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22):1-8.
摘要: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地级市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及两者互动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企业所有制和产业类型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和企业间协同创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且形成积极交互效应,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尚未与FDI技术溢出形成合力;在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的交互效应更为显著。
2023, 23(22):9-15.
摘要:FDI质量视角下,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黄河流域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首先,揭示三者影响机理;其次,实证检验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最后,通过非线性模型,理清FDI质量的中介效应实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的中介效应阻碍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与FDI质量之间存在U形关系。因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对FDI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2023, 23(22):16-25.
摘要:数字科技革命使得创新者能够跨越行业边界进入传统产业,这对传统企业构成了威胁。本文探讨了传统制造企业与数字创新进入者的竞合与合作动态互动,并揭示了在位者的跨行业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机理。这为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完善了“跨界联盟”相关理论。同时,提供了在位者学习采纳数字创新技术和融合数字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指导。
2023, 23(22):26-32.
摘要:以2008—2022年中国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反事实分析法中的PSM-DID模型,从重污染企业债务规模的角度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的债务规模得到显著抑制,政策效果明显,但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国有重污染企业和处于地方政府债务较低的地区的重污染企业受到的抑制更强,政策效果相对更好。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启示与建议。
2023, 23(22):33-39.
摘要: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边界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企业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政府部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2023, 23(22):40-47.
摘要:以2018年推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为外生冲击,以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及省份层面数据为样本,探讨环境规制能否推动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环境规制通过刺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来改善财务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的企业而言,其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内在机制,为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2023, 23(22):48-60.
摘要:高校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研与产业的核心纽带,具有支撑经济发展和反哺科研的双重意义,但这是一个科技向经济转化的复杂过程,是投资、时间、风险等经济要素的最优解。文章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成果产业化的演进过程,提炼了制约成果产业化的表层及深层次因素,阐明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定义与内在规律,结合实践开展了探讨,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2023, 23(22):61-66.
摘要:在中国实现 “双碳”目标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居民主动践行低碳行为迫在眉睫。本文旨在考察在线社会网络对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低碳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作为衡量在线社会网络两个维度,对居民私域和公域居民低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低碳认知在在线社会网络与低碳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在线社会网络通过多渠道信息汲取和关键信息捕获,显著提高了居民在私域和公域的低碳行为。需为公众培养良好运行的社会交往空间,促进居民在线交往频率和关系渠道,同时借助社交平台广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
2023, 23(22):67-72.
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城市作为落实低碳战略的重要主体,迎来了诸多挑战。为助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数据并进行信效度分析,利用PCA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通过对主成分的解释和权重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分为环境、能源、建筑等八类,共11项指标。据此,探索低碳城市建设的优化路径与可行性策略,以促进“双碳”目标建设。
2023, 23(22):73-78.
摘要: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析政府补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对于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有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政府补助通过研发创新驱动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分析师披露监督效应三条中介路径来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其中,研发创新的中介作用最强,融资约束与分析师披露监督的中介作用次之,为政府引导ESG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2023, 23(22):79-85.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张掖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4个方面构建16个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系统层及指标层16个指标进行综合赋权,测度2016-2020年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呈“W”形发展趋势,先后经历降—升—降—升4个发展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层中,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权重占比最大,对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影响程度较大;指标层中,对地膜的使用强度权重占比最高,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最为关键的指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思考建议,对提升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3, 23(22):86-92.
摘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主要对象的集体工业用地更新是存量土地开发与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基于逻辑模型评价框架,构建资源投入-行动响应-成果产出-综合效益四维度评价概念模型,采用定性分析为主,综合运用部门统计数据、文献和实地调研资料,以广州市为例对村级工业园改造进行总体评价。基于评估结论提出,为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拓展投资渠道、强化长远整体规划、实施精准招商、创新治理机制、通过政策性引导约束无序竞争。
2023, 23(22):93-98.
摘要:以中国电影主题公园为例,收集多个旅游网站游客评论数据,采用LDA主题模型方法、共现网络分析方法及情感分析方法对游客评论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电影主题公园游客评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主题、旅游景观主题、整体感知主题以及活动体验主题4个主题。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识别当前景区现状及痛点,为文旅企业经营者提供较为准确的游客偏好信息,也为企业后续管理及决策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撑。
2023, 23(22):99-104.
