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0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科技创新
    • 断裂带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方法应用分析

      2025, 25(09):1-6.

      摘要 (62) HTML (0) PDF 19.27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断层破碎带对隧道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会产生极大影响,施工前探明断裂带具体位置与岩性信息十分必要。为保证隧道顺利开挖与掘进,采用钻探取芯、天然源面波法以及综合测井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勘探方法,探明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断裂带具体特性,并对其岩石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范围探测条件下,天然源面波法可整体勘测断裂带的特征,根据波速变化特性可进行断层初步定位;而综合测井法则根据电阻率、自然电位等参数较为准确地探明了断层的具体分布,对断裂带的位置、宽度、产状、断裂带组成物质、胶结程度及含水情况给出定量分析,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了断层破碎带探测精确度。

    • 多周期注采地下盐穴储气库地表沉降影响因素与失效概率分析

      2025, 25(09):7-15.

      摘要 (418) HTML (0) PDF 8.91 M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穴储气库作为能源调峰的重要手段,其注采压力波动变化会导致储气库腔体收缩,进而引发地表沉降。针对不同注采周期下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双腔体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注采周期的减少会降低地表沉降的发展趋势。对60 d注采周期的盐穴储气库运行中的腔体失效概率进行分析,发现储气库工作压力波动大于1MPa时,储气库腔体失效概率在30 a后会超过20%。因此在盐穴储气库的工况设计时需要考虑压力波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按照储气库设计年限要求控制压力的波动区间。

    • 数据驱动模型进行能源价格预测的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

      2025, 25(09):16-23.

      摘要 (38) HTML (0) PDF 2.34 M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能源价格是重要的市场信号,其波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深远影响。为准确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掌握前沿能源价格预测模型,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首先,明确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之间的差异;其次,归纳传统的计量经济预测模型;最后,从输入变量、预测方法和预测框架3个方向梳理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在进行研究回顾结合当前热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一是使用集成特征选择方法构建稳定特征子集,二是引入混频方法提高实时预测精度。

    • 江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动态管理与应用分析研究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大余县为例

      2025, 25(09):24-33.

      摘要 (35) HTML (0) PDF 58.47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探讨推进单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成果的深度融合。以江西省大余县为研究区域,聚焦气象、水旱、地质等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研发江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动态管理与应用分析研究系统,为县级“两委三部”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 黔北山区崩坡积堆积体降雨灾变机制与演化模式

      2025, 25(09):34-38.

      摘要 (16) HTML (0) PDF 8.36 M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黔北山区各种成因堆积体广泛分布,其中崩坡积堆积体最为常见。针对该地区某公路内侧一处崩坡积堆积体进行剖析,通过精细化调查与测量、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堆积体降雨灾变机制与演化模式展开研究。该崩坡积堆积体早期受多轮降雨影响,坡体浅表层已发生多次局部失稳破坏,导致浆砌挡土墙开裂、混凝土挡土墙被掩埋,路面结构严重损毁且通行困难,后期降雨条件下仍存在局部失稳甚至整体失稳的可能。降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堆积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非饱和状态,持续强降雨将促使土体由非饱和向饱和状态发展,降雨作用下暂态饱和区由坡表逐渐扩展、加深,至降雨结束时整个斜坡土体几乎达到饱和状态。受基岩隔水作用影响,下渗雨水在基覆界面处汇集,孔隙水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坡脚运移,导致基覆界面、坡脚段具有高孔隙水压力。一方面,孔隙水对块碎石土的润滑、软化促使土体结构性减弱,力学强度衰减。另一方面,高孔隙水压力起到付托减重作用,使土体有效应力降低,两者综合导致坡体抗滑力减小,进而会沿基覆界面发生整体滑动。而强降雨作用下堆积体发展成滑坡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①降雨全面入渗;②坡表局部饱和;③饱和区扩展,局部失稳;④整体失稳破坏。早期多次局部失稳破坏仅发展至阶段③,后期若出现此类强降雨甚至极端暴雨,则该崩坡积堆积体极有可能发生整体破坏,进而会造成道路完全阻断,威胁行人和车辆。

    • 自升式平台桩腿与桩靴连接位置疲劳寿命计算

      2025, 25(09):39-47.

