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名誉主编: 李平

主编: 李开孟

常务副主编: 王宏伟

副主编: 王奋宇,吕廷杰
李伟阳,陈守双,孟丽彦
姜富华,黄昌富,黄检良

出版: 《科技和产业》编辑部

印刷: 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180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4671/T

刊期: 半月刊

国内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编辑出版: 《科技和产业》编辑部

国内邮发代号: 2-735

定价: 20元/期,全年480元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政编码: 100081

电话: 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 kejihechanye@kjhcy.org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科技创新
  • 宋振豪,田文迪,汪源

    2025,25(04):1-8

    Abstract:

    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在规范数据管理和促进科研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现行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构建了一个涵盖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题和治理领域的四维分析框架,综合采用多种文本分析方法,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的交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政策目标,细化政策内容,加强执行监督机制的设计,增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并提升政策工具的协同性。

  • 李昊,陈昱,许冰玉,袁鹏宇,徐秀云

    2025,25(04):9-15

    Abstract:

    针对保险业务人员线上培训效果量化评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多维度打分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多维度评分体系,以精准捕捉并量化培训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二级动态权重分配策略,通过智能融合多维度指标实现对学员培训效果的全面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度模拟专家评价,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保险业务人员的线上培训成效。

  • 姜威

    2025,25(04):16-21

    Abstract:

    近年来,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品牌推广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法律、医疗等行业。烟草等广告限制性行业针对直播技术在品牌推广营销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大量探索。针对两种常见直播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企业内网直播方案,并重点围绕方案中的多点协同直播互动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情况展开论述。

  • 彭天蓝

    2025,25(04):22-27

    Abstract: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存在链上链下数据不协同、共识机制不匹配、追溯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追溯要求,对追溯方案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基于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追溯方面的已有研究,拟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区块链层次结构和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流程,构建以物理层、核心层、数据层、应用层为总体架构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体系,重点研究区块链追溯整体效率提高、区块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和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改进。通过上述研究,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追溯提供技术创新方向,推进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区块链应用落地,为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及农产品供应链追溯质量提供创新思路。

  • 胡琳,王思民

    2025,25(04):28-36

    Abstract:

    为了今后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我国2003—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挖掘,选取典型的政策样本,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PMC指数模型评价体系由10个一级变量与38个二级变量构成,政策整体存在3个等级,合格政策1项,良好政策10项,优秀政策4项; 现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但未来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建议合理划分政策时效,构建多元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精准施策,以实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全方位精准化管理。

  • 章照微

    2025,25(04):37-43

    Abstract:

    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的九个图书馆和阅读空间项目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九个项目的42份案例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图书馆和阅读空间创新发展的实现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图书馆和阅读空间的创新发展路径包含需求管理、设施服务、人员服务、资源活动、管理运营等方面,其中需求管理创新是逻辑起点,对优化服务供给起导向作用,管理运营创新为服务供给创新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此基础上,从需求征询与回应、精准服务供给、管理运营保障等方面对图书馆和阅读空间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马茜

    2025,25(04):44-51

    Abstract:

    场景营销在物联网时代已成为企业链接消费者并提升绩效的新型商业模式,探究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场景营销分析模型,并运用fsQCA对189份调研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企业场景营销取得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企业场景营销高绩效的驱动路径,即科技赋能创新型、环境感知灵敏型和数字能力驱动型。揭示了企业场景营销高绩效的多元驱动因素及复杂协同效应,为企业通过场景营销获得高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 徐翔

    2025,25(04):52-57

    Abstract:

    民用机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民用机场安全管理特点,构建民用机场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传统赋权方法受到评价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OWA算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鉴于评价指标具有的不相容和不确定性,引入物元评价方法对民用机场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进行评价。实例研究表明物元评价方法能充分地利用指标信息,客观评价民用机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对提高民用机场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黄春丽,吴永强

    2025,25(04):58-63

    Abstract:

    针对机场终端带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VRPTW),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SA)和自适应大邻域搜索(ALNS)的多目标混合优化算法框架。该模型综合车辆派遣成本和时间窗惩罚成本的最小化,并考虑揽货中心资源共享的影响。通过K-Means聚类、模拟退火优化站点遍历次序以及遗传算法优化货运点货物量级分类,实现算法的高效求解。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揽货中心16.88%总成本,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伍文明,郑晓敏,何开俊,黄南云,夏潘,贺铸

    2025,25(04):64-70

    Abstract:

    对两种不同疏水钩结构的双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进行了数值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了波形板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模型。采用剪切应力输运k-omega(k-omega SST)模型和离散相(DPM)模型,在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对两种波形板的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粒径液滴在惯性作用下会撞击分离器壁面直接被分离,而小粒径液滴其惯性力较小,运动轨迹与主流相近,会随主流一起运动,难以被捕捉;疏水钩结构会产生一定的涡流,从而对流场的局部气流流速有一定的影响,主流气相会带入一部分液滴,增加其脱除效率;当SH型和N型波形板入口速度分别大于4 m/s和 6 m/s时,粒径大于8 μm的液滴的分离效率能达到100 %;当两种波形板的总体分离效率达到84 %时,N型波形板损失的能量约为SH型波形板的2 倍。综合对比了两种双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对其结构的异同、性能的优劣进行了综合分析。

  • 程小慷,裴城,黄若倩

    2025,25(04):71-76

    Abstract:

    为了确保机场的飞行安全,以《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规章为依据,结合障碍物限制面的相关定义以及飞行区等级指标Ⅰ为4的障碍物限制面尺寸和坡度的要求,运用Auto CAD绘画出机场净空平面图形,将文件导入GIS系统中,计算出各个障碍物限制面的许可高度,构建不同的障碍物限制面,建立民用机场三维净空模型,将障碍物图层与限制面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对障碍物进行信息查询,可获得障碍物位于哪个限制面以及是否超过该限制面的许可范围。

  • 秦婷婷,周昱昊

    2025,25(04):77-85

    Abstract:

    考虑网红主播具有公平关切,分别构建三种权利结构下直播电商供应链决策模型,探讨网红主播公平关切及权力结构差异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红主播主导和权利对等时品牌商和网红主播的直播价格和利润随着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双方权利对等时,网红主播市场拓展系数增大,网红主播和品牌商的价格和利润均增大;当佣金率较高时,品牌商和网红主播的利润均随导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在网红主导时双方利润均最高。

  • 何玲雁,宋月圆

    2025,25(04):86-92

    Abstract:

    2021年起中国开放三孩政策,国家和地方层面不断完善支持生育的相关配套措施,然而,新生儿的数量、出生率未及预期。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运用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数量对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的增加会降低育龄女性非农劳动的参与水平、提升其不参与工作的可能性。此外,女性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配偶的劳动参与状况、配偶年收入、家庭居住地、是否与配偶同住以及家庭年收入均会影响育龄女性的劳动参与状况。

  • 产业发展
  • 李向东,王俊力,吴新坤,耿立校

    2025,25(04):93-101

    Abstract:

    从闭环供应链视角,考虑动力电池生产商的碳排放信息偏差,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运营成本信息偏差,构建三种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算例比较不同回收模式下的信息偏差行为、主体利润及总利润。研究发现:碳排放和运营成本的偏差与各主体及供应链总利润直接相关;R/T-M模式下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现实应优先考虑该模式;随着碳交易价格上升,各主体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呈先降后升趋势。

  • 赵玉帛,屈珊冰,刘晗

    2025,25(04):102-109

    Abstract:

    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地区环境绩效是政府促进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多样化四个维度探究其组态效应对地区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地区环境绩效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即两种不同的条件组态均能实现地区高环境绩效。实现地区高环境绩效的驱动机制有两条,分别为产业专业化主导型和产业专业化-合理化并驾齐驱型。②产业结构的四个维度均不能单独作为产生地区高环境绩效的核心条件,但产业结构专业化作为关键条件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结构与环境绩效关系的理论体系,研究结论可为各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提高地区环境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 张娜,刘睿