摘要:用户满意度已成为决定共享单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给企业提供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理论依据,有必要探究影响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及其重要程度。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取关键因素,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各因素权重排序和品牌差异。结果表明,安全性因素的影响程度最高,单车完好程度、单车寻找难度、骑行舒适度是用户最关心的三个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为共享单车企业提出四方面建议。
2023, 23(22):105-112.
摘要:针对属性值为三角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三角直觉模糊云模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反映不确定性信息的支持程度、非支持程度和犹豫性。首先,考虑决策者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犹豫性,将决策者的评价信息转化为三角直觉模糊数;其次,结合云模型理论计算数字特征,构造三角直觉模糊决策矩阵;再次,对决策矩阵集成得到评价综合云并绘制三维云图;最后,通过计算云相似度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评价对象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实例验证,基于三角直觉模糊云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在多属性评价问题中。
2023, 23(22):113-118.
摘要:有效识别高速公路拥堵情况,能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管控及建设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基于高速公路门架数据,提出了一套基于行程时间阈值的拥堵识别分析方法,提取车辆的行程时间集合,利用聚类算法对路段的不同拥堵等级的行程时间阈值进行标定,从而对高速公路拥堵情况进行判别。在实例分析中,以广州市高速公路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拥堵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高速公路总体运行状态良好,80%的时段路段处于顺畅状态。
2023, 23(22):119-122.
摘要:传统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优化方法直接对客流量分布进行计算未对车站内部功能进行分区,造成传统方法客流通行延误时间较长。提出基于离散萤火虫算法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优化。对车站内部功能进行分区,根据轨道交通车站分区,基于离散萤火虫算法进行进一步的客流量分布,从而实现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内部空间优化设计。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内部空间客流运输能力,值得推广。
2023, 23(22):123-13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养殖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企业规模化不断提高。规模养殖产生的污染量量迅速增加且相对集中,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规模养殖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建立规模养殖企业环境行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运用极小反馈基模生成法逐阶求出极小反馈基模,最后在极小反馈基模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增长上限反馈基模,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增强企业环境行为的建议。
2023, 23(22):131-135.
摘要:针对由于排班不公平导致客舱乘务员流失的情况,为降低排班问题复杂度,首先生成符合航班运行基本规则的任务环,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飞行小时、过早过晚航班、客舱乘务员人数三种因素,建立公平性排班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对比客舱乘务员随机排班和公平性模型排班两种方案下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运用优化后的乘务员公平性排班模型的方差更小,此模型对于客舱乘务员排班提供更公平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2023, 23(22):136-141.
摘要: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特斯拉人型机器人的产业化推进,人形机器人迎来高速发展期,并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一个新战略制高点。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均强调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基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总体概况,以代表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顶尖水平的美国和日本两国为对象,重点分析其产业发展特征,并对国内外发布的机器人产业重点战略举措进行系统性梳理,最后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2023, 23(22):142-147.
摘要: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是构建清洁低碳、绿色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评价问题,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包含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评价模型,经IEEE 39节点系统的算例测试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衡量影响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的各指标因素,可为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023, 23(22):148-153.
摘要:针对唐山地区岩土勘察及地震工程中剪切波速随深度的经验值尚无通用标准的问题,对规划区209个钻孔剪切波速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地质分区和岩性条件下的回归分析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检验数据的拟合度,提出研究区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利用实际钻孔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次工作建立的回归方程式更准确、精度更高,可成为研究区工程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并在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23, 23(22):154-161.
摘要:选取2021年度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绩效进行评价,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确定各项研发投入产出指标相对于DEA效率的灰色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80%的省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与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和R&D经费内部支出。
2023, 23(22):162-168.
摘要:在全球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成渝经济圈和成渝机场群正迎来重要的转型机遇。然而,成渝机场群在走向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实现成渝机场群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成渝机场群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机场群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交通联运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建设意见,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机场群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2023, 23(22):169-175.