      摘要 (19) HTML (0) PDF 13.76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自升式平台在油田生产作业期间的桩腿与桩靴连接位置疲劳问题,建立桩靴局部有限元模型,考虑8个不同方向下的波浪载荷作用,采用谱疲劳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平台桩腿与桩靴连接位置处的疲劳寿命;同时,研究桩靴周围土壤对平台桩腿-桩靴连接位置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10倍安全系数下,平台桩腿与桩靴连接位置处的疲劳寿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考虑桩靴周围土壤作用能使桩腿与桩靴连接位置处的疲劳寿命得到改善。

    • 艳洲枢纽一期横向土石围堰防渗效果计算与分析

      2025, 25(09):48-55.

      摘要 (34) HTML (0) PDF 9.42 M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石围堰作为一种关键的水利工程结构,其防渗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围堰采取的防护措施各有特点,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艳洲枢纽一期上游的横向土石围堰为研究对象,利用GeoStudio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其各种防渗结构形式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各个防渗方案的有效性和防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未采取防渗措施以及仅使用土工膜结构的情况下,均无法满足工程的防渗需求。尽管单一防渗墙结构可以满足防渗要求,但其施工难度大且经济成本较高;采用高压旋喷与复合土工膜相结合的防渗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的防渗要求,为土石围堰设计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 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功能特性实验及效果

      2025, 25(09):56-61.

      摘要 (27) HTML (0) PDF 6.55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超薄沥青罩面养护中的可行性,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德堡飞散试验、渗透试验和摆式摩擦系数试验,对4种沥青结合料、2种级配形式共计8种组合形式下的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和功能特性试验研究,同时与OGFC-13大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PAC-5级配形式的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其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抗飞散性和排水性能均要优于OGFC-5的级配形式,但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要次于OGFC-13混合料;环氧沥青作为结合料时有助于提升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但排水与抗滑等功能特性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成本较高,可采用SBS-SPT高黏改性沥青代替。综合各项性能试验结果和经济成本的考虑,采用PAC-5级配、SBS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同时掺加II型高黏改性剂时,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最佳,有望推广应用至超薄沥青罩面养护中。

    • 钢桥面铺装用环氧黏结剂力学性能——以阳江港大桥铺装用环氧黏结剂为例

      2025, 25(09):62-69.

      摘要 (17) HTML (0) PDF 15.93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阳江港大桥所使用的长新环氧黏结剂的力学性能,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分析,评估其在拉伸强度、拉拔强度、抗剪强度等条件下的表现。研究内容包括黏结剂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测试、破坏分析以及其与日本TAF环氧黏结剂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长新环氧黏结剂在钢桥面铺装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为阳江港大桥的长期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不同软硬不均地层中盾构隧道受力变形特征研究——以南昌地铁1号线东延段为例

      2025, 25(09):70-78.

      摘要 (11) HTML (0) PDF 6.41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盾构隧道穿越不同软硬不均地层的力学特性,建立考虑环纵向螺栓接头、管片-土体接触作用的三维精细化盾构隧道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实测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再针对上软下硬、上硬下软、纵向软硬不均复杂地层条件,深入探究不同地层复合比对盾构管片结构内力、收敛变形及竖向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地层复合比增大,上软下硬地层隧底弯矩大幅降低,管片竖向沉降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管片收敛变形大致呈线性增长;相较于上软下硬地层,相同复合比下上硬下软地层盾构管片竖向沉降响应更为敏感;隧道下卧纵向软硬不均地层时,管片纵向弯矩极值及极差、剪力均随地层复合比的增加而提升;管片收敛变形在硬土侧较软土侧大。

    •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隧道衬砌探地雷达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2025, 25(09):79-84.

      摘要 (22) HTML (0) PDF 8.34 M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地雷达(GPR)广泛应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检查,然而实际采集的原始探地雷达数据常常无法直接进行解译,需要进行去噪、增益、图像平滑等多种技术手段处理后,才能从中读取有效回波信息。考虑到目前探地雷达数据基本通过人工处理,处理流程复杂,参数选取主观性强,处理工作费时费力,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提出一种直接将探地雷达原始数据转化为具有清晰回波信号图像的端到端处理方法。使用的生成式对抗网络由一系列不同尺度生成器和鉴别器组成,可以智能识别探地雷达数据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并对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全面的处理操作。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隧道初衬质量检测的实测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任务中,数据处理效果基本与人工处理结果相同,并实现了更高的数据处理效率。

    • 基于GIS的乌鲁木齐燕南山郊野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

      2025, 25(09):85-91.

