要:从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筑波科学城的创新资源集聚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详实的史料收集和整理,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筑波科学城的创新资源集聚过程和特点。基于筑波科学城不同发展阶段提出国家主导的创新资源强制集聚模式、产学研合作驱动的创新资源自发集聚模式和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创新链构建为驱动的集聚模式,得出筑波科学城正在向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两大方向演化。最后从重视优势大学和大院大所建设、搭建跨区域跨领域跨主体的平台体系、加大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提出对雄安新区借鉴的建议和启示。
2025, 25(06):204-214.
摘要:对济南市旅游住宿设施进行了评价与需求预测研究,利用Python爬虫技术,从携程、去哪儿网和美团等平台抓取数据。应用LDA主题模型揭示文本数据中的潜在主题结构,从而有效分类住宿地标签。包括XGBoost、CatBoost、LightGBM和RandomForest在内的机器学习方法被用来筛选影响住宿地评分的核心指标。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来构建评估体系,以确定权重。通过可视化分析,揭示了不同主题类别、住宿地类型、区域类型以及与交通、商业区、学校和景点的接近程度在接待能力上的差异。基于酒店主题、评分分布、地理位置、评论数量和价格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管,从而增加接待能力和用户满意度。
2025, 25(06):215-220.
摘要:基于菜溪乡深路堑滑坡治理工程,采用PLAXIS 3D建立降雨条件下含裂隙复杂边坡模型,分析裂隙的存在及不同裂隙深度条件下边坡变形稳定性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裂隙深度的增加,边坡的滑动面会发生显著变化。当裂隙深度接近潜在滑动面时,裂隙会将滑坡体分割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是裂隙面本身,另一部分是裂隙以下原始滑动面。这种分割作用导致边坡的稳定性显著降低。研究进一步发现,裂隙深度与边坡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即在裂隙深度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前,边坡稳定性变化不大;而当裂隙深度超过该临界值时,边坡稳定性会急剧下降。研究揭示了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边坡工程设计、灾害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 25(06):221-227.
摘要:在时间变迁与人文理念更迭交织下,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民族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积淀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桥梁。以河北井陉县首批传统村落为研究区域,从文化景观价值与文化景观活态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其文化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并基于IPA分析法凝练出四种探索传统村落差异化文化振兴路径:活态发展示范型、文化景观价值活态传承型、文化景观价值重构型、文化景观提升型。
2025, 25(06):228-236.
摘要:新时代经济呼唤高质量发展,而创新生产力是实现此目标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实践路径与应用。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中具备显著优势,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新机遇。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提出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联盟链,整合技术研发、平台支撑、行业应用和服务配套,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健康城市建设,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2025, 25(06):237-242.
摘要:以恒大集团为案例对象,在对恒大集团的财务报表和运营数据的研究的基础上识别了其在资金管理、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基于此,得出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房地产行业的特征,制定科学的财务策略,以应对其带来的挑战的结论。此外,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特征的应对策略,包括降低负债率、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增强盈利能力等。
2025, 25(06):243-248.
摘要:安全评价是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以西南某专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项目为例,将项目区划分8个评价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树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探讨主要控灾因素及安全工作要点。结果表明:安全检查表法适用于规范条文明确规定的检查事件,事故树法通过最小割集和重要度计算能有效分析事件成因及要素权重;运输及装卸作业的安全保障应注重人员规范操作、劳动防护和作业区安全位置。
2025, 25(06):249-252.
摘要:引用“城市触媒理论”探讨在触媒理论下工业遗产改造的设计手法及策略,传承历史文化,加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城市更新中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高线公园案例的分析,阐述城市触媒理论在城市更新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城市更新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策略,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2025, 25(06):253-258.
摘要:当下,财务共享信息化于大型企业集团里已被广泛运用。以W集团公司为案例展开,分析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其实施路径的成功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财务共享信息化能够有力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经营成本的降低,风险控制的增强等。给出恰当的基础参照以及理论指引,旨在为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5, 25(06):259-267.
摘要:实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益的前提在于对资产价值的准确评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的范畴已从最初的单纯计量经济量价值,逐步拓展至更为复杂的经济-生态综合价值。因此,对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提出了全面化和系统化的要求。结合自然资源委托代理机制的要求与实践探索,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框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在厘清各评估事项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宗旨下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框架,以期对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中价值核算和后期所有者权益的落实有所裨益。
2025, 25(06):268-274.
摘要:近年来标准必要专利得到广泛关注,提前研判未来可能的标准必要专利竞争风险,为产业界和企业界提供参考。通过梳理总结标准必要专利的计量学特点,结合2014—2023年在五局之一授权且有五局同族的多方专利信息,归纳出重点创新主体和重点技术领域。研究发现,标准必要专利具有持有者集中、家族规模大、权利要求数多和被引频次高四大特点,未来一段时间标准必要专利的主要竞争仍将集中在电子、通信领域,且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各种应用场景相关的领域也可能成为标准必要专利竞争的战场,应予以关注并做好风险防范。
2025, 25(06):275-283.
