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09):1-7.
摘要:基于2000—2020年中国纸和纸板出口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纸和纸板出口价格的因素。研究发现,废纸进口价格、其他竞争者价格、出口集中度、汇率是影响中国纸和纸板出口价格的关键因素。对中国3类主要出口品种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箱纸板出口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废纸进口价格、资金成本、出口集中度、汇率,涂布印刷纸出口价格受到木浆进口价格、全球涂布印刷纸需求量、对外贸易依存度、汇率的影响,包装盒纸出口价格受到废纸进口价格、对外贸易依存度、汇率、环境保护的共同影响。基于此提出提升纸和纸板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23, 23(09):8-12.
摘要:专业园区是产业承载的主体,是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对专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价既可为专业园区本身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指导,又可为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出发,以专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面向专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一般性评价指标架构,并以金水科教园区为实例,形成具体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023, 23(09):13-19.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2023, 23(09):20-24.
摘要:对2013—2020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地理位置省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中部、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应从政府、企业角度加大该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2023, 23(09):25-29.
摘要:数字化国资监管具有制度叠加技术、集成叠加共享、监管叠加服务的特征,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等监管问题上具有优势。通过缓解监管焦虑、提高监管精度、扩大授权力度等,数字化国资监管能够实现释放活力效应,巩固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高企业智能化决策水平,增强企业业务创新能力,发挥激发动力效应。作为连接宏观管理和微观主体的物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国资监管形成系统合力的效应也十分显著。
2023, 23(09):30-35.
摘要:新就业形态作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经济业态,凭借其智能性、灵活性在经济体系中飞速发展。在数字经济推动下的新就业岗位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水平改善、就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男女就业不平等性降低,但同样也造成了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劳动力结构不平衡、新就业者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持续完善新就业形态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数字化素质,协助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2023, 23(09):36-42.
摘要:“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新机遇。通过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存量呈现上升趋势,2028年其购买意愿超过传统燃油汽车购买意愿,未来将成为湖北省汽车市场主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效益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消费者环境效益的负面作用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是综合效益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3, 23(09):43-50.
摘要:基于200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GMM(广义矩估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质量、劳动参与率在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作用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关系;样本期内,劳动年龄人口中介效应不显著;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质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男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劳动参与率具有遮掩效应。
2023, 23(09):51-55.
摘要: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利转让与许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数量众多,专利授权数量和有效专利数丰富,但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实施效果欠佳。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13—2020年全国高校专利转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转让率、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等维度,深入研究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与许可现状,分析制约高校专利转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2023, 23(09):56-61.
摘要:探讨电力公司绿色效率值的影响因素,分析电力行业绿色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行性。选取10家影响力大的发电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其绿色效率,分析影响绿色效率的因素。通过将绿色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发现,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有装机容量、燃料成本等。电力公司的绿色效率受到公司规模和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电力行业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23, 23(09):62-69.
摘要:危机作为一种外源性冲击,显著改变了组织运作的基本前提。数字技术应用不仅有助于应对危机,还催生出新的创新类型。基于危机管理和组织双元性理论视角,分析和确立数字创新的两个维度:创新驱动(紧迫感与雄心感)与创新焦点(开发与探索)。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创新模式分类框架。阐释并讨论4种创新模式及其特征,结合新冠危机期间的组织数字创新案例说明它们如何以及为何在危机背景下导致数字创新。
2023, 23(09):70-75.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规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绿色经济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转型的现实情况,从技术创新效应、投融资效应、产业转移效应3个视角,深入研究环境规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机制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完善意见,这对于预测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3, 23(09):76-80.
摘要: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2023, 23(09):81-89.
摘要: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的问题,从建筑产业链的角度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三大主体(政府、开发商、制造商)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政府-开发商”“开发商-制造商”两两激励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各主体的最优策略。通过分析,博弈的稳定均衡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密切相关,只有当政府进行积极的经济激励,直接给予开发商财政补贴,开发商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开发装配式建筑并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成本分担时,才能实现三方利益共赢,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023, 23(09):90-93.
摘要:经济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愈来愈多的研究创新也出现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知识产权也成为侵权的风险高发区。鉴于此,以山西省内新材料企业为例,对其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研究新材料行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现状及风险点,并就企业如何加强新材料产业领域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应对或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2023, 23(09):94-97.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作为末端物流运作的重要场所,快递网点运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对客户直观体验和所获得的服务质量产生影响。针对快递网点的物流运作效率问题进行优化研究,基于熵权法对网点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网点运作效率的优化方案,并通过Flexsim仿真直观呈现优化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末端物流网点效率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
2023, 23(09):98-104.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重点布局的核心领域。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构成要素、主要特征、运行机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023, 23(09):105-108.
