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4(22):1-8.
摘要:在“双碳”目标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协调发展。选取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地区聚集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局部不均衡,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绿色低碳领域的“双轮驱动”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 24(22):9-15.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不仅加强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更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及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全面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及其运行机制,并深入分析欧美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的现状、问题及不足,提出加强政府调控、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优化转化环境、强化人才培养、创新市场体系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强调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至关重要。
2024, 24(22):16-22.
摘要:以2010-2021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寻企业ESG履责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履责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ESG履责通过提高外部分析师关注和内部控制来助力盈余持续性的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与污染产业和空气质量高的地区相比,在非污染产业和空气质量低的地区中,企业ESG履责与盈余持续性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企业应当积极参与ESG信息披露,履行绿色治理责任,以谋取稳定收益和长远发展。
2024, 24(22):23-29.
摘要:基于2021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青年的养老保险参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参与显著正向影响青年幸福感;养老保险参与对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心理健康状况在养老保险参与和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着重提高青年养老保险参与率和提升青年心理健康水平,为今后更好地应对不断加重的社会老龄化现象,做出养老准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 24(22):30-35.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新动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上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及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省级的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并利用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会促进城乡人才、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融合发展;此外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强化作用。为分析数字经济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2024, 24(22):36-4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摊经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地摊经济在扩大内需份额,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地摊经济作为一种边缘经济,它介于无序经济与有序经济间,存在抢占交通线路,影响城市卫生,破坏规范经营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地摊经济积极的向有序经济转变。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地摊经济消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分析得出地摊经济面临的困境现状,探索地摊经济突破困境的路径。
2024, 24(22):46-53.
摘要:剧烈的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传染病、地震等自然灾害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快速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等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不确定”的风险。以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外部环境重置可能导致原本根深蒂固的旧消费习惯被迫中断,同时很多新的日常消费习惯应时而生。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探究了不确定情境对个体消费决策产生的影响,个人心理因素在其中起到调节中介作用。最后指出已有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2024, 24(22):54-61.
摘要:作为工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组织资源,高管社会资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社会资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机理和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社会资本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产权和地区的异质性。
2024, 24(22):62-67.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特点,对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观念进行了更深层次地剖析。获取豆瓣小组“上班这件事”中用户发帖信息,采用 LDA 主题模型、ROST CM6.0、SnowNLP方法,进行主题识别与情感分析。结果发现,当前青年群体关注的就业相关主题可分为35类,情感倾向总体呈现为负面。最后结合研究结果,针对劳动市场信息建设、青年劳动群体就业指导、信息渠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4, 24(22):68-75.
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基于跨体系转型视角,指出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企业从工业化体系向数字化体系转变的跨体系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其价值链上的各组成部分均会发生显著变化。梳理了支持活动和基础活动各组成在工业化和数字化体系下的特征差异,明确了数字化体系下企业价值链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为企业分析自身数字化转型情况提供了理论框架,为企业跨体系转型提供了方向。
2024, 24(22):76-86.
摘要:随着价值共创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其前因与后果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但现有文献的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对139项研究、141个独立样本中的461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旨在归纳和识别影响价值共创的前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显著影响主体间价值共创的前因包括企业主体特征、顾客主体特征、交互特征和环境特征4个维度的14个变量;在企业主体特征方面,企业资本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为高强度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主体间的价值共创影响并不显著;在顾客主体特征方面,各个维度因素都与价值共创之间高强度相关;在交互特征方面,主体间交互的便利性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为高强度相关;在价值共创后果的研究中,价值共创对各结果变量都呈显著强相关。该研究得出了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为价值共创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 24(22):87-91.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因而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嵌入在双重网络中的企业主体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获取关系资源和通过知识网络嵌入获取外部知识和资源。通过文献梳理讨论了双重网络嵌入机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嵌入会减弱数字技术与数字转型的关系;知识网络嵌入会加强数字技术与数字转型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关于数字化转型与双重网络结构相融合方面研究展望。
2024, 24(22):92-96.
摘要:门票经济与高价门票负向风评一直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因素。基于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 6要素设置6个要素层测量维度,构建三亚市物价因素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IPA分析法探究三亚游客满意度,以期对三亚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助力三亚摆脱“价格因素”发展的桎梏,提升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游客对景区游览车、景区住宿、景区餐饮及酒店餐饮的价格与服务满意度较低,亟须改进,提升景区内部二次消费的满意度。
2024, 24(22):97-101.
