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名誉主编: 李平
主编: 李开孟
常务副主编: 王宏伟
副主编: 王奋宇,吕廷杰
李伟阳,陈守双,孟丽彦
姜富华,黄昌富,黄检良
出版: 《科技和产业》编辑部
印刷: 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180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4671/T
刊期: 半月刊
国内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编辑出版: 《科技和产业》编辑部
国内邮发代号: 2-735
定价: 20元/期,全年480元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政编码: 100081
电话: 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 kejihechanye@kjhcy.org
2024,24(21):1-8
Abstract: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2010—2021年省域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动态演进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处于缓慢增长趋势,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发展演进的态势;高值区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突出;省域差异呈现出“下降-上升”的演进态势,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呈现增大趋势。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驱动因素得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区域创新创业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2024,24(21):9-14
Abstract:
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已然成为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必由之路。收集中国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高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但同时也存在显著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还会刺激居民线上购物行为,通过转变居民消费方式实现消费升级。
2024,24(21):15-21
Abstract:
数字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就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2年广东省地级市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就业质量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数,通过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效果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广东省技术创新水平及就业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且表现出区域异质性;中介效应表明,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进就业质量提升中起到中介作用。
2024,24(21):22-30
Abstract:
以C公司在阿联酋的业务拓展实践为例,采用探索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资源、关系和价值视角探索其成功实现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C公司实施了资源统合、关系和合、利益相合的海外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其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跨越式海外市场拓展。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工程建造企业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2024,24(21):31-40
Abstract:
制造业服务化存在正向和反向两种转型路径,已有研究主要讨论正向转型所需的资源基础,数字化情境下反向转型路径及其资源条件仍是黑箱。基于资源价值理论,选取美的家电业务进行扎根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情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反向转型路径表现为场景解决方案转向场景化产品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反向转型路径需要4大资源条件,包括战略管理与用户经验、市场领先者、产业链数字化和制造资源基础。明确了反向转型路径作用关系,为解决“服务化悖论”提供新方案,弥补了已有研究缺乏反向转型路径适用条件的不足。
2024,24(21):41-46
Abstract:
作为国家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手段,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利用SBM-GML(方向距离函数-全局基准技术指数)模型测算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政策对其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抑制作用;产业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和企业融资能力渠道,扩大企业投资和生产规模,增加了能源、资源和环境消耗,进而抑制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更显著。
2024,24(21):47-54
Abstract:
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方式,可以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企业绩效和声誉,降低企业内部风险。审计监管或将成为抑制“漂绿”行为的重要手段。以2015—2020年重污染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从审计质量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对“漂绿”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审计质量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声誉来抑制“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媒体关注度较高、经营风险较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审计质量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更好。因此,在推动绿色金融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处理好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漂绿”风险,督促企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2024,24(21):55-63
Abstract:
以携程、马蜂窝等平台游客点评与游记为数据源,利用内容分析、语义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科学比较与探讨北部湾3个红树林保护地旅游者游憩体验价值感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保护地旅游者游憩体验价值感知度最高的皆为环境价值,次之为特色价值,再次之为服务及管理价值、教育与成本价值,而3个红树林保护地不同类型游憩体验价值感知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组间与组内分异;北部湾3个红树林保护地旅游者游憩体验价值感知则基本形成了以“红树林”元素为体验价值核心,地点-吸引物-设施-活动-服务-情绪情感等辐射关联元素为体验价值轴线的红树林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然而每个红树林保护地游憩体验价值社会网络也因区域特色而存在核、轴等层面的一定分异;3个红树林保护地旅游者游憩体验情绪总体皆为正面,积极情绪总体评价排序为金海湾(85.07%)>东寨港(65.64%)>海陵岛(58.82%),消极情绪总体评价排序为海陵岛(14.15%)>东寨港(12.88%)>金海湾(5.92%)。
2024,24(21):64-71
Abstract:
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基于松弛值测算)模型测算绿色经济效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技术水平和教育投入则有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抑制作用和技术水平对其促进作用均高于东中部地区,而政府干预对其抑制作用弱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其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2024,24(21):72-77