      摘要 (30) HTML (0) PDF 11.92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支撑下,以乌鲁木齐市燕南山片区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选取10项关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郊野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郊野公园生态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为主,区域面积为173.30 hm2,占比31.64%,其余敏感等级区域:不敏感区91.07 hm2、弱度敏感区93.01 hm2、中度敏感区126.07 hm2、极度敏感区64.30 hm2,分别占比16.63%、16.98%、23.02%、11.74%。

    •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在电池数据增强中的应用

      2025, 25(09):92-98.

      摘要 (14) HTML (0) PDF 1.88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解决电池运行过程中关键数据收集困难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数据量有限的问题,能够优化电池性能评估和健康状态监测,以及电池使用和充电策略的优化。研究方法涉及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增加数据样本量。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成模型,被应用于电池数据的增强。对于低维度的电池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和容量),直接应用DDPM模型进行数据增强;对于高维度的EIS数据,首先采用自编码(AE)模型进行降维,随后在低维空间进行数据增强,并将增强后的数据还原至原始空间。研究结果证实,所提出的数据增强方法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EIS(电化学阻抗谱)公开数据集上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数据,并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研究成果可为电池性能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增强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以大连前关桥健康监测系统为例

      2025, 25(09):99-106.

      摘要 (16) HTML (0) PDF 13.25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连前关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并设计该桥的健康监测系统方案。着重阐述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其主要监测内容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基于Midas Civil对该桥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相关规范确定桥梁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考虑到传统人工巡检主观性强,整体性差,现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影响交通运行,对此,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在云端开发一个集现场实时采集、稳定高效传输、海量数据快速分析、人机交互及模型、数据可视化于一体的智能化桥梁健康监测平台,自动触发预警后通过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最终实现智慧桥梁管理养护提供有力支持。

    • 考虑最大用户满意度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站选址

      2025, 25(09):107-113.

      摘要 (22) HTML (0) PDF 1.61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换电站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选址问题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至关重要。为探讨以最大用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站选址策略,分析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包括服务费用、行驶时间、等待时间以及耗损电量。通过对这4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将多目标决策问题根据CRITIC权重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构建了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算例分析获得最优的选址位置。

    • 考虑脉冲作用下的航材供应链系统稳定性

      2025, 25(09):114-119.

      摘要 (15) HTML (0) PDF 1.69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材供应链是保障民用飞机正常运行和正点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航空公司、航材分销商、航材生产商对未来生产计划的预估,构建基于脉冲的供应链稳定性模型,使用MATLAB进行数值验证,探讨脉冲强度和发生时机对供应链稳定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对还未稳定的供应链影响较大,对已稳定的供应链影响有限;合适的脉冲加速系统调整,快速达到稳定状态。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场清水车优化调度研究

      2025, 25(09):120-126.

      摘要 (17) HTML (0) PDF 1.56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机场清水车调度问题,考虑多规格载运量的清水车为不同机型航班提供保障服务的情况,以最小化车辆使用数及航班等待服务时间为目标,构建机场清水车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引入时间窗跨度与服务等待时间作为状态转移规则的关键因素,并采用阶段性信息素蒸发及路径内2-opt和路径间2-opt*优化策略,对传统蚁群算法进行适用性改进并用于模型求解。最后,以西南某枢纽机场运行数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相比传统的先到先服务调度方式,采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得到的调度方案,车辆使用数和航班等待服务时间分别降低了27.3%和22.9%。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和算法在机场清水车调度问题上表现出较高的优化效率和实用性。

    • >产业发展
    • 三元系统耦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5, 25(09):127-137.

      摘要 (31) HTML (0) PDF 1.54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阐释2010-2020年各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构成的3组二元耦合关系和三元耦合关系的耦合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系统间耦合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3组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的耦合度均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4大经济区各系统耦合发展程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尽相同;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各系统耦合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及空间滞后项系数均为正,表明各系统同步发展不仅会对本地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周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调动各地区在科技经济融合中的独特优势,发挥不同系统互动对邻近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大农业科技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 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技术力量及其作用

      2025, 25(09):138-143.