摘要: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主题。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的交通碳排放。实证检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影响效果存在着城市规模等级异质性。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了“交通替代”效应,增加新的投资机会。增加绿色金融投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
2025, 25(06):284-292.
摘要:基于2008-2021年273个地市级的经济数据,采用“淘宝村”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BOP电商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BOP电商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进行多种稳健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人口密度能够正向调节BOP电商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效应方面,BOP电商的发展具备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BOP电商的支持力度,加强区间的合作,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2025, 25(06):293-298.
摘要:基于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同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税收对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能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该效应存在非线性边际递增的特点;税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作用机制尚未显现;规制类和优惠类税收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有正向影响,引导类税收对产业结构生态化呈现负向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完善税收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2025, 25(06):299-305.
摘要: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加剧双方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因。为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忠诚度,防止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引导管理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基于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具有双重意义。既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也能降低代理成本。
2025, 25(06):306-312.
摘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3个维度构建数据治理生态系统,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数据资源水平、政府数字化重视度、公民数字需求、公民数字素养、政府财政水平、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7个条件变量对省级政府数据治理绩效的组合路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高水平数据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数据资源水平、公民数字素养以及数字创新能力不高是导致低水平数据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研究生成了高水平数据治理绩效的6条路径,可归纳为全要素发展型、资源引领型、环境驱动型3类。各省级政府应基于自身发展条件,探索多重要素间的动态适配路径。
2025, 25(06):313-319.
摘要: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8)》进行数据匹配,研究数字乡村及其四个子维度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显示,数字乡村有利于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和居民数字技能水平是促进数字乡村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对不同农村地区、不同特征家庭以及不同户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具有差异性。
2025, 25(06):320-325.
摘要:为分析政府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对独立再制造的影响,基于历史排放法和基准法建立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独立再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比较两种不同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对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生产决策、利润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排放法下新产品销量较低,再制造产品销量较高,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当总量碳配额和基准碳配额满足特定条件时,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独立再制造商在历史排放法下可以实现利润双赢。
2025, 25(06):326-333.
摘要:研究考虑环境与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决策问题,以一个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环境与社会责任承担模式对系统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不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成员能够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行为中获益;任意供应链成员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行为都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环境与社会治理绩效、改善产品的可靠性;供应链成员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行为会产生让利效应,能够有效调整系统的利润分配。
2025, 25(06):334-339.
摘要: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生物资源丰富、资源禀赋卓越、生态环境秀美,是开展自然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然基石。但其自然教育在长期实践历程中,受制于管理体制、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宣传营销策略等因素,其自然教育潜能未能得以充分释放,进而未能成为推动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充分发挥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在自然教育方面的潜在条件和优势,以自然教育为引擎引领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相关主体需要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营销创新及管理体系各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推动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进而为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及健康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5, 25(06):340-349.
摘要:由于近年极端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导致既有风险与新兴风险交织叠加,严重影响城市的公共安全。为弥补现有研究忽视非传统风险的缺陷,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构建了以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为核心的城市“风险—抗灾能力”风险评估模型。选取青岛、南京、杭州以及东莞四个特大城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主成分中,南京占比最高,杭州占比最低;而在城市社会保障能力主成分中,杭州占比最高,东莞占比最低;在以生态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东莞占比最高,南京占比最低;以地区生产总值等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和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额等为代表的城市社会保障能力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抗灾因子。
2025, 25(06):350-357.
摘要:21世纪是数据信息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数据充斥着社会全域。在公共服务领域,受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的溢出效用、数字信息融入等因素的影响,思索如何实现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然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存在供给方式、供给布局与供给扩散的掣肘,使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受阻碍。提炼服务试行-服务扩散-服务接受阶段为分析框架,着力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基点,从数字服务资源的输送、分配与设施的量化控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服务扩散路径,加强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成效评估等方面入手。以破除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藩篱,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接榫,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
2025, 25(06):358-366.
摘要: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经过多年的试点推进,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07年实行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4—2020年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证明,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两个影响路径得以实现。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启示。
2025, 25(06):367-376.
摘要:选取2014—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刊载的607篇论文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刊载的308篇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研究方法,从发文量、高频作者和关键词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碳绩效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还未形成合作紧密的作者网络;碳绩效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低碳经济与碳绩效、碳绩效评价、碳绩效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果等方面。未来需要继续拓展碳绩效的研究视角、注重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碳绩效的研究、加强跨学科的合作机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