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美国将科技领域视为地缘博弈舞台,构建关键技术封锁网络。为突破封锁打压,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亟须探索总结产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创新发展路径。围绕不同创新主体、不同需求场景,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提出三种创新模式,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错位协同攻关格局。具体表现为宏观层面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驱动发展模式,瞄准颠覆性前沿技术突破,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中观层面为多层次“链长制”发展模式,实现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微观层面为常态化“揭榜挂帅”发展模式,以单点技术攻关,实现快速响应,激发内生潜力和创新活力,三种模式在商业航天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基于此,研究从立足技术发展需求、打造产业生态“内循环”、铸造更多“大国重器”维度提出优化建议,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摘要:产业集聚通过促进工业低碳转型,有效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布在H-H型与H-L型聚集区;劳动力集聚抑制了本地及邻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而产业密度等指标则具有促进作用,相关结果已通过稳健性检验;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东、中部地区劳动力集聚具有抑制作用,而西部则具有促进作用。
摘要: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静态分析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非DEA有效省份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2011—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从静态分析看,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最高,南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最弱;纯规模效率是影响沿海省份能否处于DEA有效状态重要因素;从动态分析看,评价期内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整体处上升状态,Malmquist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循坏变化;三大海洋经济圈从北往南依次为1.064、1.037、1.032,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是决定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资源投入,提升科技市场活力、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沿海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等建议。
摘要:以中国知网收录的80篇装配式建筑风险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类及常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文献综述是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环境、资源、施工、管理、供应链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常见风险类别;自然灾害、恶劣气候及不可抗力,作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装配式构件质量问题,设计方案可行性与集成性差,施工现场吊装作业环境及周边环境不利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常见风险因素。针对常见风险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摘要:面对当前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和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渠道和企业营销策略。以海澜之家和Boohoo两家服装企业为例,基于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SCOR)对其供应链渠道选择策略和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讨论,提出聚焦客户特质细分市场、借助RFID技术和一键上门物流服务等对策,以便为服装企业优化供应链渠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要求全社会统筹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企业践行ESG理念变得至关重要。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相关部门对其践行ESG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38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金融创新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ESG表现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金融创新能够正向调节ESG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表现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无显著影响,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有显著正向影响。
摘要:基于公平与效率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并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其分布动态,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均显著提升,西部增幅最大;②考察期内全国空间集聚效应显著;③东部地区共同富裕发展不均衡问题最凸显;④地区间差异呈缩小态势,但仍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湘南湘西示范区数据,通过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承接能力;再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1年,示范区内六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距;邮电业务量、实际利用外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是阻碍承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摘要: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改善初次分配不平等,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劳动收入份额在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和经济规模大的地区,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摘要: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基建投入与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应关系,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基建投入、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和异质性分析对新基建投入驱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新基建投入能够直接、间接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存在地区差异性,表现为新基建投入对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下游地区。
摘要: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核心变量法,分别测度2003—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制度创新和海洋经济韧性,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创新对海洋经济韧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海洋经济韧性存在波动,各水平区在空间上均衡分布;制度创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制度创新能够提升当地海洋经济韧性,但对邻近地区海洋经济韧性的正向溢出效应只有在制度创新高水平状态下才能充分展现。总体上,制度创新有利于海洋经济韧性的提升。
摘要:识别并应对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对于建筑供应链的增值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从技术、环境、建筑供应链内部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因素清单,并通过FISM-MICMAC(模糊解释结构模型-交叉矩阵相乘法)模型对各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技术、环境和建筑供应链内部3个层面提出减少或避免信息共享风险、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的建议。
