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03):1-13.
摘要:利用2007—201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进行分解,并从国外增加值的来源、流出以及出口占比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质量提升明显;生产依赖方面,对发达国家依赖度较高,对东盟和资源型国家依赖度上涨明显,细分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存在依赖国家过于集中现象;需求依赖方面,出口美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度最高,且呈现上涨趋势,出口东盟等新兴国家依赖度也在上涨,细分产业中同样如此;出口对外依存度下降明显,高附加值产业更为显著;综合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外增加值明显向美国和地缘位置优越的国家集中,且有强化趋势。中国应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多元化装备制造业进口来源,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新格局,通过高质量进出口补短铸长,推动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2023, 23(03):14-19.
摘要:数字经济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制造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选择。以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分析为基础,从多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先进制造业发展能力,探寻先进制造业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均可以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力水平。因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释放先进制造业发展潜力。
2023, 23(03):20-26.
摘要:基于人才流动理论,构建VAR模型,利用SPSS25.0和Eviews10.0软件处理陕西省2006—2020年的统计数据,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流动的关系。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动态交互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创新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科技创新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结合陕西发展实践,建议以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陕西科技创新;以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为统领,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陕西良好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2023, 23(03):27-37.
摘要: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构建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2004—2020年中国对东盟市场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竞争力效应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其次是增长效应;而具体竞争力效应限制了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产品结构效应和纯二阶效应的影响在促进和抑制之间波动,但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动态二阶效应逐年下降至负数,对出口增长产生阻碍作用。
2023, 23(03):38-43.
摘要:为科学评价财经类高校科研创新博弈效率,优化该类高校资源配置,在合作与竞争背景下提高其投入产出效率,结合博弈理论和广义模糊DEA模型,以中国41所财经类高校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整体科研创新区间效率的基础上,根据财经类高校规模情况进行聚类分组,分析各高校间合作和竞争前后效率变化,进而找出最优、潜在、无效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为相关高校合作与竞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
2023, 23(03):44-51.
摘要:以最新的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为基础,全面掌握四川旅游资源数据,对全省旅游资源做系统分类和定量评价,总结其类型、空间分布和等级特征,以及四川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结果表明:四川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国标”基础上,主类全覆盖,亚类新增4个、删减1个,基本类型新增21个,主类中建筑与设施类优势突出,资源类型和景观数量均最多,人文旅游资源类优势显著。四川旅游资源等级分布呈金字塔型,优质旅游资源体量大,其中四级和五级资源总量为7 114处,占总量的2.9%,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为“六区一带”的特征,这与四川的地理地貌格局、民族文化历史和高品质旅游资源的聚群作用有关,空间分布具有资源组合好、互补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023, 23(03):52-61.
摘要:构建一个连接碳减排、绿色产业增长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上升、产业低碳发展效率持续提高的正反馈过程;绿色金融的产业增长效应在于动员多元融资主体参与及推动这一进程,支持绿色转型的基础设施超前建设、新产业的增量成长和绿色经济主体创新活动。推进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构建一个打通产业、金融及居民群体,能够承载新型碳资产交易及生态产品定价机制形成的新市场生态,引导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扩大绿色市场需求,创造绿色低碳产业增长的规模化市场空间。
2023, 23(03):62-68.
摘要: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重组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由链条式融合转变为链网式融合,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基于“两链”融合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分析“两链”融合的内涵、结构与动力因素。在“两链”融合系统中,融合是重点、价值共创是基础、整体效能提升是目标。根据系统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从内外两个方面和节点-链条-网络3个层次分析“两链”融合的结构特征。最后提出以核心节点、中介机构、关键核心技术、合作信任和机制创新5大动力因素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两链”融合的驱动力、匹配度、创新力、协同力和保障力。
2023, 23(03):69-75.
摘要: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是分析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进行科学评估,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借鉴国内外优秀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企业视角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对广西XX市XX区营商环境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与企业期望的理想水平相比仍有改善空间,在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需着力优化。
2023, 23(03):76-82.
摘要: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15—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女性高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从财务冗余视角探究组织冗余在这对关系间的作用。研究发现:女性高管有助于促进企业组织冗余;女性高管和组织冗余均能显著促进创新投入;组织冗余在女性高管与创新投入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组织冗余理论,也为女性高管的创新效应提供了一条作用路径。
2023, 23(03):83-89.
摘要: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现状进行调查,明确零碳服务区的概念,分析其实现“零碳”的关键技术。并从建筑低碳、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环保措施、碳排放与环境监测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性5个方面构建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津南服务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服务区为B级零碳服务区。
2023, 23(03):90-95.
摘要:人参作为吉林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广泛分布于吉林省内各乡镇产区,其中白山地区为主产区。认识吉林人参电商平台发展现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对吉林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探讨吉林人参电商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吉林人参电商运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探索吉林人参电商平台现有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2023, 23(03):96-101.