摘要:为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于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双碳”背景下,辽宁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碳替代碳捕集技术(CCUS)不成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分析辽宁石化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石化行业应该通过大力发展CCUS技术、调整原料使用类型、推动石化行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石化行业产业结构、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等方法,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2024, 24(22):102-107.
摘要:“十三五”规划提出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比亚迪汽车为例,首先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以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其次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增加了“社会责任”这一维度,对其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和社会责任维度进行基础绩效评价,为新能源汽车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2024, 24(22):108-113.
摘要:ESG影响企业财务的长期生存能力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估值收益法强调的驱动因素与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很相似,已成为运用最广泛的结合ESG的企业估值方法。针对ESG与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即如何量化ESG因素给企业价值带来的影响,如何从三个角度出发改进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以及融入ESG的估值实践案例进行梳理与评述,希望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不足,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24(22):114-120.
摘要: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加之普惠金融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融资效率的天性能够进一步化解融资风险。但其在缺乏相应法律保障情况下深层矛盾不断出现,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发展。需要完善普惠金融及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相关信用评级体系,健全共同体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确立多方协调的监管机制等手段保障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高质量发展。
2024, 24(22):121-129.
摘要:在随机需求基础上考虑一个绿色制造商与一个资金约束零售商的两级绿色供应链系统,研究制造商与第三方银行分别提供信用贷款策略时系统成员的最优决策问题,并引入惩罚机制作为激励机制,研究其对该绿色供应链系统运营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单位惩罚对于最优决策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资金约束的零售商更加倾向于选择由制造商提供的信用贷款策略,并且惩罚机制的引入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营效率。
2024, 24(22):130-136.
摘要:通过梳理中国地方科技人才引进计划评审情况,归纳和总结了科技人才项目评审的一般做法,发现以分组同行评议为主流决策方式的人才项目评审面临不同组间评审主体差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评前预防和评后修正相结合的解决方法。评审前通过评价尺度、专家权重等方法对专家差异进行事先控制,评审后通过正态秩分数法对评审主体差异进行均衡化处理,从而有效平衡了组内和组间的评审主体差异。随机模拟验证与实证案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组间评审主体差异,有利于提高同行评议决策的科学性,对后续地方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的立项评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4, 24(22):137-142.
摘要:以跨境电商供应链由“国内前置仓-公共海外仓”组成的两级库存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海外仓免仓期和国际海运等制约因素,基于周期性库存检查(T,S)策略,采用两阶段计算方法构建了随机需求和不确定提前期下跨境电商供应链两级库存成本控制模型。通过数理分析得出公共海外仓模式下跨境电商供应链两级库存系统存在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优最高库存量,从而为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两级库存成本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2024, 24(22):143-147.
摘要:利用京东电商平台10个国内成人用品的15 078份在线评论,分析消费者对国内成人用品的满意度。构建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模型,结合高频关键词、词云图和正负面情感分类,分析消费者的态度。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正面评价占比为74.4%,远大于负面评价,主要关注商品质量、使用效果、商品功能和物流服务。消费者购买成人用品较为满意,但商家仍需多关注差评原因,未来需着重关注消费者的满意度,提供更优质的性用品。
2024, 24(22):148-156.
摘要:运用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0—2021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湖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呈倒U形特征,通过计算拐点值可知,湖北地区现阶段处于倒U形的前半段;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环境规制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分区域、分行业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2024, 24(22):157-163.
摘要: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指引,将环境治理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将金融资本引导向支持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过程中扮演积极且重要的角色,而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够赋能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疏通其实践过程中推广困难、信息不对称等各项堵点,突破绿色保险的风险评估瓶颈,破除信息安全问题与监管缺失等机制运行风险,为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赋能路径与治理范式。
2024, 24(22):164-169.
摘要:近年来连锁股东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以企业创新为切入视角,研究连锁股东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连锁股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显著正相关,连锁股东发挥其协同治理效应,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源整合,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正向调节连锁股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通过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显著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结论丰富了连锁股东的相关文献,对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2024, 24(22):170-176.
摘要:在全球化加速、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期,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阐述了协同创新的内涵、驱动机理和主要特征,围绕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协会”、中国国创基金等典型协同案例,梳理总结人才、知识、资金、基础设施等创新要素的协同模式,从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等方面,为推动协同创新提出思考建议。
2024, 24(22):177-183.