摘要:基于2015—2021国企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混改后企业股权结构对盈利的影响,为竞争性国企混改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提高股权深入度与盈利正相关,适度股权集中度也积极影响盈利。异质性分析指出东部地区混改效果较佳。稳健性检验支持结论,总体而言,混改通过提高股权深入度和适度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有积极影响。研究为混改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同时为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揭榜挂帅”制是我国现有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实践中处于探索阶段,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完善路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分析交通科技项目特点,以及交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实践情况,研究交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组织实施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交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项目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政府引导、企业组织三大类;存在经验不足、行业引导待强化、企业活力需激发、部分制度含糊缺失、实施细节不够明确等主要实践困境。对此,建议多维度拓展立项渠道,厘清思路加强行业引导,多方面破除惯性提升企业活力,完善资金、容错、奖惩制度并细化操作规程,以保障制度优势发挥。
摘要: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补链、强链、稳链、延链、畅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关键技术缺失、融通发展不足、人才基础薄弱、金融支持匮乏和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困境。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重构中的作用及现状,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汽车制造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对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的认知不足导致其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通过分析不同车企的数字化转型特点,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影响其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明确评价指标,采用AHP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发现数字化设备设施及数字技术应用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其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以井陉县小龙窝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景观吸引力评价,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物质景观吸引力、非物质景观吸引力、文化景观设施吸引力的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量化,借助调查问卷数据对小龙窝村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小龙窝村文化景观吸引力评级为较好,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是小龙窝村旅游核心优势,设施吸引力表现一般,需要整治与加强。通过吸引力评价直观了解村落景观的特色和亮点,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旅游景观与服务进行改进,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要:基于健康状态评估的军用电站预先维修对提高其可靠性、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基于CNN-MD的评估方法,对军用电站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建立CNN军用电站健康状态识别模型,通过用不同的状态样本训练模型,可使模型识别和输出健康状态类别;再引入MD算法,计算不同状态下样本与健康样本的MD距离,并将其归一化为健康指数,即可进一步量化军用电站健康评价结果。以某型军用电站人工模拟不同健康状态的工况获取实验数据,通过模型能对正常、退化和注意三种状态进行有效区分,并得到量化评价健康指数0.6为正常状态的临界阈值,0.6以下即为退化以下状态的具体量化评估值,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通过CNN和MD结合,可实现军用电站健康状态定性与定量评估目的,为开展预先维修提供依据。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非农就业的比例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影响。基于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非农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与趋势进行图谱呈现,力求系统的阐释我国非农就业研究领域的内涵特征、实践价值、现状模式、发展方向等热点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梳理,为推动我国非农就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与依据。
摘要:在当今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数字政府为实现数字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CNKI数据库,综合梳理十九大以来数字政府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数量、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情况、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历经了电子政务不断迭代、数据要素不断赋能的阶段,现有学术界围绕公共价值创造、地区腐败等宏观维度进行探讨,实务界也指出数字政府建设存在体制机制不畅、法律制度固化潘篱、职能部门协同水平较低等现实困境。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企业微观视域,深度解构数字政府建设影响企业行为的内在机制规律,着力解决数字政府建设的难点和堵点。
摘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所有市为研究对象,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同度模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计算了经济圈2019年细分产业的区位熵,对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逐年升高,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最后对当前现状提出建议,一方面立足于传统产业,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协调好产业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机制和转变体制机制。
摘要:金融科技加快了银行“金融脱媒”的进程,研究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影响作用机理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利用VAR模型分析了2017—2022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对应市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和相应解释贡献度。研究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前五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此外余额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两者的联合依次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间业务产生正向、反向的作用。
摘要:基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内涵,从绿色效益、低碳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绿色低碳发展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序演变特征与空间关联关系。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低位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且东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超中西部地区;其Dagum基尼系数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表明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并趋于协调;中国省际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较强,且具有稳定性,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摘要:以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加入区块链技术前后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稳定策略的变化,得到区块链化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的真实因素,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结论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加入区块链之后,中小企业通过对守约进行激励、加大中小企业违约的隐性损失等方式,使得整个博弈系统通过长期的演化达到(接受贷款,守约)的状态,从而化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相关风险。