Abstract: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集聚动态演进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对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基于285个城市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对自身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具有溢出效应,而且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对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中,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过度集聚也会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普通地级市应结合自身制造业发展状况,发展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并且引进高端产业。
2024,24(21):78-83
Abstract:
基于浙江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历年运行情况,总结并分析该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海洋经济家底不完善、涉海企业监测数据准确性不够、核算数据代表性不足和海洋经济数据智能化管理不足等问题,梳理近年来该体系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优化措施,包括动态更新海洋经济家底、增加海洋经济核算频度和层级、提升数字化监测治理手段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涉海企业认定标准及方式方法、提升涉海企业监测效率并搭建政企服务桥梁、健全统计核算机制体制并完善统计核算方法3点建议。
2024,24(21):84-90
Abstract:
以2017—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非金融和非房地产企业为样本,对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探究内部控制对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增加审计费用,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基于企业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两职合一和非国有企业的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增加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行业整体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不论行业集中度高低,企业金融化使审计费用显著增加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2024,24(21):91-101
Abstract: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与实证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和增强企业营运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和非东部地区的样本中更明显。该研究为理解数字化战略的发展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2024,24(21):102-107
Abstract:
基于广东省2017—2022年农村居民生活的相关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对广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分析,并结合Tobit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广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应均未达到最佳水平,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但个别城市在部分年份中达到过最优,需要加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投入,促进区域平衡。在动态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是增加的,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推动作用,但稳定性不足,要加强技术管理和金融规模;在影响因素方面,政府支持度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乡村生产水平和教育水平是负向且显著的。未来应当加强区域生产平衡和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
2024,24(21):108-113
Abstract:
以淄博市规上工业企业2011—2021年相关数据为研究载体,分析其R&D投入特征,借助熵值法对淄博市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质量进行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找出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淄博市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质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投入质量改善明显提升的是R&D活动规模,R&D投入能力出现小幅下滑;R&D投入结构已超越R&D投入能力成为影响R&D投入质量的首要因素,表明淄博市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正在由规模投入向质量投入转变;基础研究成为阻碍淄博市规上工业企业R&D高质量投入的主要阻碍因子,并且阻碍程度正在快速提升;R&D人员、R&D投入强度分列2、3位,位列第4的应用研究近年障碍度提升趋势明显。
2024,24(21):114-119
Abstract: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聚焦于经济最为活跃的沿海经济带,利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发展赋能区域绿色经济的效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发展对绿色经济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在这一促进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区域异质性分析中得出,数字化赋能效果因产业结构、环境治理等因素而产生差异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对策建议,包括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研发的投资、有计划地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战略。
2024,24(21):120-125
Abstract:
近几年,中国东部8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但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数字基础、数字创新、数字产业和人才应用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4—2023年东部地带8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量化计算,计算出各个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平均指数。通过对量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辽宁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相比相对滞后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4,24(21):126-132
Abstract:
近20年来,中国航空和旅游业快速增长,考虑到其对经济的重要性,需要协调规划与政策。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关注航空运输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旨在验证其促进效益,推动中国民航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实证结果表明,航空运输对旅游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民航服务改善和旅游市场潜力扩大有助于旅游业增长。因此,地方政府、机场和航空公司合作,有助于政府、旅游业者和航空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政策,促进民航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2024,24(21):133-137
Abstract:
沉浸式体验逐渐成为旅游新特色,但如今这方面的研究仍以供给者视角居多,对于游客在其中的旅游体验研究较为缺乏。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对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旅游者的体验生成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身体体验、情境互动和感知体验3个方面构成游客互动感知的核心过程,通过对自我感知的深入理解,可以激发情感共鸣,进一步实现价值共创。期望借此为沉浸式旅游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2024,24(21):138-142