摘要:为评价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京津冀2014—2022年建筑业数据为样本,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围绕高效益、高科技、高质量指标构建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区域间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2014—2022年,京津冀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发展水平较高,天津次之,河北相对较低;2022年北京的评分比2014年增长近4.7倍,天津增长1.75倍,河北增长5.0倍;2014-2022年的京津冀建筑业耦合协调等级在不断提高,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最后,从不同维度提出了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4, 24(22):184-189.
摘要: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金融机构数据安全治理现状。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应以数据为中心构建安全合规体系,将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视为闭环,综合考虑各数据处理环节的安全合规风险,旨在贯彻数据安全治理理念,提高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能力,确保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环节都能被有效地、动态地保护和实时监测。
2024, 24(22):190-197.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激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以云南民族村为例,基于其2011—2020年百度指数,探究民族文化村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时间分布上,云南民族村网络关注度2011—2017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稍有下降,2019年缓慢回升后,2020年大幅下降;每年的月关注度波动趋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呈现“双峰”状;各年份季节性差异显著,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云南民族村网络关注度全年分布趋于均匀。②空间分布上,云南民族村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西北内陆城市对云南民族村的网络关注度低于东南和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四个较高关注区域和一个高值关注中心,并且较高关注区域(城市)主要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空间分布整体呈集中态势的不均衡分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川渝地区等地区。③云南民族村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空间距离交互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度;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度、人口规模和受教育水平出现了空间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我国民族文化村建设和发展的网络市场营销建议。
2024, 24(22):198-207.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标准审计意见的加持。选取2004—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善非国有企业的审计意见;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战略差异度,从而提高企业获取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水平较高以及治理结构相较合理的非国有企业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获取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024, 24(22):208-215.
摘要:对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梳理归纳,重点围绕流空间理论的演化及其对城市网络研究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流动要素的类型和测量方法、不同区域与尺度上的研究差异及数据挑战策略、全网分析与个网分析的应用案例,以及科学问题分类和实际案例应用等四五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展。结论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促进城市网络领域的深入探索。
2024, 24(22):216-223.
摘要:通过测度梯度培育中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三类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积分方面的表现,有效评估和提升梯度培育三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针对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积分应用评估中统计数据的异常值排除和量化取值的范围确定等问题,采用IQR统计分析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并通过量化积分的范围值、中位数、平均数与核心指标占比的计算与比较,对量化积分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天津市量化积分应用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不同梯度培育的企业在创新能力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所设计的研究方案体现可靠性与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与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24, 24(22):224-229.
摘要:随着中国核电事业的迅猛发展,核燃料元件的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贫铀的产量也日益增加,且大部分贫铀暂时存放在生产场所。主要介绍了贫铀材料在民用领域的主要应用情况,重点总结了国外关于贫铀材料的安全管理,梳理了弃用民用设备贫铀材料的处理及去向,对各国对于贫铀材料的态度和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我国贫铀材料安全管理的建议。
2024, 24(22):230-240.
摘要: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产学专利数量和空间分布,对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规模小且呈现出松散的网络结构;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之间合作关系及合作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大学占据着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推动大学知识溢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制度文化协同等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迈向高速发展。
2024, 24(22):241-250.
摘要: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在文化理论观点上有创新和突破,又在文化工作布局上有部署要求。其中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文化事业推进国家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文化工作提供进展依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显示,现有的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浪式增长,研究主题日趋多元。实行总分馆制度,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文化治理的可及性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前瞻性研究的持续方向。
2024, 24(22):251-257.
摘要:针对传统大比例尺测图存在成图时间慢、成本要求高、外业工作量大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大范围1:500的无人机测图方案,利用GPS-RTK(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real-time kinematic)进行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大疆公司的无人机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处理软件Terre进行数据处理,内业成图采用Cass3D影像进行数字化采集,采集地物要素数据,最终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在芜湖产业园应用表明,所研究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案可以满足1:500高精度的三维测图,且高效、低成本,具有可行性。
2024, 24(22):258-263.
