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4(16):1-6.
摘要:“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支持企业绿色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基于2012—202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并且能够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来进而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以企业所有制与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绿色金融对于国有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更大的作用。
2024, 24(16):7-14.
摘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方向。专利技术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创新能力及发展程度。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但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有高原、无高峰”、协调发展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围绕“3+3+3”的发展路径,培养产业顶尖机构3处、打造3个重点区域、强化产学研3方合作,为促进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024, 24(16):15-19.
摘要:以湖北省烟草公司荆州市公司为例,在分析现有统计工作现状基础之上,提出利用数据中台优化数据统计工作模式,并在自身业务领域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从自顶向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自顶向下提升数据引领意识和变革统计流程、由内而外转变统计角色和自底向上完善管理模式四个方面提出统计工作变革的方向及路径,以期为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2024, 24(16):20-26.
摘要: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群体在从军队转向地方的过程中,率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即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退役医保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难以转移接续、政策内容表述不一致难以执行、“军地”医保经办机构沟通不畅、退役军人断保现象突出等问题。从政策周期视角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执行缺乏规范协调性、缺少科学有效的政策评估。从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执行过程和建立评估机制三个角度出发寻找促进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协助构建更加高效、流畅的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体系。
2024, 24(16):27-32.
摘要:从家庭服务业发展特征出发,从发展、共享、协调、可持续和开放五个维度构建家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测度关中平原城市群2011—2022年家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法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家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态势。结果表明,发展趋势稳定上升,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注重可持续发展,地区不平衡问题存在;城市群存在交虹吸效应,城市协同发展不显著。
2024, 24(16):33-41.
摘要:当下亟须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然而相比从政府和企业层面考虑,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干预政策也至关重要。根据价值-信念-规范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等构建消费者低碳消费综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种因素通过影响居民意愿进而影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其中环境价值观是影响低碳消费行为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且其通过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实现;居民低碳消费情感对低碳消费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政府带头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风气,此外发挥杭州市技术优势和互联网优势来带动居民进行低碳消费。
2024, 24(16):42-49.
摘要: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被取缔、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偷逃税等事件频发,暴露出企业科研诚信的缺失。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从企业科研诚信的能力、认知和管理三个维度对187家科技型企业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摸清了企业科研诚信的现实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加强企业科研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企业科研诚信管理水平,规范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2024, 24(16):50-57.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反弹”“分化”“不确定性”等逆全球化特征,制造企业面临更频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态势。在此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要如何克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答案是数字化转型。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如火如荼,但缺少研究框架为后来学者提供全面认识。因此,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从研究对象角度、研究方法角度、研究问题角度(主要聚焦前因及后效)进行述评,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2024, 24(16):58-65.
摘要:利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4—2022年河南省淘宝村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当前河南省淘宝村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聚分布,并呈现“一轴两心,中西部集聚”的分布格局;②河南省淘宝村在空间演化上呈现出“自西向东,先北后南”的扩散特征,在市域层面呈现逐渐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形成洛阳市、郑州市、南阳市等淘宝村高密度分布区;③对河南省淘宝村发展影响较大的五项因素依次是政府政策、产业基础、物流快递、交通条件、经济条件。
2024, 24(16):66-72.
摘要:运用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CEO复合型背景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复合型背景CEO对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CEO复合型背景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对复合型背景CEO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强调CEO的背景特征对企业双元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 24(16):73-78.
摘要:智慧物流正在成为物流行业的一种重要趋势,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向着更加先进和创新的方向迈进。因此基于青岛市智慧物流发展状况构建智慧物流发展水平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2010年至2022年影响青岛市智慧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因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民用汽车拥有量、交通运输GDP等对于青岛市智慧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青岛市提升智慧物流发展水平的建议。
2024, 24(16):79-83.
摘要:风云四号卫星作为中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自2016年发射以来,在气象观测和预报、自然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风云四号卫星数据在未来航空气象以及探讨研究云滴尺度廓线上的重要性,综述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在气象监测的运用。同时也结合了云物理的相关研究,为未来卫星数据反演云滴尺度廓线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卫星数据与云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卫星数据的广泛运用以及云微物理的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气象卫星应用和云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024, 24(16):84-92.