摘要:通过ArcGIS软件建立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信息数据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文化遗产的分布格局和时间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旅游响应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山西省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南多北少的“人”字形分布格局;山西省文化遗产的时序分布不均衡,宋元时期分布最多,秦汉时期最少,且各时期均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重心逐渐由西南向东北移动;山西省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023, 23(22):176-182.
摘要:为推动我国民航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构建政府、机场企业和民航运输企业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不同情境下各方的稳定演化策略。数值仿真分析了关键参数变化对主体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激励措施和惩罚力度能促进绿色发展,但补贴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民航运输企业绿色策略。因此,根据机场企业和民航运输企业成本结构,建议政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有助于实现绿色民航的可持续发展。
2023, 23(22):183-192.
摘要:数字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对新产业增值、要素配置重组、新市场开拓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制造业升级评价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同时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基于两种空间权重实证分析了数字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由0.886增长到1.434,年间增速为5.42%;区域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组间差距,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组内差异最大;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要素禀赋、所有制结构、出口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外资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抑制效应。
2023, 23(22):193-198.
摘要:“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实施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资本的计算受到保险公司重视。嵌套随机模拟法是传统的经济资本计算方法,但是绝大多数公司无法承担该方法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算力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经济资本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最低年金给付保证的变额年金产品中。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嵌套随机模拟法,该计算方法所需的计算时间降低了大约三分之二,并且误差率可以控制在3%以内。
2023, 23(22):199-208.
摘要:随着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政策从财政支持转向重点鼓励技术创新。在概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和技术创新政策,然后使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迅猛发展,且在重点企业和发达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中更为注重技术创新方面,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技术创新对于市场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也存在专利维持时间不长、市场价值不高、地区或申请人不能兼顾专利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就此提出国家细化技术创新奖励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领头企业示范引领等建议。
2023, 23(22):209-220.
摘要: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持续关注的一个难题。借助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中国知网和WOS数据库中近21年收录的4 763篇有关反贫困的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从时间分布、高产出研究学者和学术机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反贫困研究文献较国外少,并且国内学者之间的认可度较低、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在研究热点方面,中文研究者更多地采用实证研究法,以某一贫困地区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性探讨其反贫困举措,较少探索普适性理论,外文研究者更加偏重以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研究反贫困措施,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研究趋势方面,中文文献多以政策为导向,外文文献更偏向理论产出为导向。
2023, 23(22):221-229.
摘要:为了全面评估宣汉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选取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7个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栅格计算功能,辅以一定的数学模型,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易发等级。其中,高易发区较为分散,面积为372.98 km2,占比为8.71%;中、低易发区面积与占比分别为2 278.18 km2、1 629.48 km2与53.22%、8.71%。通过与野外调查情况验证,认为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可为研究区的地灾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2023, 23(22):230-238.
摘要: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智慧养老为缓解养老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的研究文献开展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智慧养老领域十年间发文量逐年增加,作者与机构以小团体聚集与自主研究形式为主,研究热点聚焦于“智慧养老”“养老服务”“养老模式”等。未来的研究应从加深纵向研究、关注个体需求、拓宽行业边界、健全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拓展,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确保智慧养老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23, 23(22):239-245.
摘要: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智慧交通、城市治理、5G通讯、无人驾驶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使交通路口处出现杆体林立错综复杂、箱体分散杂乱无章的现象。通过创新首个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的“双智标准路口”设计方法,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设备的系统化布局。该设计理念已在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落地实施完成,于60 km2内城市道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
2023, 23(22):246-252.
摘要:基于1981-2020年四川地区CN05格点化观测数据集中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EOF、REOF、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四川地区夏季降水的整体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来四川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变化特征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呈南多北少的特点,在1982年左右发生突变,并且存在20年左右尺度的长周期变化和4~6年、8~12年两个尺度的短周期变化。
2023, 23(22):253-261.
摘要:库区滑坡稳定性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滑坡稳定性的指标具有差异性、时变性,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稳定性的动态评价。通过改进可拓理论,建立多层次、多变量的滑坡稳定性动态评价模型,引入有效降雨模型替代日降雨量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替代传统CRITIC法标准差,建立基于关联函数矩阵的动态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对羊曲水电站库区内某滑坡体地表宏观变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证明了有效降雨模型的适用性,定义了有效降雨作用期,最终将改进可拓理论与有效降雨模型联用对该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动态评价,研究结果与监测数据表明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构建的模型可以快速分析现场实时数据,实现随时间、环境变化的滑坡稳定性状态的动态评价,为滑坡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分析方法。
2023, 23(22):262-267.