摘要:对肇庆市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肇庆市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肇庆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几点不足,提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技术投入、夯实技术基础、抓住政府的政策红利、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建议,为其他城市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启示与借鉴。
2023, 23(09):109-115.
摘要:不确定环境导致供应链因环境变化而面临着中断的威胁。大数据不仅可以为供应链企业了解商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增加了供应链弹性,使企业能够以适时和创新的方式来应对供应链中断。在供应链弹性框架中引入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双元创新能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诠释大数据分析能力如何影响供应链弹性。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21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于供应链弹性存在着直接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双元创新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供应链弹性。
2023, 23(09):116-121.
摘要:基于某金融机构的汽车信贷违约数据构建随机森林风险预测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利用上采样的方法解决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同时通过综合五折交叉验证法和网格搜索对随机森林模型调参。此外,还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预测模型,随机森林的性能都是最优的,性能较佳。同时,采用随机森林计算特征重要性时发现,个人抵押资产的价值对汽车信贷违约有显著的影响。
2023, 23(09):122-127.
摘要:通过文献调研、CiteSpace软件分析结合工作单位参与科普活动情况,以陕西省为例,对中国地学科普工作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制约地学科普工作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当前,中国在地质公园-博物馆体系、科研机构等科普工作中都呈现出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新媒体推广、科普著作更新换代、特色科研机构资源不断融入等新发展趋势。新时代地学科普应继续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提高各机构、公众参与度,在活动中挖掘资源、发现人才,扩大科普阵地。建议政府机构加强对地学科普长期扶持,改善经费保障、人才评价制度,促进场馆、基地、人才队伍和谐发展;科普机构也需要尽快加深虚拟现实、微视频等新技术、新媒体应用,在政府-园馆-校企联动中不断推进中国地学科普跨越式发展。
2023, 23(09):128-133.
摘要:区域一体化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转变国家和地区发展方式的重要经济形式。对国际区域一体化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对区域一体化在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起到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论述。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对促进全球经济格局转变、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形式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2023, 23(09):134-138.
摘要: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结合起来,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弘扬和民宿产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以肇庆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民宿产业发展状况,探讨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如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以及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融合不到位、民宿同质化严重、民宿产业运营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肇庆市历史文化与民宿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2023, 23(09):139-145.
摘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对于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在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并且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了影响机制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
2023, 23(09):146-150.
摘要:为做好青海省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结合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点和资源组合特色,提出主打高原生态旅游、高寒岩溶地貌科普研学旅游、盐文化科普研学旅游、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旅游、格萨尔文化体验旅游、传统古村落文化体验旅游、自驾旅游、民族歌舞文化体验旅游八大品牌。将囊谦县分为香达镇综合旅游核心圈、西北部高山牧场观光旅游区、东部森林生态观光与户外休闲旅游区、西南部高山峡谷观光与宗教文化旅游区,结合囊谦县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一核八心两廊三区四线” 整体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囊谦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2023, 23(09):151-155.
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公益林保护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探讨影响公益林保护农户行为的路径和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其影响路径是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农户行为态度、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因素通过其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是偏弱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中对农户行为所起的经济杠杆作用还有潜力可挖。
2023, 23(09):156-161.
摘要: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2023, 23(09):162-166.
摘要: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在西南的丘陵地区,滑坡灾害相当频繁。在滑坡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需要考虑滑坡对于工程的影响。结合位于云南省的工程案例,通过对建设用地滑坡范围内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工况下高差最大的场地边坡的稳定性,从而提出建设用地滑坡范围内边坡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工程案例中滑坡整体稳定性好,在地震工况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局部在堆载、暴雨、地震工况下均有可能发生变形破坏。采取抗滑桩等工程处理措施后,场地是稳定的,满足镇区建设用地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023, 23(09):167-176.
摘要:地聚物具有快硬早强、耐久性好等优点,是土体改良的理想固化剂,但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可期工程性能却受控于其合理材料配比设计。以偏高岭土为前驱体、生石灰和硅酸钠为碱激发材料制备地聚物材料,开展不同材料配比下的地聚物改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探讨地聚物理想材料配比设计,分析地聚物改良土体的最优掺量,明确玄武岩纤维掺量与长度对地聚物改良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综合评价地聚物、纤维对土体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力学性能随地聚物掺量、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变化,当偏高岭土与碱激发剂掺比为2:1、碱激发剂中硅酸钠与生石灰掺比为1:0.8、地聚物在土中总掺比为15%、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长度分别为0.4%和12mm时,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力学改良效果最为理想;固化效果对比试验则表明,纤维地聚物改良土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均优于普通水泥土、石灰土和纯黏土。研究成果可为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王润芳,姚为方,马大卫,邢琛,华雪莹,徐鹏,周健,陈国宏,汤泉
2023, 23(09):177-183.
