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25(03):1-12.
摘要:黄兰煤矿区是湖南省水害威胁最大的矿区,严重影响当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确探测隐蔽水害可有效降低隐患发生概率,探寻更高效的技术方法,使用高精度的探测仪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多极化大地电磁技术(MPMT)通过在其中心点的不同极距测量电场极化,获取不同极距的卡尼亚电阻率,从而能够得到更多维度的电场数据、局部异常和背景数据等,能更高效满足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质体探测。根据黄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多极化大地电磁法开展工作,分析其应用效果及矿区电性规律,通过已知水体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应用于全区水害勘查,根据解释结果与后期巷道实际开挖情况的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为黄兰矿区排水巷道、排水措施设计和地下水的安全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 25(03):13-19.
摘要:以往研究中,测井曲线特征提取的不完整和模型构建较为简单,导致孔隙度预测精度受限。为提升预测精度,结合自编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建AE-LSTM-AT(自编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模型。AE(自编码器)将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统一到同一空间,以降低因数据分布差异而引起的量纲变化对模型的干扰;改良后的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在降低了参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远距离时间步的特征影响,减少信息污染;而 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的引入动态计算每个时间步的注意力权重,从而更精准地聚焦关键特征,提高模型在处理序列数据时的性能和表现。设立对照组MLP(多层感知器)和LSTM,进行4组对比实验,实验证明本文的模型结构在长期预测及跨域预测问题上具有较优效果。
2025, 25(03):20-25.
摘要:针对潞安化工集团阳泉五矿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大量煤炭资源浪费的现状,分析导致煤矿损失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的方法,包括提高地质预测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严格制定放顶煤管理办法,合理调节割煤、放煤工序,加强职能部门与一线生产单位的沟通与煤炭运输、洗选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极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
2025, 25(03):26-30.
摘要: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和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深度探索,延长油田先后建立2个先导试验区、一个工程示范点,确定启动500万t/a注入量的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规划,但现有的CO2驱注采工艺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系统阐述目前油田CO2驱注采工艺技术现状及特点,深入探讨现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从注采井口、管柱、配套工具和防腐措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进和完善措施,形成满足延长低渗透油藏36万t/a注入量需求的注采工艺技术。提出CO2驱注采工艺技术下一步攻关方向,以期为延长后续百万吨级CCUS注采工艺和配套工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 25(03):31-36.
摘要: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草登乡发生6.0级地震,地震不仅引发大量崩滑灾害,同时造成边坡岩土体震裂损伤变形。以震区新建省道S220线日部至木尔渣桥段中K39+280~K39+390段边坡为例,对边坡震裂损伤后降雨灾变机制与防治技术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地震波拉-剪作用促使岩体节理裂隙扩展,土体结构松弛,震裂损伤普遍存在,构成震后孕灾内在条件;震损型边坡岩土体结构中孔隙、节理裂隙通性好,利于降雨下渗,导致降雨过程中土体含水率快速提升,节理裂隙不断积水,整个震裂损伤变形体在降雨过程中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并在潜在破坏面附近形成高值水压力,加之孔隙水、节理裂隙水的润滑、软化作用降低土颗粒间、岩体结构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促使变形体稳定性不断下降而直至失稳;震损型边坡可采用点面结合形式防治,严重震裂损伤变形区域可采用框架锚杆(索)进行整体坡面防护,而危岩掉块普遍发育但程度相对较弱的坡面则采用坡脚拦挡方式(混凝土挡土墙+钢格栅)进行防护。
2025, 25(03):37-45.
摘要:为探究盾构施工对复合地层的扰动机理,以复杂地层滨海复合地层为例,依托福州滨海快线,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盾构施工精细化数值模型,考虑开挖掌子面力、注浆压力、千斤顶顶推力及刀盘扭矩4个参数,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对实际工程中盾构施工横穿的5种复合土层地层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盾构机开挖区域越近,受扰动影响越大;隧道横穿复合地层对其中较软的一层会产生更大的切削,增大土体扰动。
2025, 25(03):46-56.