      摘要 (14) HTML (0) PDF 1.35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有4种技术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引领型技术,新型工业化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强基固本型技术,金融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效率提升型技术,绿色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质量导向型技术。当前,信息技术引发的信息革命已经发展到了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从手工作坊式开始迈入机械化大工业的质变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信息革命进展到质变阶段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总结。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技术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领会到新质生产力一词中的“新”和“质”两个字的深刻内涵。

    • 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理、测度与分析

      2025, 25(09):144-152.

      摘要 (19) HTML (0) PDF 1.89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投入、产出和发展环境3个维度,构建西北5省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2011—2021年西北5省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西北5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性较低,且多以文化滞后型为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富程度之间并不对等,且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整体而言,西北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大部分处于不容型,要素资源配置仍需调整,产业结构亟须转型。为了推动西北地区文化事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水平。

    • 媒体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2025, 25(09):153-162.

      摘要 (19) HTML (0) PDF 1.52 M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特别是对城市交通和环境影响深远的自动驾驶汽车,探讨其是否具有普及性成为重要课题。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媒体环境(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和电子口碑)对自动驾驶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并考察了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社交媒体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特别是对男性用户更为显著,而大众媒体和电子口碑无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理解媒体环境如何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接受度提供了洞见,对城市交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区域实践
    • 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5, 25(09):163-168.

      摘要 (23) HTML (0) PDF 1.78 M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6—2022年黄河流域8省份75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黄河流域区域间耦合协调差异在逐步减少,黄河流域内部的发展逐渐趋向平衡。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但随时间推移这种集聚效应正在减弱。

    • 粤港澳大湾区促进科技产业协同创新问题与对策

      2025, 25(09):169-174.

      摘要 (27) HTML (0) PDF 1.34 M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是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协同创新统筹机制不健全、协同创新服务效能不明显、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建议从完善政策制度设计、提升创新服务效能、强化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效应,不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入融合研究——以大连零售业为例

      2025, 25(09):175-180.

      摘要 (21) HTML (0) PDF 1.40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以大连零售业为例,探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大连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剖析零售业和数字经济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最后,提出大连促进零售业和数字经济深入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推动大连零售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甘肃省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25, 25(09):181-191.

      摘要 (16) HTML (0) PDF 17.71 M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甘肃省414个3A级以上的高品质旅游景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对甘肃省高质量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甘肃省高质量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河西、陇中、陇东等地区的高质量景区均呈集聚分布类型。甘肃省高质量景区整体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在地区层面上,高质量景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河西地区和陇东南地区;在市州层面上,主要集中分布于酒泉市、张掖市和陇南市。甘肃省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密度整体存在一定差异。在甘肃省整体形成了“两核两带多点”的分布格局。地区层面上,在河西地区高质量景区形成了多核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结构;陇中地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景区形成了单核心向周围梯度扩散的分布格局;陇东南地区与陇东地区并未出现高密度核心区,其核密度值表现出自天水市及庆阳市向两侧递减的特征。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甘肃省的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得以形成。

    • 资本与资源双驱动下三亚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5(09):192-206.

      摘要 (16) HTML (0) PDF 3.86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焦于资本与资源双驱动下三亚市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的形成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固定资本投资、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探讨其对三亚市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和资源禀赋虽对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对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的作用间接产生影响。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市场驱动可能导致投资偏向短期利益,而政府推动若规划不当也会影响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研究表明,加强市场机制与优化政府职能,对于促进三亚市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的科学合理形成至关重要。

    • 贵州省经济一体化与跨境贸易协调机制研究

      2025, 25(09):207-212.

      摘要 (13) HTML (0) PDF 2.46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绕贵州省经济一体化与跨境贸易的协同发展,通过分析政策环境、产业协同等关键因素,探讨经济一体化对跨境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贵州在区域竞争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跨境贸易逐步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支持和数字化服务的推进,贵州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 >企业应用
    • 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2025, 25(09):213-218.

      摘要 (10) HTML (0) PDF 1.35 M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也成为焦点。基于中国2011—2023年的 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索机构共同持股对公司绿色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在机构共同持股与公司绿色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也即机构共同持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励公司提高ESG表现,从而推动公司实现绿色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共同持股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 数字化能力、供应链韧性与企业运营绩效:战略匹配的调节效应

      2025, 25(09):219-226.