Abstract: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愈发汹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探讨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探寻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提出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进而为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更为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24,24(21):143-151
Abstract:
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持续发展,如何合理融入中国元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聚焦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并引入文化认同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国产国漫中中国元素融入方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元素在国产国漫中的恰当融入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并进一步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在中国元素融入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过程中,文化认同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2024,24(21):152-157
Abstract:
风险测度是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其投资组合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投资目标。使用GARCH(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与Copula模型对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深证成指数与教育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深证成指数作为综合股票指数,相较于教育指数,其抗风险能力更强;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深证成指数与教育指数间存在明显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风险传染强度不对称;研究中发现VaR(在险价值)以及CoVaR(条件在险亏损)一般会低估了市场的风险和市场的条件风险。
2024,24(21):158-163
Abstract:
绿色金融是推动国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选取2012—2021年省级层面数据,以各省工业转型水平为逻辑起点,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绿色金融与工业转型的具体相关性,深入分析绿色金融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主要通过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来帮助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最后,以政府政策、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等层面的对策建议为逻辑终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024,24(21):164-170
Abstract:
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户主短视频应用活跃程度对家庭资本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户主短视频应用活跃程度对家庭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农村以家庭社会资本为主,城镇以家庭经济资本为主;在作用机制方面,通过政治信息传播对家庭资本产生正向影响。数字媒介是文化资本,能够通过向家庭资本转化延伸家庭能力,其文化资本属性揭示了“媒介是文化延伸”的本质。
2024,24(21):171-175
Abstract:
艺术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三螺旋理论与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主体相似、发展目标同向、系统运行一致,二者具有适切性。针对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目前存在的内螺旋内生动力不足,服务开展受阻;中螺旋服务能力不高,发展条件受制;外螺旋协作水平不够,实施效果受限问题,提出发展乡村产业,催生螺旋内生动力;提高服务能力,彰显螺旋服务特色以及加强三边协作,提升螺旋运转效果的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路径。
2024,24(21):176-181
Abstract:
构建高职学生在线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在线深度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在性别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在线深度学习受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交互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为主要因素,交互因素和环境因素为次要因素。应从学生、教师、交互与环境4个层面提升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在线深度学习水平。
2024,24(21):182-191
Abstract:
著作权集体管理一直被世界上多数国家视为解决著作权人和使用者众多且分散情形下维权难、获权难的重要途径,但是著作权人、集体管理组织、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一直影响该制度的有效运行。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运行的支付矩阵,系统分析著作权人、集体管理组织和使用者在著作权集体管理中的决策演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系统演化策略的稳定性与著作权人、集体管理组织和使用者的成本收益直接相关。著作权人和集体管理组织初始意愿的改变会影响该群体最终的策略选择,使用者最终的策略选择不受其他两方初始意愿高低的影响,但使用者最终趋于稳定的演化速度会受到影响。因此,应降低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成本,激励著作权人采取“许可”策略,集体管理组织采取“努力”策略,使用者采取“获权使用”策略。
2024,24(21):192-197
Abstract: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海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对中国海参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首先,对海参市场需求、产量、养殖技术、产品类型及品牌进行分析,发现海参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然后,从海参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针对海参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建议,以促进海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24(21):198-204
Abstract:
以淮南平圩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 000 MW燃煤机组双压凝汽器冷端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参数,建立全工况实时冷端优化模型。基于历史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负荷、循环水进水温度以及清洁系数等实时状态参数的变化对冷端优化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得到计算工况下的最佳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及节能潜力。计算结果表明,63.44%的计算工况获得了节能效果,累计收益可达604.16 MW·h,在高负荷和高进水温度的工况下,更需要合理确定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方式。
2024,24(21):205-211
Abstract:
随着国内机场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了能源过度消耗以及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然而,目前关于绿色机场的评价研究主要侧重于运营阶段,对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机场综合评价还未得到充分深入的研究。鉴于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采用最优最劣法(BWM)构建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运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法,对实际机场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当前机场在绿色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优缺点。研究表明,绿色机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需要在全生命周期内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舒适和运行高效为引领,从而实现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2024,24(21):212-217