摘要: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探究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及主要环保设备对元素排放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文献调研、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一台600MW超低排放、超临界机组湿法脱硫装置(WFGD)和湿式电除尘装置(WESP)排放细颗粒物中Cr、As、Se、Cd、Pb、Hg元素分布及排放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机组排放PM1、PM1~2.5和PM2.5~10的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为0.85、0.18和0.02mg/m3,WFGD 对PM2.5~10的脱除效率达到95%以上,WESP对粒径小于2.5 μm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优于WFGD。WFGD入口处PM10中Cr、As、Se、Cd、Pb、H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8、0.2、28.9、27.7、7.3、2.4 μg/m3,各元素质量浓度在不同分级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均呈现随着粒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颗粒物在经过WFGD后,Se元素质量浓度下降70%,Cr元素质量浓度增加466%,Hg和Pb元素质量浓度增长325%和205%,Cd和As增长101%和113%,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WESP出口处PM10中Cr、As、Se、Cd、Pb、H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3、0.2、8.9、8.2、3.5、1.0 μg/m3,颗粒物中有害微量元素呈下降趋势,其中S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较小,其他5种元素质量浓度均下降约1倍。
2023, 23(09):184-190.
摘要:以知名旅游网站游客2019—2022年对海南旅游文本评论为研究对象,将海南按照地理位置以及代表城市,划分为以琼海为代表城市的东部区域、以三亚为代表城市的南部区域、以儋州为代表城市的西部区域以及以海口为代表城市的北部区域4个区域,运用TSE(旅游情感评估)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海南旅游游客的情感表现。运用Gephi对评论的高频词进行提取及游客情感画像。研究发现:游客对海南旅游的评论文本中正面评论占比高,均带有较强的积极情绪;游客均表现出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兴趣,比自然资源更能激发游客的正面情绪;与4个区域中的高频词“文化”相关联的节点之间有很大差异,彼此互不相同。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海南旅游营销提出3点建议。
2023, 23(09):191-197.
摘要:地理标志作为一类新型知识产权,与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传统特色保证(TSG)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理标志官方标志属于认证性质的官方标志,在2019年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之前,中国一直处于3种标志并存使用阶段。此次整合标志着中国在地理标志统一认定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存在整合不彻底、有关表述使用混乱、行政程序冗余、难以实现监管功能等问题。建议在专用标志“二合一”整合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不同文件中的表述,同时强化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的监管职能,从而完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管理体制。
2023, 23(09):198-203.
摘要:对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进行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提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两种故障模式:“DCS人机接口全部丧失”和“DCS控制层故障”。通过对机组稳定运行所需的监控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机组在发生参数异常后的安全停机需求进行分析,首次提出基于数显仪表、报警灯和操作开关一体化的后备监控理念,研发一种常规岛后备监控盘。常规岛后备监控盘上数显仪表和报警灯的数量和种类满足在“DCS人机接口全部丧失”情况下机组在限定时间内稳定运行监视要求。常规岛后备监控盘上的操作开关数量和种类满足在“DCS人机接口全部丧失”和“DCS控制层故障”情况下机组安全停机要求。核电机组通过配备独立于DCS的常规岛后备监控盘,满足在全部失去电站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系统时维持核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安全运行并能够将核电机组带入安全停堆停机状态,实现了核电机组仪控平台的多样性,防止在一套平台内部出现共因故障而丧失监控功能。
2023, 23(09):204-209.
摘要:川渝地区浅表层破碎带溶洞发育,漏垮塌并存导致无法正常钻进,严重影响机械钻速,成为区域拦路虎。针对传统水泥塞密度高、滞留性差与溶洞漏失量大、难以填充的难题,利用泡沫密度低与压缩膨胀特性,开发超低密度泡沫水泥浆快干封堵体系,密度范围为0.7~1.0 g/cm3,候凝时间短,24 h封堵强度高于2 MPa。建立氮气泡沫挤注封堵溶洞工艺方法,不仅提高了溶洞填充效果,而且起到了固结井壁的作用。现场应用5口井,封堵成功率为100%,一次性解决了漏、垮、塌并存的重大技术难题,一开钻完井周期缩短了72%,保证了后续优快钻进,为浅表层破碎带漏垮塌治理及同平台随钻堵漏提供了技术借鉴。
2023, 23(09):210-214.