摘要:为研究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2013—2022年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与区域异质性,并验证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摘要:乡村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外流的挑战。以自我决定理论作为基础,构建乡村企业员工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返乡工作动机的影响模型,并引入自我验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能够提升乡村企业员工的返乡工作动机,自我验证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返乡工作动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摘要:土体的液化现象是地震导致的破坏主要原因之一,对液化进行准确判别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因此地震液化判别在区域性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张家口市阳原经济开发区2号地块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为研究背景,研究在区域性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进行地震液化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对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如何进行区域性场地开展地震液化评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摘要:为查明热水河沟泥石流对沿江高速和流域居民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和定量预测等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论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对泥石流易发程度开展数量化综合评判分级,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河流域地形陡峻,支沟发育,物源丰富,降雨集中,总体上有利于泥石流灾害的孕育;该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易发,目前处于发展期(壮年期),未来再次暴发风险较高,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摘要: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有关高铁投融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中外高铁建设的主要投融资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融资特征、适用范围、优劣势等方面,就政府融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三种模式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在高铁项目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高铁项目是以政府融资为主;尽管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在高铁投融资体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合理的公共政策规划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营,其成功经验包括鼓励地方政府参与、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和改进风险承担方式;为推动我国高铁项目投融资体制创新,应拓宽高铁项目筹资渠道,完善高铁融资支持政策,建立高铁融资保障体系。
摘要:借助垂直过载增量法,结合使用飞机颠簸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四条高原航线飞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即高原航线的飞机颠簸频率在55%以上,拉萨航线高达78.8%。进离场阶段遭遇颠簸的频率高于巡航阶段。发生飞机颠簸频率表现夏秋季节低,冬春季节高。巡航阶段发生飞机颠簸的高度集中在6 900~8 700 m。进离场阶段发生飞机颠簸的频次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增加。飞机颠簸空间分布呈长条形,发生飞机颠簸高频区域是拉萨航线91~93°E和97~99°E区域以及九寨航线31~33°N。
摘要:为了提高管道防渗能力,从管网的使用场景及自身构造分析了顶管防渗的关键技术难题。引入张开角与张开值参数描述管节接头张开情况,说明了提高管节线形精度对于顶管防渗的作用。介绍了激光测量的线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应用全天候线形监测控制系统提高顶管线形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顶管精度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在顶管防渗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管节接头承载能力与张开长度之间的关系。针对锦江再生水JCCP管管节接头,提出了基于举升装置与密封性测试的管节对接优化方法,并在该项目进行了成功地应用,以上研究说明全天候监控系统与基于举升装置的密封测试方法对顶管防渗是有效的。
摘要:针对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CAV)渗透路网,对不同断面特性造成的机非交互情境差异性干扰交通流的情况进行秩序评价。以南浔泰安西路为例,引入CAV渗透比例,统计分析路段高峰期的交通流数据,提出了遗传算法校正CAV跟驰模型仿真参数,搭建VISSIM仿真平台,以效率和安全两个角度为指标进行秩序评价。结果表明,路幅板块增多和渗透率的升高利于城市道路路网的运行,机非物理隔离可有效保证路面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摘要:新疆地域辽阔,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热资源丰富,亟须开展地热资源勘查。采用最新的GF-2、Landsat-8卫星数据,对双河市南部地区进行1∶5万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着重解译区内地貌、地质构造、泉点及泄出带的分布情况,采用landsat-8卫星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圈定地热异常点。结合野外验证,对各种地质和地热信息进行动态对比分析,论述了工作区内地热地质演化及趋势变化与地热地质要素的空间分布特性及相互联系,圈地了有效的地热靶区,为该区后期地热勘查提供依据,为新疆开展地热勘查寻找有效的技术方法提供了借鉴。
摘要:分析酸液与岩石的化学反应速率规律是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岩石矿物成分是酸岩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索岩石中矿物成分对酸岩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既有助于揭示各类矿物之间竞争反应机理,又可以优化各类型碳酸盐岩改造思路。结合X衍射分析与酸岩反应实验,定量测试了不同矿物成分及含量组成下,酸液与岩石的反应速率。研究表明:①碳酸盐岩各类矿物中方解石、白云石与反应速率呈正比,其他矿物与反应速率呈反比;方解石比白云石反应速率更快。②在灰岩中,当白云石含量为0%~15%与15%~40%时,酸岩反应速率随方解石含量增加升高幅度下降51.4%;当其他矿物含量为0%~15%与15%~30%时,酸岩反应速率随方解石含量增加升高幅度下降61%。在白云岩中,当方解石含量为0%~4%与4%~8%时,酸岩反应速率随白云石含量增加升高幅度上升23%;当其他矿物含量为0%~15%与15%~35%时,酸岩反应速率随白云石含量增加升高幅度减小99%。
摘要:立足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从菌属水平上分析总结关键环节的发生特点、分布情况、氮去除贡献,综合对比分析各环节的协同和竞争关系,酶水平上微生物的差异以及N2O释放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可分别以N2、N2O的形式实现氮去除,后者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驱动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微生物在酶水平上的差异;有待开展系统性的量化评价,以推动湿地生态系统N2O释放调控机制的建立。
摘要:通过现场勘察、应用改进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降雨型黄土滑坡稳定性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增加,在坡脚处形成暂态饱和区,导致坡体应力场和位移范围发生变化,表层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推断出该滑坡为蠕滑-拉裂型滑坡。
摘要: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探测存在水下、地形复杂多变、对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高、成果信息丰富,可满足大坝地下岩体结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的一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该方法对地下低阻异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探明地下破碎发育带和断层等构造优势显著。通过对西藏永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设的3条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分析,推断该地段基覆界线、破碎带、断层等分布情况,结合现场钻探验证结果,发现高密度电法反演解译结果与钻孔资料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进行全区断裂划分、基覆界线确认和综合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查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要:民航局仿真模拟技术指南仅给出了总体流程,并未给出具体方法和细节。为实现基于计算机仿真模型的空域容量评估,运用AirTOP软件,以乌鲁木齐终端区和新疆地区航路空域为例,给出了从明确研究目标到模型输出分析全流程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技术细节,论述了其他空域用户共同活动和未来多跑道运行等特殊场景应考虑的要素和注意事项,研究表明运用上述方法得到的仿真模型符合实际,输出的指标具备参考意义,以期为其他项目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