Abstract:
混凝投药生产是城市供水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而且还涉及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分析混凝投药生产转型的驱动因素及关键问题,重点从生产要素和运作管理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城市供水混凝生产的网络化体系变革、生产智能技术的引进、运作管理方式的创新3方面进行转型探索,提出混凝投药生产的“两新三化”转型路线,为城市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2024,24(21):218-224
Abstract:
城市燃气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能源供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地下燃气管网系统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燃气运维管理已很难满足如今的需求。数字孪生技术具备实时同步、忠实映射和高保真度的特点,能够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交互融合。提出城市燃气数字孪生系统设计思路及原则,并构建管理平台进行实践,证明数字孪生技术在燃气管网施工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及应用价值。
2024,24(21):225-231
Abstract: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践行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建筑实践,是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筑业新建改建并举业态转型的实际行动。EP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有序实施关键在于ESCO(节能服务企业)风险治理。基于项目治理视角,从国内外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研究概述入手,解析ESCO风险治理的特殊复杂性,论证ESCO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风险预警机制研究价值,设计ESCO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目标,规划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ESCO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阐释ESCO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体系构架的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初步形成基于项目治理视角的ESCO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风险预警理论体系。丰富与完善风险治理理论,以治理有效驱动绿色改造高质量发展。
2024,24(21):232-237
Abstract:
利用专利分析方法,分析国内汽车自动紧急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点以及市场竞争格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类型、主要申请人、专利地区排名和专利技术构成等方面对汽车紧急制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汽车紧急制动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呈现多元化趋势,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2024,24(21):238-246
Abstract: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全面评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利用2016—2024年有关ESG的388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研究文献,分析ESG的发展历程、理论焦点和研究网络。研究表明,ESG发展历经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3个阶段,目前其研究主题集中在实施背景、评级体系以及实际意义3方面,但仍存在合作相对分散等问题。
2024,24(21):247-253
Abstract:
以黄河中游汾渭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为例,利用单一动态度、景观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近30年黄河中游汾渭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近30年汾渭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渐扩大,经历了从多样化到单一化再到集聚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分布在西安、渭南、太原、运城和洛阳周边,成为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地理条件方面,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海拔<800 m、坡度<12°的平原和缓坡地区,沿道路和河流带状分布;农村居民点的演变受地理条件、政策和经济利益调控的影响,导致空间格局不断变化,自然地形、交通、经济水平和生态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
2024,24(21):254-265
Abstract: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以中国经济圈中人工智能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利数。对2000年以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全面检索,将专利申请划分为涉及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3个核心环节部分进行分析,得出产业图谱,对头部企业进行重点分析。对比全球专利申请,从战略高度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川渝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进行专利全景分析,并对重点企业专利申请以及布局策略提出建议,提高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水平。
2024,24(21):266-272
Abstract:
注册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和重要内容。以2013—2023年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注册制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文量与国家注册制改革政策和在资本市场实践效果密切相关;热门关键词及聚类包括“注册制”“信息披露”“科创板”“投资者保护”等方面。时间轴分析和高频次引用文献表明,注册制度研究主要从法学和经济管理学两个维度展开。法学维度从宏观制度、监管主体、改革内容等方面提出理论问题和建议;而经济管理学角度更多地对注册制在资本市场的微观效应进行分析,包括发行定价、价值估值、不同板块试点影响研究等。
2024,24(21):273-276
Abstract:
以陆丰12-3海上油田开发项目为案例,探讨海上油气工程跨国项目界面管理的优化策略。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明确界面管理范围和参与方建立界面管理机制以及强化协调沟通等步骤,提出一套系统的界面管理思路。同时针对界面管理的方法,结合其他跨国项目经验,提出建议,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4,24(21):277-284
Abstract: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信息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信息贫困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中国信息贫困研究发文量逐年递增,研究团队协作关系较为分散,热点主题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信息扶贫、信息需求、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公平、信息分化、数字鸿沟、信息化建设、精准扶贫等。
2024,24(21):285-291
Abstract:
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选择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权威期刊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文量从2006起大幅增加;高引用文献研究聚焦领域为产业集聚、自主创新等,高频关键词呈现出明显的转移趋势;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主要围绕创新类型和形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对策等;由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线观察到科技创新和创新能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合作作者和机构基本是分散的。最后,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建议。