      摘要 (44) HTML (0) PDF 1.51 M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赋能运营管理已成为制造企业稳健运营与高效发展的重要策略,但学界关于数字化能力能否以及如何提升企业运营绩效的研究尚有不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能力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智能能力、连接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企业运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供应链韧性在数字化能力与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战略匹配正向调节连接能力、分析能力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但对智能能力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数字化背景下有效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具有重要实践启示。

    • 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2025, 25(09):227-232.

      摘要 (12) HTML (0) PDF 1.35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选取2013—2023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这一影响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管理层持股能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抑制管理层短视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 职业召唤对科技型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

      2025, 25(09):233-240.

      摘要 (22) HTML (0) PDF 1.42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将二元工作激情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职业召唤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对科技型企业404份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召唤对工作激情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离职倾向无显著影响;强迫型工作激情显著正向影响离职倾向,和谐型工作激情显著负向影响离职倾向;工作激情在职业召唤与离职倾向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可以认为,提高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召唤水平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激情,降低离职倾向,提升工作效率。

    • 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研究

      2025, 25(09):241-248.

      摘要 (15) HTML (0) PDF 1.42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同群效应的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行业同群效应。研究发现,在以行业为同群企业划分标准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在形成机理方面,企业学习机制和竞争机制是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同群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环境中更能促进焦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2025, 25(09):249-253.

      摘要 (12) HTML (0) PDF 1.34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取得的政府补贴是否影响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促使上市公司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企业绩效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和公司规模进行分组检验发现,非国有公司和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取得政府补贴会更能提高其新质生产力水平。该结论对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建立规范化的政府补贴制度、合理确定政府补贴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ESG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物流上市公司的研究

      2025, 25(09):254-261.

      摘要 (20) HTML (0) PDF 1.39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是“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研究热点。基于2012—2022年物流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对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的作用效果更突出。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最后为推动物流产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 AI助手服务失败下算法可解释性的积极效应

      2025, 25(09):262-269.

      摘要 (14) HTML (0) PDF 4.71 M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AI(人工智能)助手服务失败本质上是算法失败,算法的“黑箱”特性加剧了消费者服务失败下的负面反应。采用组间实验的方法,从控制感的视角探究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的方法增强算法可解释性对服务失败下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当算法可解释性得到增强时(相比对照),消费者服务失败下的继续使用意愿会提高,且消费者的可控性感知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上述效应在AI助手拟人化程度较低(相比较高)时不显著。

    • 数字化转型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2025, 25(09):270-276.

      摘要 (14) HTML (0) PDF 1.37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上述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并剖析了供应链金融影响财务风险的机制路径。结果显示: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制造业中这一降低作用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影响机制表明,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 税收优惠与债务融资成本——基于留抵退税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2025, 25(09):277-286.

      摘要 (13) HTML (0) PDF 1.66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国企业融资成本高昂。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减税降费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企业减负有显著效果。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18年部分行业试点数据,探究该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实施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特别是在非国有、小规模及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中效果更为显著,而对国有及大型企业影响较小。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深化留抵退税政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 >政策规划
    • 中国专利创造行为扭曲分析:行政激励与市场选择冲突的视角

      2025, 25(09):287-294.

      摘要 (14) HTML (0) PDF 1.38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府官员在晋升激励下不合理追求专利数量增长,导致创新主体为从政府获得资源、政策的支持,只注重专利数量的增长,忽略专利质量的提升,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行政激励与市场选择的冲突视角,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中国专利结构畸形问题的深层原因,同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研究发现,粗糙的量化考核体系导致科技研究资源低效配置,必须建立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新考核体系,才能彻底改变畸形的专利结构。

    • 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基于陕西“秦创原”的实践

      2025, 25(09):295-303.

      摘要 (9) HTML (0) PDF 2.70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以科技人员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TSTA)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在成果形成和转化中的积极性,对于深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多案例研究,分析和归纳陕西“秦创原”建设中形成的以科技人员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发现,陕西“秦创原”建设以“三项改革”为切口,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形成了创新创业式、科研人员嵌入式、市场交易式、企业科研人员内部自转式等成果转化模式。这些以科技人员为中心的成果转化模式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 中国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基于1991年-2022年政策文本分析

      2025, 25(09):304-310.