摘要:零售在供需对接上起主导作用,零售数字化创新驱使零售与制造重构联动机制。分析指出现阶段零售数字化在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过程中存在零售数字化转型不充分、零售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制造业生产流程重组困难、异质性资源融合创生不足等制约。从零售理念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零售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制造业构建C2M敏捷模式到零售-制造的异质性资源融合创生,提出零售数字化创新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实现路径,通过充分发挥零售主导作用,拉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关联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3, 23(03):102-109.
摘要:通过调研获取江西省浮梁县370个茶叶消费者相关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KAP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研究品牌信任、消费认知与购买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消费认知在品牌信任对消费意愿、购买行为作用中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消费意愿在品牌信任、消费认知对购买行为作用中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认知对购买行为具有主导作用,而品牌信任对消费意愿具有主导作用;消费认知对品牌信任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购买行为对消费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基于此,从增强茶叶消费者消费认知和提升茶叶消费者品牌信任两方面提出引导茶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对策建议。
2023, 23(03):110-119.
摘要:分析粤东西北地区在科技金融和孵化载体产出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科技金融与孵化载体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成长理论和各科技金融载体融合发展特点及各金融主体发挥的作用程度4种模式:孵化培育种子引导型、孵化主导金融结合型、孵化加速金融融合型、孵化辅助资本驱动型。进而提出科技金融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 23(03):120-125.
摘要:以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为依据,结合近年来创新省份建设重点及特色科技工作指标,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先进经验并考虑数据的客观性、动态可比原则,从创新质量、绩效和贡献全新视角设计一套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以2018—2020年湖南为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省份建设质量高;创新型省份建设实力更足、基础更牢;创新型省份建设注重科技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创新型省份建设突出民生福祉、生态文明。
2023, 23(03):126-129.
摘要:为深入了解全国独立办学医科院校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现状,基于InCites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科研产出规模、科研产出影响力两个维度对2017—2021年全国27所独立办学医科院校的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获得27所高校临床医学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排名。结果表明,临床医学科研生产力排在前3名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影响力排在前3名的是广东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科研竞争力排在前3名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
2023, 23(03):130-136.
摘要:基于电力、经济、能源等数据,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天津市产业比较优势,评价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析天津市产业升级潜力。结果显示,近10年天津市第三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天津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优势。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呈现较好态势,未来天津可将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把第二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升级的着力点。
2023, 23(03):137-140.
摘要: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构建2011-2019年省际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金融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其分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创新激励作用与总指数保持一致,而数字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数字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普惠性,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和国有企业占比较小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2023, 23(03):141-148.
摘要:创新要素国际流动剧变及科技产业革命加速,创新驱动、自主可控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本土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加速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变。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的产业需求和应用方式被视为已备条件而未被纳入产业化过程,这与实践形成巨大反差。为此,比较分析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揭榜挂帅等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模式,探讨设置创新“搅拌器”进行科技创新的前瞻资源化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3, 23(03):149-154.
摘要: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股票流动性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价值在这一关系中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企业金融化的利弊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过度金融化对股票流动性的危害,引导实体企业回归主营业务,也为实体企业提高股票流动性提供决策依据。
2023, 23(03):155-161.
摘要: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各类经济要素、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软实力。从营商环境的内涵出发,构建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测算营商环境发展指数,并用Dagum基尼系数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营商环境处于不完善水平,优化市场环境是提升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2015—2020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发展格局;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现象,其中,地区间差距贡献率最大。因此,要充分考虑陕西省营商环境发展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地级市协调发展,提升陕西省各地级市的营商环境。
2023, 23(03):162-169.
摘要: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建省2016—2020年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角度看,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沿海大于山区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类型仍处于磨合阶段。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乡村产业、重构乡村科技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2023, 23(03):170-176.
摘要:城镇化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探讨2010—2019年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格局分异明显;甘肃省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金字塔型”且不断优化,耦合系统先后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甘肃省耦合协调水平与相对发展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 23(03):177-186.
摘要:以北京“两区”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产业理论、组织管理系统理论,构建“政策工具-作用产业-作用时期”三维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两区”产业政策工具整体上呈现供给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双驱动,而需求型政策不足的现象;对重点产业环境型政策支持不足;对初创期和转型期企业支持不足。因此,应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优化政策结构,增加需求型政策出台,增强对重点产业和企业全周期的支持力度,以更好推动北京“两区”高质量发展。
2023, 23(03):187-191.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在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先后出现了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一系列的新发展。从中小企业资产周转率的视角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的影响是正向的,并且经过验证融资约束这个中介效应,结论也是成立的。中小企业合理的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加快资金周转,还能在技术鞭策下加快数字化转型。
2023, 23(03):192-197.
摘要:企业可充分利用数字要素解决经营困难,从而提高业务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纾困的必然选择。中小制造企业存在资金薄弱、经营范围窄、目标市场单一等特性,其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技术路径选择与大型制造企业存在差异,需要洞察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瓶颈,结合实际问题探讨转型路径与对策。为此,梳理了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问题,探究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因素,进而提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意识、发挥业务战略导向、注重组织保障建设、引领企业转型探索、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技术标准规范,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2023, 23(03):198-202.