2024,24(21):292-299
Abstract: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测度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两者在2009—2021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上,2009—2021年呈现“增长-平稳-下降”的波动变化特征;空间上,各市差异明显,厦门市、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闽北地区特别是南平市,土地利用效率则相对较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分析显示,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均值稳步升级,并在2015—2020年城市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耦合协调分析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城市间差异较大,整体介于 0.1~0.995,绝大多数城市协调状态趋于提升,至2020年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跨过勉强协调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向好。
2024,24(21):300-305
Abstract:
提出一种通过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控制参数,并结合回声状态网络(ESN)和自注意力机制的基坑顶部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控制参数,将基坑顶部变形序列数据分解成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MF),根据不同频率特征,将变形序列分解成季节项、趋势项与随机项。将自注意力机制与回声状态网络结合,对重构后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并对比筛选不同时长的输入数据,以确定最佳输入时长,从而提高预测精度。以广州某基坑的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步长为3的情况下,模型的MSE(均方误差)为0.62,R2为0.986有效提升了基坑顶部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2024,24(21):306-310
Abstract:
为揭示吕梁山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厘清气候因子及相互作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为植被长期稳定、良性发展和积极应对后续的气候变化提供指导,基于2002—2022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 和气象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NDVI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22年吕梁山植被NDVI呈现增加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为西北低东南高的变化趋势,2012—2022年植被覆盖度较低覆盖、低覆盖、中覆盖向较高覆盖和高覆盖转换30.68%;不同时间尺度,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且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NDVI的解释度,2002—2012年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共同作用达到最大解释0.685。
2024,24(21):311-318
Abstract:
为提高柔性直流换流阀故障分类正确率,提出基于改进蜣螂优化算法(IDBO)的卷积神经网络融合-核极限学习机(CNN-KELM)柔性直流换流阀故障分类方法。对柔性直流换流阀故障特征库归一化处理,利用CNN进行故障特征提取,采用IDBO优化KELM的核参数和惩罚因子。将IDBO-CNN-KELM作为分类器对提取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故障库进行分类。通过实验证明,IDBO-CNN-KELM模型在故障测试集中的分类正确率达到97.727%,相较传统KELM、PSO(粒子群算法) -CNN-KELM提升了1.136%、0.577%,证明了IDBO-CNN-KELM模型的精确性。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柔性直流换流阀故障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增强了电网直流输电可靠性。
2024,24(21):319-324
Abstract:
植被根系可显著提升土体抗剪强度。为量化小叶女贞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以直径为2 mm的小叶女贞根系-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根系分布形式与RAR(根截面比)的根-土复合体采取一系列直剪试验,并基于Mohr-Coulomb准则建立根-土复合体剪切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根-土复合体的主体仍为土体,可适当忽略根-土界面摩擦角带来的土体内摩擦角变化;根系可明显提高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且法向应力和RAR较小时增强抗剪能力更显著;黏聚力随着RAR的增大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内摩擦角受RAR影响较小,与模型预测一致。研究成果可为根系固土植被选择提供参考。
2024,24(21):325-335
Abstract:
基于POI(兴趣点)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对老幼群体偏好使用的4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甄别,计算兰州市主城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及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步行可达性整体呈现出“圈层降低,东强西弱”的分布特征;公交可达性整体较好,大部分街道居民能满足公交20 min以内的游憩、就医、交通需求;文化与休闲设施可达性较差,步行与公交出行条件下15 min可达区域占比都较少;设施分布与居住小区分布呈现高度相关性,以老城区为聚集中心,伴随城市圈层式向边缘扩展递减;休闲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差异明显,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主城区公共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老弱群体设施需求建设提供建议。
2024,24(21):336-340
Abstract:
取水明渠柔性拦截网受波浪作用上下运动,有限振幅波理论中的水质点位置难以确定,导致波浪力计算存在困难。基于水池试验方法对波浪力形成的速度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波浪力水质点位置与波高以及波周期相关,修正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20%,符合性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拦截网的承载力设计和运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4,24(21):341-347
Abstract:
对于海滩深层淤泥软基处理,采用袋装砂井+堆载预压的处理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在软基区域布设钻孔,打设袋装砂井,使淤泥层内的水通过袋装砂井排出,同时预压荷载将下层软基挤密,达到加速沉降使地基提前稳定的目的。软基沉降监测是软基处理方案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不同阶段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对堆载土方进行有层次地加载和卸载,既能保证预压效果,又能控制合理的工作量。
2024,24(21):348-358
Abstract:
东北三省是“双碳”目标下碳减排工作的重点区域。利用STIRPAT(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2000—2021年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截止到2040年以前、均衡情景下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趋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只存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GDP是各省的共同影响因素;各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组合;各省影响因素的促进作用存在省份差异性。预测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同期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各省的碳排放量曲线都呈现出倒“U”形并能够看出明显的峰值;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碳达峰的时间都为2012年,而辽宁省碳达峰的时间为2025年。针对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能源、社会经济、区域协调3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