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1(01):1-7.
摘要: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2014-2018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市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综合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高,但是超过一半的省市区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而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大于1,很多省份存在规模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创新效率呈现N型的回调震动形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注意保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尤其要注重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管理水平。
2021, 21(01):8-11.
摘要:国企自身的特征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等问题。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职工之间不能各司其职,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链条过长加剧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为高管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提供了条件,国企所有者缺位使得虚拟的“所有者”对高管的监督缺乏动机,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国企高管权力失衡的原因之一。研究认为应该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精神,加强党组织和职代会在国企治理中的参与度,通过明晰产权主体和补全所有者缺位,建立动态的权力配置机制和实施相应激励措施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期合理有效配置高管的权力。
2021, 21(01):12-16.
摘要:对河北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区域和行业层面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互动程度。结果显示:河北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与农业生产服务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唐山、石家庄的各项指标较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体行业看,农业配送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推力不足,以农业信息、农村金融、农技推广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的耦合度要优于传统服务业,最后提出产业耦合的提升措施。
2021, 21(01):17-23.
摘要: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背景下,人工智能将会为中国攀登高端产业链提供核心动力。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进一步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阻碍效应,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东、中和西部省份依次递减。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视角发现人工智能结合技术创新将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最后基于前述分析,为中国分区域规划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021, 21(01):24-29.
摘要: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我国生产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要求促使传统的产业集群向创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通过案例研究,我国中关村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案例对象,提出我国传统集群向创新集群的两种转化路径,并指出集群升级目前所存“学研”和政府政策方面问题,提出通过虚拟集群完善集群生态、学校建立良好研究氛围和政府政策应起扶持作用的建议。
2021, 21(01):30-36.
摘要:高速铁路凭借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性成为影响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对城市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需进一步探索。通过对三个开放等级度56个城市的2006-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出高铁对城市贸易发展的影响情况。结论表明:高铁对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的贸易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对总体城市的贸易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高铁主要是通过促进城市进口贸易的发展来提升城市贸易的整体水平。
2021, 21(01):37-41.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太湖水平,通过梳理十三年来太湖治理的现状,分析得出当前太湖治理依旧存在蓝藻呈持续爆发态势、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区域协同机制尚待完善、未妥善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基于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坚持创新的角度,综合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出太湖治理可以从智慧监控、智慧政务、智慧决策三个方面突破治理瓶颈,实现科学治太、精准治太。
2021, 21(01):42-48.
摘要:通过分析1995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费用、研发活动主体、研发投入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1995年至2019年研发投入总量、研发投入强度、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等数据样本,对研发投入与经济规模、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运行效率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同时,认为研发投入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021, 21(01):49-55.
摘要: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DA)进行主题挖掘,以国家和中部六省两个层级的144个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频词汇、主题强度及年度变化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层级主题主要是节能发展、动力蓄电池回收等,从绿色发展的整体角度推动发展;中部六省层级的主题主要是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等,更注重从基础保障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层级间政策存在互动性不足、忽视传导渗透作用等问题。
2021, 21(01):56-60.
摘要:使用ROST CM软件对好大夫在线的患者评论文本进行挖掘,从好评文本和差评文本两个维度,构建高频词共现语义网络,探究患者在不同满意度下评论时关注的重点,并从中总结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医院诊疗流程,患者期望,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医生、医院和在线医疗社区的服务改进提供建议。
2021, 21(01):61-66.
摘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2021, 21(01):67-73.
摘要:研究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可以促进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互利共赢。对2004-2018年四川省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该时段四川省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该时段二者整体耦合协调度较好,区域经济发展稍滞后于民航运输,预测未来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持续增强。
2021, 21(01):74-79.
摘要: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能源紧缺与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调动需求侧灵活资源可以增加电力系统中可配置的灵活性容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对需求侧灵活资源可调度潜力进行准确评估,可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冲击,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能源的供需平衡。
2021, 21(01):80-86.
摘要:自“十三五”以来,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该产业发展状况,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在云南省的后续发展尤为重要。首先运用正态分布模型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区域划分。然后通过多层指标选取以及模糊层次分析进行赋权,将产业所处阶段量化到指定区域。最后对产业整体发展和部分指标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021, 21(01):87-91.
摘要: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基础,对江苏的主要人才指标与广东、浙江进行对标分析,找出江苏科技人才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江苏存在研发人员增速缓慢、基础研究人才不足、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高苏中苏北引才育才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1, 21(01):92-97.
摘要: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分析其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对江苏省及其他地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融资现状分析基础上,选取2014—2017年场内交易市场处于上市状态的苏南地区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模型,分别从年度、板块、产业、城市角度对资本市场融资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苏南地区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整体融资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综合效率的改善更依赖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
2021, 21(01):98-102.
摘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源泉。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紧跟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于科技创新。通过分析税收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机理,梳理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的现有税收政策,探讨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支持安徽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建议。
2021, 21(01):103-107.
摘要: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2007-2018年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总体水平提高,区域之间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缩小。②研究期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在空间密度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③在空间分布上,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呈现集聚态势,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地区的高值的集聚,粤西、粤北、粤东低值的分散,整体显示出低值区包围高值区的分布趋势,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2021, 21(01):108-114.
摘要:从江苏省城镇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状况作为研究点。以《江苏统计年鉴》2011—20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选取了鲜菜,猪肉,鱼虾,鲜蛋,鲜奶,瓜果等影响因子,逐步缩小数据筛选范围。运用灰色GM(1,1)模型结合Matlab2017b软件对江苏省城镇居民未来五年冷链的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精度为97.62%,并通过马尔科夫链进行优化,使预测的精度达到98.61%。实验结果给相应的部门提供数据借鉴,以期为促进农产品冷链的供需平衡提供理论支持。
2021, 21(01):115-124.