摘要:针对以制造商(M)、回收商(R)和梯次利用商(T)为主体的双闭环供应链利润分配问题,构建集中决策模型、分散决策模型、MR决策模型和RT决策模型。通过Stackelberg博弈对供应链成员进行最优解分析,基于3种影响因素改进Shapley值,并利用改进Shapley值对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利润进行重新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及成员的利润;低容量电池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实现了利润与环境的双赢;通过改进Shapley值提出的利润分配方案增加了梯次利用商的利润,提高了梯次利用商的合作及梯次利用积极性,促进了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公平和供应链合作联盟的稳定。
2025, 25(03):57-64.
摘要:为解决航空危险品运输安全问题,在社会责任视角下,构建主体为政府、航空公司和托运人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策略选择。运用MATLAB对重要参数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处罚金、政府积极监管成本、积极监管成功率、航空公司的违规收益和托运人的管理成本的敏感性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处罚金和积极监管的成功率对托运人和航空公司是正向激励,政府应增加处罚金,才能有效解决航空危险品运输安全问题。
2025, 25(03):65-70.
摘要:大面积航班延误引起的延误扩散现象对空中交通网络有显著影响。为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延误扩散,针对航班延误扩散的非线性复杂特性以及实时性、准确性难以兼顾的特点,提出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传统流行病SEIR(易感-潜伏-感染-恢复)模型的延误扩散预测模型。基于航班延误扩散传播机理和SEIR模型建立航班延误扩散动力学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利用MATLAB对优化后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后相比传统SEIR模型准确率提升了17.95%。
2025, 25(03):71-77.
摘要: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乡民对乡村公益事业的“集体在场”“价值认同”“行动选择”直接影响着各类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伴随社会变革,乡村共同体呈松散化发展趋势,乡民个人的原子化游离不利于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持续推进。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村务微信群在破除时空阻隔、塑造价值共识、聚合集体行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参与主体、参与意识、参与行动的重新组织,村务微信群的应用推进着乡村公益事业建设参与空间的延展。
2025, 25(03):78-82.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银发人群在使用手机等智能化产品时经常面临“用机难”的问题。为研究智能手机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提取调查数据中的幸福感相关语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幸福感评分指数。结果表明,智能手机使用对老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不仅可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其享受时代的科技红利,还能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工作开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2025, 25(03):83-90.
摘要:在数字化背景中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利用信号战略会对员工积极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信号理论,以288份西南地区政府部门的领导与下属为研究样本,分别探讨道德型领导和正念型领导与员工突破性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比较其对突破性创造力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道德型领导和正念型领导均促进员工突破性创造力;道德型领导对突破性创造力的预测效果高于正念型领导;人工智能冲击意识在两种领导力与突破性创造力之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2025, 25(03):91-98.
摘要: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水平评价体系和广州市城乡融合水平体系,计算广州市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城乡融合水平。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推动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支出的增加、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的缩小都能推动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不过网络交通密度虽然对广州市城乡融合的系数为正,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数字经济通过作用广州市经济发展、资本流动、乡村产业振兴、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推动广州市城乡协调发展。
2025, 25(03):99-105.
摘要: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基于2018—2022年的山东省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二者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发展水平呈上升的势态;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的演进态势,各个市区分布不均匀,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低度失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的演变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在驱动因素分析中,R&D人员全时当量、国内3种专利申请授权数等创新发展类具有驱动作用,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2025, 25(03):106-111.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民营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能够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提供动力。同时,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面临着要素获取途径有限、要素成本较高等问题,加之发展预期的减弱,影响了民营经济的优势发挥。为此,需继续加大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力度,构建政企互信桥梁、社企互促桥梁和产链互融桥梁。
2025, 25(03):112-118.