摘要: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序列收集整理了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武汉都市圈各城市间的百度指数,构建城市网络模型,运用C-Value和D-Value的层级分析、优势流分析、多云线性回归等定量分析法,剖析武汉都市圈城市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圈城市间的网络联系水平差异较大,信息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东密西疏的非均衡特征,武汉在都市圈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极化效应明显;武汉都市圈呈现较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的网络层级结构,网络联系呈现圈层渐弱且有着空间邻近效应特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对武汉都市圈城市信息网络联系强度呈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基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2024, 24(16):93-102.
摘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数字、能源、经济与环境融合的理论分析,通过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四个领域的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数字、能源、经济与环境的耦合水平在观测期内呈良好上升趋势,最终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东中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步调较为同步,但省域间协调状态等级分级明显,且部分地域间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
2024, 24(16):103-108.
摘要:针对传统文本情感分析获取词向量信息不充分以及情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在判断评论情感极性所依赖的文本信息不足,提出ERNIE-BiGRU-Attention民航旅客评价情感分类模型。首先,应用简单数据增强技术(easy data augmentation,EDA)对数据集进行处理。然后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enhanced representation through knowledge integration,ERNIE)对文本进行情感知识提取。在特征提取方面,引入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与注意力机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分类上表现优异,综合F1为0.975 9,准确率较对比模型提升0.73%。
2024, 24(16):109-117.
摘要: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探讨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采用200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和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了低碳转型对劳动就业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低碳转型对第一产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升了总就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此外,还发现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处于EKC曲线的前半部分,且存在较高的碳排放-就业弹性。这表明低碳转型既带来就业机会,也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因此,提出应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和应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加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和保护机制。
2024, 24(16):118-124.
摘要:分析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演变趋势,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提供建议。采用熵值法分别测算卫生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我国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水平从2011年的0.476 0增长至2021年的0.567 7;从省域看,各省耦合协调度水平在2011—2021年平均增长22.8%。2021年各省份的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表现为“高跨度、多层次”特征,涵盖了8个层级、7级跨度,最高为广东、浙江良好协调,最低为青海严重失调;从空间演化看,各省份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逐步形成“HH”型和“LL”型俱乐部区域集团。因此,我国卫生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存在省域不均衡和聚集效应。需要进一步注意省域资源禀赋差异,因地施策均衡省域间卫生资源发展水平。
2024, 24(16):125-130.
摘要:通过构建多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性。研究发现,2013—2022年,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此外,运用变异系数分析中部六省在这两方面以及它们的耦合协调度上的差异趋势,并为促进中部地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包括深化数字经济融合、提升人才培养与吸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对策建议。
2024, 24(16):131-138.
摘要:基于2009—2016年8年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面板门槛回归等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高技术产业创新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减缓可能存在单门槛效应,大于门槛值的区域减缓幅度大于低于门槛值的区域;采用各省份机器人密度作为市场水平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最后,分析了实践启示、政策建议,并提出了研究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24, 24(16):139-145.
摘要: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中介机制分析发现,双元创新能力在政府补贴与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政府补贴通过促进企业双元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小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政府补贴与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更显著。实证结果为高新技术企业应对不利冲击提供了管理启示。
2024, 24(16):146-150.
摘要: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在前沿科学领域的最高水平,提升国家实验室创新效能是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深入分析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等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经验,研究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提升国家实验室创新能效的对策建议。
2024, 24(16):151-156.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社区变得尤为重要。基于“原居安老”模式与“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支持性环境进行研究,以兰州市兰化22街区社区为对象,利用实地调研、ARCGIS进行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成环境调查与街道公共设施的核密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街道各类设施对于社区老年人可达性较低,从社区内部的适老化居住空间、社区化健康体验、交互式情感体验、主动式社会参与4个层面开展支持性环境构建研究。
2024, 24(16):157-164.
摘要: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盟主企业经营绩效关乎盟主企业及其盟主企业间的整体生存与发展倍受关注。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盟主企业经营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市场感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适应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变革重构能力均不单独构成盟主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而是受到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盟主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对其组态路径总结归纳为“单一能力主导型”“双轮能力组合型”与“多元能力联动型”3类有效组态。各盟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综合调配多项能力要素,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2024, 24(16):165-170.
摘要:根据人才“引用育留”工作机制,从人才引进一体化、人才流动一体化、人才发展治理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人才服务与保障一体化等五层面对人才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运行圈层结构理论,构建以基础保障为制度维度的内圈层体系、运行条件为要素维度的中圈层体系、支持系统为功能维度的外圈层体系,形成了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为开展人才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分析路径。
2024, 24(16):171-179.