摘要: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是一种用于表征电池内部电化学过程的测试方法。电化学阻抗谱数据可以用于分析、评估和优化电池性能。测试EIS数据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成本较高,测试数据的数量往往不多,可以使用数据增强方法来增加EIS数据的数量。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是一种生成模型,可以通过对潜在分布中的采样来生成新的样本。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也是一种生成模型,其原理是通过两个相互对抗的网络模型来实现生成数据和判别数据的任务。VAE模型和GAN模型都可以单独用于数据增强,但是VAE和GAN模型都存在一些缺点,通过组合VAE和GAN的方法,构建VAE-GAN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各自的缺点,达到更好的生成效果和性能。对VAE-GAN模型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将Transformer模型用于VAE模型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以及GAN模型的判别器中,提升了模型效果。使用改进的VAE-GAN模型,将EIS数据作为输入数据,构建EIS的预测模型,由生成器来生成EIS增强数据,由判别器来判断新生成的EIS数据是否是有效的增强数据。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生成质量较好的EIS数据。
2024, 24(22):264-271.
摘要:为探讨探地雷达技术在沥青面层压实度无损检测中的可行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天线频率(1 600 MHz),系统地研究了天线高度、试件底部介质、试件尺寸限制及试件密度波动对沥青面层压实度检测精度的影响。室内试验建立了基于介电混合模型的沥青混合料密度预估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为0.77%,有效证明了该技术在沥青面层压实度无损检测中的可靠性,为沥青路面施工及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 24(22):272-279.
摘要:川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活动频繁,加之区域内的河流、冰川、降雨等复杂因素的叠加作用,导致诸多古滑坡体群的存在。露天矿的开采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人类活动,不仅会改变原有区域内的地貌特征,更有可能会诱发古滑坡体的复活。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以其作为主要诱因,结合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川西地区大型露天矿坑古滑坡变形诱发因素类型,得到古滑坡变形与降雨的响应关系,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强降雨作用下古滑坡的渗流特性,变形特征,稳定性变化规律,并揭示了此类古滑坡的复活机制。研究成果对加深对川西地区大型露天矿坑古滑坡的认识有参考价值,并对完成有关滑坡的治理和降雨作用下的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24, 24(22):280-287.
摘要:目前在大直径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安放和固定在护筒顶的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会持续对护筒叠加荷载,容易导致护筒不同程度的沉降、变形,严重的会引起孔口垮塌,造成灌注混凝土质量事故等难题。为此,研发一种孔口独立作业平台,利用吊环分节吊装钢筋笼入孔并固定,通过定位平台辅助钢筋笼和灌注架快速精准对中就位,将钢筋笼吊放和混凝土灌注等工序集成在孔口平台上完成,达到施工高效、质量可靠、操作安全、成本经济的成效。
2024, 24(22):288-295.
摘要:为了助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目前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作者和机构合作少而分散。结合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研究热点分析,目前文献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视角相对片面;研究对象不够多样化。未来应从多种方法角度、多元复杂场景及技术、多个参与主体方面深入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及数字产业金融生态构建。
2024, 24(22):296-302.
摘要:国企“混改”是提升企业创新和国有经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理清企业创新发展背后机理对深入探索国企混改及制度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企混改背景下,现对2003-2020年上市国企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绩效、国企混改程度、政务公开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分析、脉冲分响应等检验。结果显示,国企混改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强度在国企混改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外部环境来看,政务公开也对国企混改程度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促进作用。
2024, 24(22):303-308.
摘要:在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发展基础、发展绩效、创新潜力和绿色低碳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集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该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测算了30个省份各年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测算了各省份的全局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30个省份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但增幅不一;东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同时存在区域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和同一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性,莫兰散点图显示的绝大部分省份样本点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在发展基础、发展绩效、创新潜力和绿色低碳4个一级指标上的表现不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2024, 24(22):309-317.
摘要:为解决航站楼内旅客离港拥挤,排队等待时间过长问题,提出将值机服务与安检服务进行整体考虑,建立一个值机与安检服务的广义随机Petri网(GSPN)模型,寻找流程瓶颈。然后针对所得瓶颈提出优化方法,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前后对比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单位小时内通过的旅客数提升9.88%,航站楼内值机安检平均逗留时间降低6.96%。提出的优化方法有效解决了航站楼旅客离港瓶颈问题,有助于提升航站楼吞吐量。
2024, 24(22):318-322.