摘要: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技术接收模型(TAM)、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及信任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播电商消费者行为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信任、主观规范均显著性正向影响消费者使用意向,此外,感知易用性和信任对感知有用性也存在显著性正向影响。
2023, 23(03):203-208.
摘要:博物馆碎片化、加法化的传统防护体系已经难以应对持续发展的安全挑战,建设系统化、动态化、持久化的博物馆信息安全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对两个经典信息安全模型的分析,综合博物馆的属性特点,以具有较高灵活性、动态性的PPDR模型为基准进行讨论研究。并结合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践,从策略、保护、检测、响应4个方面总结出适合博物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方法,为行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2023, 23(03):209-216.
摘要:层状岩体的损伤破坏规律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含层理倾角岩体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成果开展试验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层理构造对岩体破坏模式影响显著;利用声发射信号响应特征描述层状岩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损伤破坏规律具有良好效果;基于改进Duncan模型建立的新损伤模型适用于层状岩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模型做了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层状岩体损伤规律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2023, 23(03):217-225.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背景下,以科技中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出发点,构建包含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模型的演化稳定性策略,并利用MATLAB对模型实现仿真建模。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4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且背叛收益、转化成本、政府支持是影响演化稳定策略的主要因素,背叛收益越大、转化成本越高、政府支持越小,博弈主体更趋向于不合作和不介入。最后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
2023, 23(03):226-233.
摘要:甘肃省为打造并培养出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若干名甘肃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围绕同一个领域在几个研究方向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设立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通过回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设立的背景及意义,多维度分析2012-2021年资助的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相关数据,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省级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和创新群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3, 23(03):234-238.
摘要:人力资本创新是助力旅游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部6省为研究单元,基于2009—2017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σ系数及面板回归模型,探析中部地区旅游经济时空演化特征及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效应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总体来看,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由2009年的0.181增长到2017年的1.081,分省份来看,大致呈 “山西>江西>湖北>安徽>湖南>河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区域发展差异来看,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均不断扩大,呈不均衡、不协调的演化特征;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总体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2023, 23(03):239-244.
摘要:基于MSPA方法提取景观核心区,基于生态评价提取生态保护极重要区,结合人工商品林、生态保护红线、公安河源头水保护区等要素叠加修正后提取宁明县生态源地。再结合其他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并结合最小累积模型初步形成宁明县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形成“一轴三核五区”生态安全格局,并就其格局提出相关空间发展建议,为地方发展提供参考。
2023, 23(03):245-252.
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可以总结为依托景区环境、景区配套设施、游客构成、游客感知、游客行为活动;游客多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主,消极情感占比较低,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最后,从实施合理的价格策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提出提升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措施和建议。
2023, 23(03):253-259.
摘要: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促进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对福建省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比较分析华东六省一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找出福建省的差距,进而反映出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最终为提升福建省基础科学研究实力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参考。
2023, 23(03):260-266.
摘要:为了提升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通过掺入0%、1%、2%、3%、4% 复合高模量剂改性基质沥青以及对级配曲线进行优化,设计了改进型GAC-20混合料,并对改进型GAC-20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复合车辙试验和CT扫描试验对改进型GAC-20混合料的铺装结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高模量剂的掺入很好地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60 ℃黏度,降低了其针入度、135 ℃黏度以及延度,综合考虑沥青基本性能以及成本控制,确定复合高模量剂的掺量为1%。改进型GAC-20混合料路用性能能够很好满足规范要求,且与GAC-20混合料相比,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提升了4.96倍、1.06倍。采用4 cm SMA-13+6 cm改进型GAC-20+8 cm GAC-25的铺装结构表现出很好的抗车辙性,且界面处空隙率降低0.8%、内部空隙率降低0.7%,有效提升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因此,采用改进型GAC-20混合料能够提升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为高温多雨条件下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 23(03):267-272.
摘要:POI(兴趣点)数据具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属性,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时,非结构化占用内存空间大,检索时直接从数据库读取,且POI空间信息需要通过HBase的rowkey进行多条件检索,效率低下。通过研究POI数据特点,构建数据模型,针对POI结构化属性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提出不同的存储和检索策略并创建索引。最后使用Sqoop 完成 POI 属性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交互并嵌入Solr 技术进行检索。经实验验证,应用该方法针对POI非结构化数据检索效率有所提高。
2023, 23(03):273-278.
摘要:低能见度天气是制约交通出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前做好低能见度的预报工作能利于提前决策、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由于低能见度天气是时间序列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近年来深度学习的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能够显著提高预报精度,因此利用多变量数据对茅台机场低能见度进行预测。首先进行气象因素分析,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来挑选相关性高的气象因子,从而减小数据量得到更利于训练的数据集。然后利用LSTM网络对多元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实现机场低能见度的预测。经过试验,模型对茅台机场能见度的准确预报率为85.43%,为机场低能见度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