摘要:挖掘国内外数字经济主题和演化过程,对比分析国内外数字经济文献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期为国内数字经济研究提供对策建议,为推动国内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收集2013—2023年CNKI(中国知网)及WOS(web of science)收录的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文献,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挖掘研究主题,基于主题强度数值识别热点主题,划分不同时间窗口,计算主题之间的相似度从而构建主题之间的演化路径,对比分析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热点主题演化的异同。挖掘出了数字经济热点主题与演化路径,主题强度方面,国内侧重于数字经济区域效应的研究,国外则侧重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题演化方面,国内主题延续性更强,而国外主题衍生性更强。
2024, 24(16):180-186.
摘要:在分析突发性公共事件下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航空应急救援系统关键因素的评价体系,利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和原因度,利用彼此之间的关联,确定关键因素的层次划分,厘清了关键因素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而在文末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装备建设、信息交互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的合理化建议,推动航空应急救援管理能力向现代化、全方位和立体化发展。
2024, 24(16):187-193.
摘要: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具有“一树一档”信息的森林档案模型,分类提取重点保护目标、林下道路、水源等各类矢量数据为林火蔓延模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基于森林档案模型构建自适应林火蔓延模型库,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库等手段优化模型修正系数,增强各模型之间的耦合特征,提升森林火灾三维仿真模拟能力;建立森林火灾扑救数字化方案库,充分依托地形、植被、气候等环境信息给出最适宜战术战法和紧急避险措施,为指挥官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024, 24(16):194-198.
摘要:井研-犍为构造位于川西南坳陷铁山—威远穹隆带构造西南部,陡坡寺、龙王庙、沧浪铺地层可钻性差,已钻8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的问题。对难钻地层进行露头采集,进行岩石力学分析,认为前期对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该区块钻井提速面临的主要问题,定量评价了难钻地层的抗钻特征,提出了钻井提速优化技术方案:二开优选6刀翼PDC钻头配合大扭矩等壁厚螺杆,强化钻井参数,提升破岩效率;三开优选混合钻头,利用牙轮齿的冲击压入作用和PDC齿的剪切作用,提升在难钻地层中的定向效率。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同JS103HF井相比,JS103-4HF井难钻地层平均机械钻速提高75%,三开钻井周期同比缩短50.6%,提速效果显著,对加快该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4, 24(16):199-204.
摘要:减轻或避免无序施工可显著提高工程项目绩效水平。为确定工程项目无序施工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工程项目无序施工的影响机制,从团队、项目、技术及执行4个方面分析确定了工程项目无序施工影响因素,然后采用问卷调查、ISM等方法评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影响因素系统中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逻辑关系。结果表明,项目团队经验水平不足、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各方沟通协调不足是导致项目无序施工主观认知最重要的3个因素,各方沟通协调不足、业主干预频繁或有限、项目团队经验与水平不足、项目复杂难度大是具有较强驱动性的本质致因,施工效率低下、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是具有较强依赖性的直接致因,必须加强对其进行控制,以预防无序施工的发生。
2024, 24(16):205-210.
摘要:针对现有火灾预警系统存在的检测器单一、各系统融合度不同的问题,基于新能源汽车热失控过程中可检测到的多种信号,利用多传感器检测数据融合,提出了一套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公路隧道新能源汽车火灾快速预警系统。分析表明,该系统可解决单一检测器检测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不同传感器之间的优势互补。并且,还可根据预警级别采取不同隧道消防控制策略,避免了因灾情处理不及时产生的二次灾害问题。
2024, 24(16):211-218.
摘要:通过多维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将江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与地形地貌、水系河流等数据结合,分析各时期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状态;文物保护单位在不同时期空间分布密度有差异,整体从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向全省扩散;在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拔0~200 m的平原地区和200~500 m的丘陵地区,2°~10°的坡度范围以及沿水系河流以及交通网络分布。该研究可对今后江西省文化遗产及遗产廊道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发展等提供合理依据。
2024, 24(16):219-223.
摘要:以豆瓣电影网关于电影《热辣滚烫》的用户评论为数据源,采用情感分类和LDA主题模型对影评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对影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重、分词和构建去停用词表,匹配情感词表和修正情感倾向,将评论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绘制正面和负面情感词云,揭示了观众对电影中女性力量的展现、励志元素的融入及幽默感表达等的正面评价,以及对剧情创新不足、营销宣传过度等负面反馈。LDA主题分析进一步识别“励志人生”和“重塑自我”作为正面主题,以及“过度营销”和“抄袭翻拍”作为负面主题。研究结果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宝贵的观众洞察,建议制作团队在未来作品中注重剧情创新、真实营销、角色深度塑造和文化传播等,从而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2024, 24(16):224-231.