    2025,25(04):110-121

    Abstract: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运用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2000—2019年相关数据,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关联及网络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关联强度逐年增加,且始终呈现“东强西弱”的极端分布格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较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边缘区则主要分布于国西部地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内部密切相关的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系相对比较稳定,但整体联系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主受益”型、“双向溢出”型及“经纪人”型子群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溢出关系,并且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杨彩虹

    2025,25(04):122-127

    Abstract: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内涵与测度,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总结了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包括推动技术升级与创新、加强金融支持与深化、优化人才与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与市场引导,以及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等,为政策制定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 黄梦浩

    2025,25(04):128-134

    Abstract: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农业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基于我国2011—2022年31个(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省级样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数字农业建设水平指数,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财政支农力度对数字农业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农业技术环境影响数字农业建设的机制,考察了城镇化率在其中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力度可以显著促进我国数字农业建设水平,且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此外,农业技术环境对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拓展性分析显示,财政支农对东部地区的数字农业建设的促进效果尤为显著。门限效应分析揭示了不同城镇化率对数字农业建设的差异性影响。总结了财政支农与数字农业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强政策协调、推动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农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陈琦,伊延婷,李子纯

    2025,25(04):135-143

    Abstract: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VAR模型对数字经济、人力资本集聚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双向互惠关系,协同推进地区发展;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要素间以替代效应为主,数字经济发展在短期不利于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扩大本地与发达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长期来看,虽然数字经济发展仍旧挤出人力资本,但能够以其共享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 郑婷婷,吕泽龙

    2025,25(04):144-150

    Abstract:

    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选取沿海1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细分维度均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对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比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海洋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 刘兆赢,张宪昌

    2025,25(04):151-156

    Abstract:

    绿色金融能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基于我国2007—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在绿色金融与制造业转型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差异。

  • 仲新月,刘二安,王文棣

    2025,25(04):157-164

    Abstract:

    基于生态环境素养与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理论,对于果汁饮料的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消费者的生态环境素养对于消费行为的作用影响。数据来源于“陕西省高校学生饮料消费与互联网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后发现:企业所采取的适度且有创意的包装策略对于果汁饮料的销售具有促进的积极意义;性别因素、城乡差异、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以及广告内容等因素的不同都对产品的包装策略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绿色环保主义的消费观念对于产品包装设计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 杨省贵,谭颖,赵梓含

    2025,25(04):165-171

    Abstract:

    为有效提升机场服务质量,采用最优尺度法对2010—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机场旅客投诉数据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旅客在运输平季更注重舒适性,运输旺季更注重时效性,运输淡季更注重便捷性;空间特征,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投诉主题更偏向舒适性,西南和华北地区更偏向时效性,西北和东北地区更倾向便捷性,新疆地区则更注重安全性;对策建议,因时制宜,实现投诉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服务。

  • 李桂东,周珍林,周来水,郭语

    2025,25(04):172-179

    Abstract: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生产已成为提升汽车总装生产线效率和品质的关键。研究和设计一种面向汽车总装生产线的数字化生产系统方案,通过对现有生产系统的深入分析,基于IoT系统为MES系统提供生产过程数据,从而实现数字化生产系统的整体架构。方案注重提升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可预测性和灵活性,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结果表明, 该方案显著提升了汽车总装生产线的数字化水平,较之传统生产线,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郭传好,杨斯婷,王正成,朱佳慧

    2025,25(04):180-186

    Abstract:

    科技创新是实现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支持为主要评价指标,设计构建了面向五金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浙江永康五金行业为例,利用熵值法TOPSIS 法,检验和分析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及有效性,对浙江永康的杯业、门业、其他日用五金和工具五金四大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对五金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行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余葱卉

    2025,25(04):187-192

    Abstract:

    研究中国煤矿智能化领域技术的整体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于企业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有着重要意义。以煤矿智能化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LDA主题模型,从专利计量和技术主题等方面展开研究并预测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煤矿智能化技术处于发展期;专利被划分为10个技术主题,其中“智能采掘工作面”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且持续增加,是研发热点。“灾害防治”“智能运输调度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集中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地质监测”和“瓦斯煤尘监测”增长速度快,以上技术发展前景较好。“信息基础设施”的申请数量较少且无明显变化,“矿用特种机器人”申请数量较低,研发应用能力亟待提升。