摘要:针对江苏油田Z11块E2d2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面临剩余油挖潜的问题,在划分不同储层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利用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两个指标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迭代阈值法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分类界限,将剩余油分布质量分成4种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挖潜方向。最后,根据Z11块E2d2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开展剩余油挖潜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2023, 23(09):215-221.
摘要:阿根廷东部大西洋沿岸的科罗拉多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被动陆缘盆地,已钻的多口探井具有油气显示。该盆地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其中后裂谷期又可划分为热沉降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同裂谷期盆地内形成了地堑和半地堑构造,使得中央坳陷沉积地层厚度达到15 km。通过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分析,认为盆地内存在成熟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最有利的成藏组合位于盆地东部同裂谷期Colorado组,以下白垩统湖相页岩为烃源岩、浅海相砂岩为储层,主要为地层圈闭。勘探主要风险在于油气能否从生烃凹陷长距离运移到盆地边缘储层,以及顶部盖层能否起到足够的遮挡作用。
2023, 23(09):222-226.
摘要:目前海上稠油热采主要利用燃油锅炉产生高干度蒸汽,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烟道气含有CO2以及其他组分,将烟道气处理并回注利用,不仅能提高油田采收率,还可减少碳排放。通过原油燃烧实验,测定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发适用于海上油田燃油锅炉烟道气处理及回注的工艺和装备,将烟道气处理后随蒸汽注入稠油井中,实验表明蒸汽与气体同时注入可使周期产油量较只注蒸汽增大2~3倍,两者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相关装备已安装于渤海油田某稠油热采开发平台,后期将为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提质增效及注热装备节能环保探索有效途径提供技术借鉴。
2023, 23(09):227-232.
摘要: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内套圆形G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和单向偏心受压模型,研究内套GFRP管厚度、纤维缠绕角度、外层钢管厚度和构件长径比4个因素对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影响,从而得到对构件的延性影响。结果表明:轴压工况下,此组合柱的位移延性系数随着内套圆形GFRP管厚度、长径比的增加而变小,随着外层钢管厚度递增而变大,GFRP管纤维缠绕角度在75°~90°对构件位移延性系数提升效果最好;偏压工况下,内套GFRP管厚度对组合柱的位移延性系数影响规律不明显,外层钢管厚度对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前期影响不大,但对后期影响显著,随着构件的长径比增大,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呈非线性下降。
2023, 23(09):233-238.
摘要:软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工程性质差的土类,使用水泥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已不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采用电石渣-活性MgO复合固化剂及CO2气体对淤泥质土进行碳化固化处理,设置固化剂掺量(单掺电石渣)及固化剂掺和比(电石渣:MgO)两组变量,从物理力学和化学等方面分析碳化固化土的工程性质。结果表明:①当单掺电石渣含量为20%时,碳化土体强度最高;掺入混合固化剂时,碳化后试样强度随电石渣掺入比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②碳化后试样密度较碳化前有显著增长,单掺电石渣时,碳化后试样密度随电石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掺入混合固化剂时,碳化试样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一致;③碳化土的pH较碳化前有显著下降,单掺电石渣时,碳化土的pH随电石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掺入电石渣:MgO=4:3的混合固化剂时,碳化土pH值明显减小;④碳化土样的粗颗粒(>75 μm)含量显著提高;碳化土样的粗颗粒比例随固化剂掺量增加而降低,但掺入混合固化剂时,碳化土样的粗颗粒比例与电石渣和MgO比例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电石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拓展电石渣-MgO碳化固化技术在软土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2023, 23(09):239-245.
摘要: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受周边环境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高铁桥梁地段出现了超出扣件系统可调范围的横向偏移,严重影响了线路平顺性及列车安全运行。在分析已有纠偏技术基础上,基于摩擦阻荷原理,通过利用竖向千斤顶摩擦力平衡水平千斤顶顶推反力,建立无砟轨道桥梁顶升平移纠偏模型及联动装置,提出一种无须单独布设反力装置的新型纠偏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实测数据表明:天窗点施工期间导致的轨道结构次生应力及层间相对位移远小于日间列车运行及温度变化对轨道结构的影响;通过顶升平移纠偏后,桥梁及轨道结构状态稳定,线路线形调整量在2 mm范围内,采用普通扣件调整即可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纠偏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