      摘要 (21) HTML (0) PDF 2.51 M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部署与统筹安排。运用文献计量和政策文本分析法,从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的发文变迁、类型分布、发文部门与主题演进等角度,总结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政策流程的规范性,加强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的融合性,确保政策革新的时效性等建议。

    • >治理绩效
    • 基于WoS和CNKI的生计脆弱性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5, 25(09):311-318.

      摘要 (15) HTML (0) PDF 5.9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绘制生计脆弱性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生计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厘清研究现状,识别研究热点,把握演变趋势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生计脆弱性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比较分析2008—2024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生计脆弱性为主题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及前沿动态。研究发现:生计脆弱性领域的文献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形成以法国与英国为核心的研究网络,学者和机构合作紧密,早期主要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农户生计状况的研究;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地区、实证、生计资本、脱贫农户、可视化、乡村振兴、返贫风险、生计韧性等方面。未来生计脆弱性研究须从研究合作、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3个层面不断深化,坚持挖掘和提炼中国农村反贫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 空间正义视阈下城市空间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5, 25(09):319-324.

      摘要 (10) HTML (0) PDF 1.48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义是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追求的理想目标,城市空间领域亦是如此。借助空间正义视角,构建“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空间消费”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城市空间治理面临着空间生产资本化、空间分配被剥夺、空间消费区隔化等空间正义失衡问题。城市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遵循以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为治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树立空间正义导向,通过创新空间生产模式促进资源公平分配,通过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纠正当前的空间失衡现象,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环境。

    • 数字经济如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于要素市场配置视角

      2025, 25(09):325-332.

      摘要 (11) HTML (0) PDF 1.4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分析

      2025, 25(09):333-338.

      摘要 (15) HTML (0) PDF 1.36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化正推动全球范围内工业4.0变革。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和碳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探讨环境规制影响碳减排机理的基础上,研究数字化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并做直观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碳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具备降碳绿色效应;数字经济反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有效调节 “绿色悖论”;高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更容易利用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

    •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2025, 25(09):339-345.

      摘要 (23) HTML (0) PDF 1.36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规律,选取全国287个地级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量化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影响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市场化程度起到调节作用,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初期会强化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而跨过拐点之后又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西部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更加显著。

    • 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税收收入的调节效用

      2025, 25(09):346-351.

      摘要 (11) HTML (0) PDF 1.35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U”型特征,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明显,而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此外,税收收入在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U”型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延缓收入差距扩大时点。结论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在不同地区应如何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以更好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 在线评论何以影响消费者购买偏好?——基于感知诊断性的中介作用

      2025, 25(09):352-358.

      摘要 (18) HTML (0) PDF 1.61 M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电商购物平台的推广完善,用户发布的在线评论信息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关键因素。运用KAB(知识态度行为)理论模型,从在线评论出发构建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实验法分析感知诊断性和商品类型在整个框架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在线评论的可信度、丰富性和口碑均对消费者购买偏好具有积极作用,感知诊断性在在线评论和购买偏好间发挥中介作用,商品类型在在线评论对感知诊断性以及购买偏好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 >创业管理
    • 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创新主体自主创新项目体系建设实践

      2025, 25(09):359-364.

      摘要 (13) HTML (0) PDF 1.78 M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对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及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域名、IP地址以及AS号码等互联网基础资源技术创新能力,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创新主体一方面需要依托国家科研项目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创新项目体系,以加快技术创新、培育科技人才。为此,分析互联网基础资源创新需求,阐述分级分类自主创新项目体系建设路径,构建战略规划、政策理论、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系统工具、平台方案6类项目覆盖的自主创新项目布局体系,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立项及管理机制,以期构建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覆盖全面的自主创新项目体系,促进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助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 科技金融发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2025, 25(09):365-371.

      摘要 (20) HTML (0) PDF 1.37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15—2022年A股上市的创业板和中小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科技金融发展能否正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检验是否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科技创新能力两个方面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别从企业所处地区、成长性、产权性质3个方面,进一步检验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科技和产业》
喜报 | 学会期刊《科技和产业》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4年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