  • 刘国巍,李明昊

    2025,25(04):193-204

    Abstract:

    针对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联盟如何动态演化的问题,从系统生成论出发,剖析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联盟演化机理,并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纵向单案例研究。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按照归纳和演绎交替使用的整合研究逻辑推理思路,进一步开发了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探索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联盟演化的涌现规律。研究表明:链主企业、链属企业、链外企业和学研机构构成了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联盟核心层;联盟演化可分割为形成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联盟形成阶段,收益分配系数正向影响联盟主体合作意愿,链主企业的合作意愿随知识匹配难度系数增长呈U形趋势,税率变化对意愿影响较小;联盟稳定阶段,链主企业具有稳定的积极合作意愿,链属企业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学研机构合作意愿在初期经历短暂的U形变化后转为积极合作意愿。从演化角度为培养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联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 郜人慧

    2025,25(04):205-212

    Abstract: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知网(CNKI)和 WoS数据库有关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力就业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2016年起,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发文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核心研究机构集中在教育行业;研究主题关键词共现存在显著重叠,均聚焦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业”等核心议题;研究热点演变经历技术聚焦期(2018—2021年)、影响探究期(2021—2022年)、应用分化期(2022—2024年)三个阶段。研究结果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未来研究提供系统性经验借鉴,为相关领域的策略制定与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撑。

  • 区域实践
  • 刘晶,粟娟,覃雯,李三清

    2025,25(04):213-220

    Abstract:

    推动城乡融合,搭建城乡内循环通道,亟需促进人-地-业-治四维要素流动、交互和均衡配置。以湖南省张家界市龙尾巴村为案例地,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解析乡村地区“人-地-业-治”协同动态演化过程,以共生理论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为框架提出乡村地区共生发展协同路径。以期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治理等要素活力,实现乡村新内生式发展,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 宋艳菊,吴欣平

    2025,25(04):221-227

    Abstract:

    旨在研究产业数字化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采用辽宁省2013—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测度辽宁省产业数字化和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应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于倩倩,潘百涛

    2025,25(04):228-233

    Abstract:

    辽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对于京津冀又极具区位优势,但依然存在市场定位不清、缺乏品牌建设、宣传力度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立足京津冀旅游的实际需求,做好战略布局与定位,加强对旅游的规划建设,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加速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高等级景区和精品路线,以文化助力辽西旅游业发展,创建精品品牌体系,不断提高宣传、推广方式及范围,助力辽西面向京津冀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

  • 宋祖滔,卢先明,周金城

    2025,25(04):234-241

    Abstract:

    加快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对于提升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空间杜宾SDM模型,分析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制造业转移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中上游城市之间的制造业转移与城镇化存在明显的空间负相关性,表明过度承接产业转移不利于区域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地域异质性,中游地区制造业转移对城镇化的负面空间溢出效应比上游更为显著。

  • 张俊俊

    2025,25(04):242-248

    Abstract:

    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计划行为理论(TPB)整合模型,引入政策规制以农村净水设备为例研究农村饮水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农村消费者净水设备使用意愿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规制对净水设备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均产生正向影响;政策规制对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产生负向影响;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同样对决定净水设备使用意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主观规范对农村消费者净水设备使用意愿没有明显影响。

  • 张方程,张锦宗,衣依,赵莹莹

    2025,25(04):249-254

    Abstract:

    为促进中部地区六省高质量发展,首先测算了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而后通过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 3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也稳定上升;资源环境子系统是制约中部地区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均液化石油气用量是主要障碍因子。

  • 张惠萍,奚晓军,程水红

    2025,25(04):255-264

    Abstract:

    在分析福建省瞪羚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创新能力、科研环境、要素协同、区位发展四个维度设计了19个变量探析创新生态系统,将其影响因素量化。通过LASSO回归和弹性网回归筛选出6个变量,纳入随机森林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重要性程度大小对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发明人数、人力资本、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专利被引数、技术相关性、市场规模。最后,提出挖掘创新主体潜力和活力、完善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改善创新创业环境等政策建议。