摘要:以阳泉城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旅游资源、城乡融合基础条件、周边消费基础及政府扶持措施进行评估。然后对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及市场群体定位展开分析。基于发展潜力及定位分析,以百团大战遗址公园等为重点依托,开展规划布局。最后进行营销方式及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阳泉城区旅游资源雄厚,发展潜力巨大;规划布局具有可操作性;营销方式实现性强,可充分保障可持续发展。
2025, 25(03):119-124.
摘要:通过熵值法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二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20年全国省级行政区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从2010年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反映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有效实施。其中,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特征;东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中部、东北部次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间相互作用较强,但良性互动程度不深。系统耦合度逐渐上升,并逐渐接近于1,这表明两系统间的互动较为频繁,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耦合度,这表明系统间良性互动不足,尚未很好地发挥系统间的协同作用。为此,提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把握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优势,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等政策建议。
2025, 25(03):125-132.
摘要:北京量子领域发展基础较好,开展技术情报视域下北京量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北京加快量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中的专利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识别量子前沿技术发展态势,结合北京量子领域发展基础和2021年以来美对华科技限制的影响,分析北京量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提出北京量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北京加快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 25(03):133-139.
摘要:以河南省区域机场和武汉、西安形成的省级机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机场发展同质化。根据机场特点解构了各个维度的同质化表现形式,建立了多维指标,并给出针对各个特征指数的同质化水平衡量方式。以河南四座机场群为例,展开同质化水平评估。根据测算结果,运用ArcGIS软件绘制出河南省区域机场同质化水平示意图。研究发现:新郑机场独立性和国际性较强;而位于河南省西部和南部一带的南阳和洛阳机场,存在着机场定位相近以及航线同质化问题;南阳与信阳机场由于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之间的机场分布密度差距较大,也受限于本身的规模,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同质化。根据结论,针对河南省内各个机场提出了如何协调机场发展,根据机场的定位和城市的发展进行降低同质化等措施。
2025, 25(03):140-144.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基于2020—2021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县域科技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聚集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河北西北地区为科技创新滞后聚集区,而紧邻京津的中东部地区及为科技创新发达聚集区,呈现出“西北部塌陷,中东部崛起”的空间格局;从溢出效应来看,县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县域科技创新投入-县域科技创新产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2025, 25(03):145-149.
摘要: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韧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居民生活发展5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2013—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发展不平衡;时间上,2013—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逐年上涨,年平均得分从0.354增至0.498,发展水平同比增长率波动较大;空间上,2013年、2018年、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较小,区域差异较大,呈现由中部向东、西部地区减缓的空间格局。
2025, 25(03):150-157.
摘要: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推进内蒙古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内蒙古高耗能生态效率的理论框架,搭建内蒙古高耗能生态效率指标体系,以期为下一步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发展做准备,引导其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5, 25(03):158-163.
摘要:“双碳”背景下,全面厘清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于制定科学的旅游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下而上”的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方法,对云南省2010-2022年旅游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9年云南省旅游业收入与旅游业碳排放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二者大幅下降,2021-2022年云南省旅游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但旅游业碳排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云南省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旅游交通碳排放对云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研究期内平均占比达到78%,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是云南省旅游业低碳减排的关键;研究期内,云南省旅游业碳排放主要以弱脱钩为主,2006年与2022年出现优质的强脱钩情况,仅在2020年出现衰退连接态势,总体上反映了云南省在促进旅游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025, 25(03):164-170.
摘要: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是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的产物,其在推动区域创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天津市23家新型研发机构共计1 461件专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合作及其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主要基于自主研发,且机构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呈现集团化特征,区域创新合作有待提升;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远高于一般高校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025, 25(03):171-175.