摘要:为指导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设计,依托茂湛高速,分析项目的气候条件,梳理沥青路面功能需求,最后推荐适用高湿热地区的混合料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骨架型AC-20与SMA-13沥青混合料,70℃动稳定度可提升40%以上;为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推荐了适宜的目标空隙率和施工配比方案;室内加速磨光试验表明,SMA-13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能优于AC-16混合料;50#硬质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比70#沥青提升150%,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与经济性。
2024, 24(22):323-328.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正成为连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关键纽带。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卷烟物流的目的是确保卷烟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配送路径优化是卷烟物流的核心,通过减少配送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蚁群算法作为启发式算法,在TSP、调度、路径规划等领域广泛应用。探讨蚁群算法在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应用。首先,介绍卷烟物流和配送路径优化相关概念,然后深入分析蚁群算法的理论和实施流程。接着,构建蚁群算法模型,解决卷烟物流配送问题,并通过仿真分析评价算法性能。最后,以云南省DH烟草公司为案例,探讨其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利用Matlab仿真建模,研究显示蚁群算法能显著优化卷烟物流配送路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2024, 24(22):329-333.
摘要:为了去除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低频面波干扰,提出了自适应去噪和曲波域滤波联合的分频渐进面波衰减方法。通过时频分析统计面波的频率、速度等特征参数并进行面波模拟,利用最小二乘自适应相减法压制面波的中、低频成分;之后进行曲波变换,在曲波域将残余高频段面波与有效波分离进而压制面波。自适应与曲波域去噪联合的面波压制方法,分步、分频地消除了面波的高、低频成分,原始数据的低频信息得到较好的保留。该方法相对保幅保真,实际资料的去噪效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朱瑞彬,刘国华,赵立强,王鑫,肖梦媚,刘平礼,罗志锋,李年银
2024, 24(22):334-339.
摘要:为研究温控化学压裂液的滤失特性,首次利用动态滤失仪分析了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温度、滤失压差、渗透率对滤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越小、温度越高、滤失压差越大、渗透率越高,化学压裂液的滤失系数越大,且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影响相对较小,而滤失压差和渗透率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高温储层可通过注前置液的方式降低化学压裂液的滤失,且在高渗储层或采用大排量施工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降滤措施以提高液体效率。
2024, 24(22):340-347.
摘要:煤矿厚松散层条带采空区覆岩“三带”发育特征探查是我国东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查明采空区“三带”发育高度及残余空隙分布特征,以济宁某矿厚松散层条带采区为背景,综合采用高密度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地质钻探、煤田测井、钻孔电视及经验公式等方法开展理论研究、现场探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厚松散层采空区在采深采厚比大于190的条件下,主关键层未破断,覆岩“三带”发育特征显著,弯曲变形带发育至地表;在超260 m厚的松散层较大荷载作用下,采留比1:2的条带采空区顶板基本全垮落,老顶初次来压步距23 m,周期来压步距10 m,地质探查显示采空区无尺度较大空洞;导水裂缝带高度18.9~77.7 m,平均50.8 m,为采高的18.2倍;垮落带高度8.00~9.58 m,平均8.19 m,为采高的2.9倍;覆岩主要导水裂缝发育高度40 m;垮落带剩余空隙率为15%,裂缝带剩余空隙率为2.7%,受采动影响煤柱剩余空隙率为9%。可据此定量计算采空区残余空隙体积,为采空区注浆设计提供准确数据。
2024, 24(22):348-357.
摘要:目前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基础多采用现浇式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基础具有工序多、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针对现浇式主变基础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根据110kV主变基础的受力情况和现场安装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正交斜放格栅筏板基础可有效地规避现浇式基础的上述缺陷。首先采用有限单元分析法建立精细化模型对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节点的连接方式和构造措施;其次制作模型,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的受弯性能和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验证了本文建议连接形式的可行性和受力性能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不仅可满足110kV主变压器对基础的设计要求,还可进一步在其他构筑物基础中推广应用。
2024, 24(22):358-362.
摘要:为解决现有轮廓带设计中视觉整体范围较小、视觉点聚集的问题,对自发光反光公路隧道轮廓带展开设计研究。在公路两侧以对称排列方式布设多点轮廓带,安装高度与驾驶人视线高度相同,并结合驾驶人员的注视点分布特性进行诱导设定。根据隧道类型,以光环境优化为目标,对隧道轮廓带设施的具体间距取值进行修正,并使用LED多点轮廓带进行组合,提升隧道检修道的路侧边界轮廓。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反光环后,测试人员视觉点分散,当反光环间距为250 m时,测试人员最远能看见850 m左右的反光环,对视区改善效果较好。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自发光反光公路隧道轮廓带的良好效果,为公路隧道的安全和舒适行驶提供了保障。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