摘要:联合使用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更好地挖掘地震数据中的隐蔽和有用信息,实现相互补充和优化,对于减少地震相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从标签训练到数据挖掘再到优化的全过程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首先,通过自组织映射网络图SOM进行波形分类,为监督学习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路CNN和循环神经网路RNN进行地震相分析,将预测得到的地震相分析结果输入到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进行算法优化及运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实际资料分析给出最优结果。本文提出和实现了SOM+CNN/RNN+GAN的监督和非监督联合的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及实用流程,通过在研究区河道砂体储层油气预测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地震相分析及油气储层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效果。
2023, 23(22):268-274.
摘要:为了使止水帷幕发挥更好的效果,首先采用室内试验确定合理水泥掺入量,其次对传统高压旋喷桩设备进行改良,并将室内试验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场试验,形成一种强力搅拌旋喷桩。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止水帷幕的防水质量以及经济性,可在实际工程中采用11%的水泥掺入量。此外,采用全新设备形成的强力搅拌旋喷桩,提高止水帷幕成桩质量合格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2023, 23(22):275-280.
摘要:煤层含气量直接决定了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潜力及井下煤炭开采的安全程度,为直观准确地表征煤层含气量空间分布特征,指导下一步工程部署并探索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选取寺河井田西区3号煤层,以28口井的含气量测试、煤样工业分析数据及125口地面井分层数据等为基础,首先建立多元回归含气量预测数学模型,然后借助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深度、水分、灰分、固定碳三维属性模型,经过模型数值运算,最后生成含气量三维模型,并与气井排采10年内日均产气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学预测模型可信,以此建立的含气量三维模型内平均含气量为19.95 m3/t,含气量分布受深度控制较为明显,与常规模型相比,其与实际产能分布特征一致性更高,在高含气区域形成了连片的日均产气量大于4 500 m3/d高产井,模型可靠,对下一步井位部署及数值模拟预测剩余含气量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2023, 23(22):281-288.
摘要:大邑105井二开造斜,斜井段长2422 m左右,水平位移1 398 m,井斜角35°左右,三开采用氮气钻井。基于钻柱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参考钻柱动力学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钻柱涡动是大邑105井氮气举升清水阶段、钻进阶段及钻头提离井底循环阶段扭矩呈现“锯齿形”波动的根本原因,较多的钻具接头及钻具本体与井底低边碰撞摩擦导致扭矩处于波峰点,同时斜井段形成的岩屑床及岩粉附着在钻具表面诱发的粘滞摩擦导致扭矩和摩阻值平均值增加;钻具提离井底定点循环阶段,钻具涡动诱发钻具接头与井壁碰摩形成键槽,当钻具接头处于键槽中时,此时上提钻具须克服键槽形成的机械阻力,导致摩阻增大。同时设计了氮气钻井用减摩降扭清砂接头,分析不同井斜角、造斜率、钻压和钻具组合对扭矩摩阻的影响。因此,为了氮气钻井安全快速建井,建议钻井设计进一步优化井眼轨迹,钻具组合中增加清砂接头,通过清除岩屑床到达减弱钻具涡动效应的目的。
2023, 23(22):289-295.
摘要:采用第一类修正贝塞尔函数积分对回线源的瞬变电磁场进行求解,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得到柱坐标系下的瞬态值,研究一维全空间介质的层状递推公式和均匀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的扩散规律,分析不同回线尺寸大小、经典模型的全空间响应特征,并应用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回线源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回线尺寸增加不影响早期的响应强度,但延后了响应对应的延时时间。均匀全空间层状解的相对误差小于4%,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回线半径小于层厚时,低阻层的畸变表现基本在同一时刻,反之则增加。半径减小,使得晚期响应强度明显降低,但扩大了晚期应用范围,增强了纵向分辨率。补充了重叠回线瞬变电磁的理论内容,为矿井全空间观测的工作参数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