摘要:为了评估红层区找水打井工程对农村饮水困难与安全问题的影响,选取研究区典型红层缺水区——渝西大足区为例,通过实地访谈、水平衡方程和地下水含水层可持续管理模型等方法,评估红层区找水打井工程对农村饮水困难与安全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6 年,大部分浅层机井含水层供给水量随年限开采呈不同程度锐减趋势,部分机井水质劣化主要受环境恶化和机井维护管理不到位的影响,而富含高Fe/Mn等水质的机井欠缺水处理的相关措施;浅层机井含水层地下水供给受需求开采强度影响较大;这一工程模式急需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政策调控。虽然找水工程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安全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工程的可持续性受到了较多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防止红层缺水区部分家庭人畜饮水困难与安全问题反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5, 25(03):176-182.
摘要: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其航空运输体系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的双机场格局逐渐成型,如何实现两大机场的高效协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探讨上海双机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分析双机场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收集2012—202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上海双机场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优化上海双机场经济系统模型,得出提高上海双机场协同效应的政策建议。
2025, 25(03):183-189.
摘要:选取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和行业类型而异。进一步分析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关注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发现信息不对称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持续绿色创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投资者关注度则起调节作用。
2025, 25(03):190-195.
摘要:以2009—2022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加强ESG实践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风险和增强外部监督能够增强ESG实践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市场价值和营业毛利率产生正面影响。
2025, 25(03):196-202.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中药企业申报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为中药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在中国知网搜集申报、未申报FDA认证企业战略决策者的访谈资料,对这些访谈资料进行扎根编码。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和对比验证,最终梳理出27个开放编码、9个范畴和5个主范畴,在分析各范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中药企业申报FDA认证是建立在对FDA标准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具有一致性认知基础上的,不仅要达成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市场的目标,还要在申报过程中促进企业升级,提升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 25(03):203-209.
摘要:以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人工智能(AI)应用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相关检验后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融资约束以及增加海外高管3条路径实现,且在东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影响更为明显。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中国企业对外开放具有积极作用,这对于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
2025, 25(03):210-216.
摘要: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公司“漂绿”程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漂绿”程度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公司的“漂绿”得分越高,崩盘风险越高。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被分析师关注度对两者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持股比例和关注度增加时,缓和了“漂绿”带来的崩盘风险。此外,通过异质性检验,漂绿得分与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在民营企业、非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 25(03):217-224.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持续推进,城市发展重心进一步强调提质存量。旧工业区内存在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环境等已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改造重建,如何构建合理的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模式是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兰州通用机械厂为例,基于城市针灸理论,通过历史沿革把握和现状问题分析,提出循经断脉、补气活血、脉络梳理、脏腑调和4个更新步骤,为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025, 25(03):225-231.
摘要: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组织聚合作用,有效引导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形成的新型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基于全国19个省份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 Logit模型,分析村干部在促进新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意愿提升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村干部通过其自身信誉塑造与集体共识形成中组织聚合作用的发挥,显著促进新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意愿。就效果而言,村干部作用对新型社会资本基于其切身利益关系紧密项目的参与意愿,以及对欠发达地区新型社会资本主体的参与意愿,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2025, 25(03):232-237.
摘要:河北省政府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但各地级市间差异显著,主要受营商环境要素的影响。通过收集各地级市的营商环境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整合政务、市场、法律政策3个层面共7个前因条件,探究其要素间的组合作用对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需强化对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的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加强监管、个性化政策支持以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还需注意政府监管的边界,避免过度干预市场决策,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025, 25(03):238-242.
摘要:常州制造业工业企业6万多,产业体系完备。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常州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方面困难挑战。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超前规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外引”“内育”相结合构建服务商资源池,服务企业上云、用数、诊断、赋智,打造产业生态服务圈。“点线面”相结合、示范引领多种措施,打造数实融合典型。培育常州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构建以先进智能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常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 25(03):243-248.
摘要:山东省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实施地区,如何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农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2—2021年山东省各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内陆地区作用效果更明显;在经济距离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2025, 25(03):249-254.
摘要:科创金融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需要政府促进进行弥补。运用AHP-DEA(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7—2021年杭州市科创金融政府促进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科创金融政府促进效率呈W型,规模效率较高;政府促进绩效逐年上升,2012—2013年出现停滞,主要因为政府促进投入产出增长放缓或下降,且效率较低。杭州市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政府促进投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创新投入方式,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以提升政府促进绩效。
2025, 25(03):255-261.