摘要:应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的经济治理能力构建了经济治理能力的综合测度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技术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其在时间、空间和区域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在稳步提升;时间层面,各地区并不存在严重的极化现象且各地区的差异性还在不断缩小;空间层面,空间区位分布走向是西北方向,且空间格局在十年间里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的区域差异在十年间里呈现下降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2024, 24(16):232-237.
摘要:以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的科学知识图谱文献分析方法,从文章发表数量、主要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等多个维度切入,以期能够全面展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发文机构地理位置差距较大,合作机构规模较小且多为同省市或相邻省市的机构以及同一机构单位内部,跨领域合作的潜力较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规制影响企业不同绩效类型的研究、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研究趋势从早期探索发展到当前的研究方法和关注点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多维度、深度挖掘的研究体系。不同行业特征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围绕国家战略决策展开多领域和系统化探索、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深化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2024, 24(16):238-245.
摘要:为克服传统多孔跃升模型会混淆布袋内外流体湍流的不足,在采用Darcy渗流理论计算过滤速度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二次开发,提出了新的仿真布袋除尘器内烟气流场的高精度数值模型。模拟了武钢某电厂锅炉侧进风式布袋除尘设备。结合物理场云图研究布袋渗流流量的分布情况,并与传统多孔压力跃升面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将布袋视为两侧表面分别带有质量源和汇的壁面,真实再现了除尘器布袋区湍流流场,因而准确地反映了气流在各滤袋的渗透情况。此外,武钢布袋除尘器采用多孔迎风挡板与侧导板组合的导流方案,各滤袋流量分布情况良好,相对偏差小于3.5%。新模型为布袋除尘器流场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4, 24(16):246-251.
摘要:针对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问题,在总结GMA浇注式沥青铺装层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开展标准施工工艺研究,系统提出施工准备、GMA拌合、运输保障与铺装施工标准流程,明确喷砂抛丸除锈、防水粘结体系、拌合、运输、摊铺的标准施工工艺以及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为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标准施工技术,提升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一步降低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应用难度。
2024, 24(16):252-257.
摘要:为分析邻近既有线时深孔注浆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范围,以北京地铁17号线东大桥站邻近既有线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分析在距离既有线一定区域进行全断面深孔注浆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 在上层导洞与既有线高程相同,下层导洞小于既有线高程的情况下,下层导洞开挖是引起既有隧道变形的主要施工阶段,而上层导洞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建议减小上层导洞的深孔注浆范围,重点加固下层导洞;随着深孔注浆范围的增大,既有线的竖向变形逐渐减小,但两者之间呈非线性变化关系,存在最优加固范围;当注浆范围大于10 m时,继续增加注浆范围对减少既有线变形的作用很小。
2024, 24(16):258-264.
摘要:基于MIDAS Civil软件建立梁柱式桥梁防护棚架模型,对梁柱式防护棚架在自重、温度荷载、外加活载及外加恒载四种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分析其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情况,验证梁柱式支架方案应用在防护棚架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梁柱式防护棚架能够及时为桥梁提供稳定防护作用,计算得到钢管立柱、横梁、分配梁等构件的强度均满足要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以及钢管柱的局部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建议,为桥梁防护棚架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4, 24(16):265-270.
摘要:超浅埋暗挖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到地铁施工建设中,以济南地铁4号线邢村站附属结构A号出入口地下通道为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超浅埋暗挖地铁隧道下穿管线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地下通道部分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地下通道在有无管棚注浆预支护条件下横穿城市主干道管线变形和周围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分析了隧道衬砌的变形和受力。结果表明,在管棚预支护条件下进行隧道开挖,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降和管线沉降,其地表最大沉降值与未采用管棚预支护相比,分别下降60.24%和66.8%;矩形断面的横通道在开挖过程地表和管线的沉降影响大于标准拱型断面。研究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4, 24(16):271-280.
摘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战略科技人才对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关键影响。通过专利计量分析对中美两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科技人才配置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美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而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环保领域展现强劲的人才实力。基于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全球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在既有产业优势、产学研合作、基础研究投入、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