  • 侯曼,宋奕晴

    2025,25(04):265-270

    Abstract:

    财政科技支出对于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运用LP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探讨西安市财政科技支出的经济转化能力;其次,以沪深2012-2022 年的西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与宏观数据相匹配的方法,对财政科技支出如何影响企业TFP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强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想要提升西安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不仅要对财政科技支出的投入产出结构进行考量,还应当从政府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 常俊松,刘家齐,张天宝

    2025,25(04):271-277

    Abstract:

    为评价城市更新综合效益,以石家庄为研究对象、郑州为参照,基于2014—2022年城市更新数据,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指标体系,利用DEA和EWM法对该市城市更新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在2015—2017年城市更新效益为非DEA有效,规模报酬系数呈递增的趋势,投入冗余率大,产出不足率,而其他年份均为DEA强有效,规模报酬固定,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处于正常水平;郑州各年度均为DEA强有效和规模报酬固定。2014—2018年石家庄的城市更新处于低投入、低产出;2019年处于低投入、高产出;2020—2022年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石家庄的城市更新侧重社会权益,而郑州市侧重于经济效益。2014—2022年石家庄的城市更新综合效益评分呈不断上升趋势,2018年前增速较快,2019年后增速放缓;郑州综合效益评分与石家庄同样呈上升趋势,但评分值低于石家庄。最后提出了城市更新发展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蔡少玲,李凡

    2025,25(04):278-287

    Abstract: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挑战,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源,选取2004—2023年发表的相关核心期刊文献,通过CiteSpace制作知识图谱,揭示脱钩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应用的增长趋势和热点领域。强调了脱钩理论在推动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深化脱钩理论的实证分析,拓展其应用,并促进多维度合作,实现“双碳”目标。

  • 陈心怡,江冰莹,邹佳绮,旷开金,邱海辉

    2025,25(04):288-296

    Abstract:

    以福州市主城区的医疗机构分布为研究对象,将主城区医疗资源分为5类,基于各类医疗资源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州市主城区医疗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①福州市主城区医疗资源呈显著聚集状态,其中医疗保健集聚效应最强;同时,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城区边界医疗资源明显较少。②福州市主城区医疗资源整体呈显著聚集状态,其中医疗保健集聚效应最强;(2)福州市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空间分布显著不均衡,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城区边界医疗资源明显较少;福州市区医疗资源总体中心与各类别中心发生偏移,不同医疗机构中心偏移程度存在差异,诊所方向性最显著。③主城区医疗机构数量空间分异性受经济、人口、政府支持等因素共同影响,其中 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政府卫生健康支出占比影响最大。福州市医疗资源分布受多因素交互影响,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对资源数量空间分异有更显著驱动作用。

  • 苏妍,常康薇,陈奕玲,旷开金,李衡荣

    2025,25(04):297-307

    Abstract:

    以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3—2022年两市相关数据,以高温热浪天气现象为切入点,从高温热浪的风险暴露性、风险敏感性、风险适应性3个维度进行脆弱性统计评估,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高温热浪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厦两市的地理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两市高温热浪程度不同,厦门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更明显;常住人口的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对高温热浪影响最大,其中GDP、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为负向影响,常住人口数为正向影响,同时资金、技术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福厦两市高温热浪的发生。为此,在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要优化水路分布,增加城市绿化、提升植被覆盖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 陈玺,连华

    2025,25(04):308-317

    Abstract: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剧增、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加之河谷地形对城市发展的限制导致兰州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加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高效、低耗的轨道交通登上了兰州城市建设舞台。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下城市商业空间必然会发生变化。梳理了兰州市商业存在的问题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以1、2号线建设历程为时间线,总结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兰州市商业空间影响的规律,预测了未来轨道交通继续完善下兰州市商业空间的变化。

  • 李晶晶

    2025,25(04):318-328

    Abstract:

    立足2012—2021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入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并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向好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和科技水平是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据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 企业应用
  • 时乾

    2025,25(04):329-334

    Abstract:

    煤矿底抽巷地质构造探查一直是矿业工程中的难点之一,传统方法如地质钻探受地下水、岩层变形等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勘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层控法的新型地质构造探查技术,对于提升底抽巷地质构造探查技术水平,改善矿山生产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演层控法的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地质构造探查中的优势和特点,并详细描述了该技术在底抽巷地质构造探查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解释等流程。结果表明,在长平矿底抽巷的地质构造探查中,此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解释底抽巷中的大型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为巷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刘延河,张敏,张瑜玲

    2025,25(04):335-342

    Abstract: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地完善,繁重交通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内部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半刚性基层的维护与补强,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依托华南快速干线项目开展半刚性基层注浆补强处治效果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注浆材料对路面结构内部进行注浆处治,结合三维探地雷达与落锤式弯沉仪评估注浆前后路面结构内部病害与承载能力的变化。同时,构建注浆处治路面结构内部评价体系,从裂缝降低系数CRC、承载能力提升系数CIC与修补均匀系数RUC指标,分析哪种注浆材料注浆补强效果最佳。经评估,5种注浆材料对路面结构内部处治补强效果为:高强度地聚物(含隔水剂)>高强度地聚物(无隔水剂)>低强度地聚物(含隔水剂)>高聚物>低强度地聚物(无隔水剂)。

  • 林硕延,李佳展,张诗韵,宋丹丹

    2025,25(04):343-348

    Abstract: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文章围绕高新技术型企业的融资模式展开研究,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为典型案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高新技术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及融资渠道的变化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多元化模式。宁德时代的融资经验表明,多元化融资渠道、灵活的融资策略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至关重要。此外,分析了其融资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多元化融资、优化结构、加强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寻求新的融资渠道等相关建议。为其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融资模式和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徐荣,郭冲,王均平,王嘉桦,纪旋

    2025,25(04):349-354

    Abstract:

    在实际运行中,GIS机械性故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大主要原因。近年来,由机械故障引起的事故占比逐渐增长。然而,关于机械故障发生的具体过程、如何有效处置这类故障以及如何预防由此引起的事故,在现有研究中鲜有报道。介绍了一起GIS设备隔离开关机械故障引起的连锁事故。以日照西分站GIS组合电器中隔离刀闸机械问题引起的连续两次跳闸、两台主变顺序失电的连锁性事故为例,通过对GIS故障前运行方式、保护动作、开箱检查结果的调查分析,刻画了本次事故的发生过程,给出了本次事故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为GIS设备的生产、安装及运维提供了典型依据。

  • 政策规划
  • 王松,米欣

    2025,25(04):355-359

    Abstract:

    气候变化是当前环保领域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推出及实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回顾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从能源因素、产业因素和政府理念的角度,探讨这些因素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影响,进而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 治理绩效
  • 谷萌

    2025,25(04):360-365

    Abstract:

    在开放式创新与跨界融合下,以2015—2017年创业板114家信息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至关重要。结果表明:探索式搜寻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利用式搜寻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吸收能力在探索式搜寻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在利用式搜寻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启示信息技术企业应强化探索式搜寻,提升吸收能力,以优化创新绩效。

  • 秦章昊

    2025,25(04):366-371

    Abstract:

    目前,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规模扩大,其对中国的碳排放影响不容小觑。采用LMDI方法并将中国东盟贸易作为影响因素对2013—2022年中国碳排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东盟进口贸易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的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中国东盟出口贸易反效应是抑制碳排放的因素。想要降低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需要优化产业结构、研发使用节能技术,改善双方贸易条件,优化进口贸易。

  • 创业管理
  • 朱露莹

    2025,25(04):372-380

    Abstract:

    ESG与中国可持续理念高度契合,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ESG表现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析ESG表现如何推动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证考察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ESG表现越好,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机理分析表明,良好的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助力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对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在ESG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 陈梅,李延罡

    2025,25(04):381-391

    Abstract: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国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研究了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在数字营商环境优化中的三方演化博弈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各主体在数字化进程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构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模拟各主体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动态演化路径,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密切相关,三者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字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登录邮箱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