摘要: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人形机器人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研究全球科技强国和国内相关省份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政策举措,结合广州市产业基础实际,提出对策建议。广州市应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典型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营造、产业要素支撑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5, 25(03):262-268.
摘要:城中村作为国内老年人的聚居地之一,老龄化问题突出,进行城中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从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参与性方面以陈官营社区和新滩社区为例构建城中村公共空间适老性评价体系,通过Amos分析总结公共空间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出入口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闲置空间提出城中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在优化城中村老年群体公共空间的同时,为兰州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2025, 25(03):269-27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理工作事务(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成为常态,这种行为会引起员工的何种反应尚不确定。为此,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究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职场欺骗行为的影响。通过对307名员工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职场欺骗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在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和员工职场欺骗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倦怠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既是对员工职场欺骗行为研究领域的扩展,同时也为组织抑制职场欺骗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2025, 25(03):276-283.
摘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数据,采用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然后运用莫兰指数检验空间相关性。最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地区间非均衡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建设、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2025, 25(03):284-292.
摘要:返乡创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村数字贸易的兴起为返乡创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先前经验、经济资源和创业机会,能有效带动返乡创业的成功开展。农村经济的自发式增长,为农村经济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数字贸易能够通过联结城乡创业渠道、融合城乡创业资源以及打通城乡创业市场,实现城乡在渠道、资源和市场的共同富裕,从而缩小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建议通过完善农村返乡创业相关的法制法规、推进农村返乡创业者的职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者的跨部门合作来加强数字贸易对返乡创业活动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2025, 25(03):293-299.
摘要: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提升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的视角分析营商环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在促进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核心作用;市场环境的建设由于其地域性等特点而明显滞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必须营造宽松的市场氛围。
2025, 25(03):300-308.
摘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大样本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公众对政府环境治理的满意度、公众参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公众对中央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地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还表明,公众参与过程有效性和公众参与结果有效性对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公众对政府环境治理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增进政府信任,但二者关系具有一定复杂性。保障公众有效参与也增进政府信任,且“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均是不可或缺的。
2025, 25(03):309-318.
摘要:信用风险因其高频次、高冲击性而被视为不可承受风险,是影响公私合作项目的关键因素,其产生的多方信用风险问题会严重损害私人及公共的利益。通过梳理已有研究,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4年Web of Science及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核心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估、项目债券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选择是该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主题;项目新型合作模式、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新兴技术应用和跨境合作将是未来深入探讨的方向。
2025, 25(03):319-326.
摘要: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题的765篇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研究经历了关注较少、快速发展、平稳发展3个阶段,学者更加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对策研究与效果评价;该领域科研合作较弱,并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群;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3个方面展开。未来应深化转型路径探索,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创新赋能资源型城市转型。
2025, 25(03):327-334.
摘要:未来学习中心是下一代学习新范式。在科技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纷纷向未来学习中心模式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基于CiteSpace和LDA(潜在狄利克雷分配)主题模型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研究的160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国内高校图书馆对未来学习中心研究的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提出统一标准、加强宣传、突出特色、人员培养和共建共享的参考建议。
2025, 25(03):335-341.
摘要:用户行为数据是电商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阐释数据分析领域中的AARRR(获取用户、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自传播)模型、漏斗分析模型以及用户行为分析方法。针对用户行为的基础指标和偏好,通过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得出的结论以图形化方式展示。最终,通过漏斗图的形式展现用户购物流程中的转化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用户行为研究,针对个体提供定制化服务,进而实现精细化的市场决策。
2025, 25(03):342-346.
摘要:“双创”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山东省综合类高校的6 780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大学生“双创”行为评价量表,识别“双创”教育对“双创”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提供实证依据。未来,政府及高校应继续以体系建设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以课程融合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以资源扶持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