摘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EPC模式是国内外实践证明的有效市场机制。阐明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沿革与市场特征,解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原理与分类特点,架构 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运行主体责任、运作方式与实施流程的运行机理,剖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下ESCO发展历程、实践问题与致因,有利于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实践与市场健康发展。
2021, 21(01):125-129.
摘要:基于安徽省16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与ML指数综合测算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率。研究发现:整体上,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效率损失严重,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扶贫效果大幅度降低,全域旅游在乡村旅游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旅游扶贫效果在贫困地区显著,在发达地区几乎无效。具体而言,纯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经营管理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在贫困地区属于学习与扩散阶段,在发达地区停滞不前;规模效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规模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具有规模扩张但效率低下的发展态势;相比较而言,规模效率整体上高于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规模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乡村全域旅游的推广;积极搭建开放平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优化要素投入规模、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更好地发挥规模集聚效应;积极推进区域性乡村旅游协作的建立,注重乡村旅游扶贫的协同发展。
2021, 21(01):130-137.
摘要:以邯郸市2010—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回归分析和Geoda软件分析了邯郸市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位于邯山区和肥乡区交界处,偏离几何中心,呈由北向南移动;邯郸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西低东高,符合邯郸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模型为三次函数;人口呈现向邯郸市区集聚的趋势,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较弱。邯郸市人口时空变化主要受城市规划和政策等因素影响。
2021, 21(01):138-142.
摘要:通过对不同儿童照料方式研究发现,祖辈提供的隔代照料会显著增加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19%~28.4%;隔代照料对女性参与劳动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正式照料,这可能与现有的托育服务欠缺有关;当家庭面对外在冲击时,父亲照料可以显著促进女性劳动参与。建议政府在鼓励生育的同时,加快完善托育服务资源配置;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男性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承担家庭责任;缓解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从而更有效地影响生育率。
2021, 21(01):143-146.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及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力峰值与成长瓶颈期之间的矛盾,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树型”培养模式,对于青年人才的成长进程进行有组织的引导与推进,工作成效显著,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范本。
2021, 21(01):147-152.
摘要:以开放教育奖学金为研究对象,从奖学金评定方法入手。以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为例,将奖学金评定问题转化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并给出了16个方案,以奖学金评定过程定量化,来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德尔菲法,为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提供数量依据,再运用yaahp软件计算权向量、组合权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测。由权向量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比较权重大小,给出了16种方案的优先次序。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的开放教育奖学金评定研究,过程合理有效,简单实用。
2021, 21(01):153-157.
摘要:通过研究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构型管理与系统工程、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等其他管理的关系,分析了构型管理的优势和劣势,从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的角度,综合提出了构型管理与其他管理相互融合、互相补充的思路和方法。
2021, 21(01):158-161.
摘要:天然气长输管道通过用地是行业特有的占地类型,容易引发管道企业和相对人之间的争论,学界往往将管道通过权归类为基于公共利益的地役权,鲜有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冲突产生的内在本质成因。研究后认为该现象源于政府规制理论、土地资源稀缺性导致的土地机会成本与收益背离、管道安全防护带在长期内与当地城镇化和区域规划不协调,以及公共资源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为分析此类冲突提供了新视角。
2021, 21(01):162-166.
摘要:对不停航施工期间停机位的限制运行问题进行研究。从机位分配、地面滑行、服务保障以及大小机位类型配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停航施工对这些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或限制,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不停航施工下机位限制运行策略;然后结合某机场不停航施工的相关情况,给出该条件下的机位限制运行的所需满足的要求,期望通过此举给今后不停航施工的机场提供相关的机位运行参考。
2021, 21(01):167-170.
摘要:基于时域数据,对两种低阶等效拟配方法—频域等效拟配法和时域等效拟配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时域数据的两种来源,并对飞行试验数据中的关键参数给出了修正公式。以某型飞机为例,以两种输入形式进行了飞行动力学仿真,将得到的时域数据进行了低阶等效拟配。两种低阶等效拟配方法的结果和理论值吻合,且低阶等效系统仿真结果和原始时域数据重合度很高,表明方法合理有效。并根据操纵输入形式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对操纵输入的选取提出了要求。
2021, 21(01):171-174.
摘要:目前现有的探测器工作原理多数是通过电场源激励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前提。因此分析电性分布参数与地下管线在探测技术中的作用和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剖析载流导体与周围环境电性参数的关系,通过空间三维向量磁场强度分布情况设计了线圈搭建的模型与接收器在二维空间的结构设计,组成双球面空间结构。针对磁场强度分布不平衡性,用数学模型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2021, 21(01):175-178.
摘要:针对云南省金沙江两家人水电站滑石板边坡拉裂区岩体,考虑滑坡体下滑过程中与坡下已有堆积体发生冲击碰撞的作用,基于能量守恒的原理,依据滑坡体锁固段储能方式的不同,计算了滑坡遽发时的速度,并且依次分析了滑坡下滑各阶段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得出了滑坡体下滑的最终速度;考虑到初始启滑速度及其与坡下堆积体的冲击碰撞作用在预测滑坡的速度及堆积规模方面不可忽略,可为其他滑坡速度的预测和滑坡后减灾防灾综合分析提供参考。
2021, 21(01):179-184.
摘要:公路运价指数是公路运输市场波动的衡量指标,对中国的公路运输业有重要的预示功能。利用极限学习机(ELM)的神经网络模型快速、低成本预测公路运价指数。以各百度指数与公路运价指数的相关性确定各分量对公路运价指数的影响,进而利用ADF平稳性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输入序列,最后运用时域优化思想优化输入变量,在ELM神经网络模型内输出预测值。结果表明:基于滚动窗口的ELM模型的MAPE与RMSE分别为1.85%与25.17,比单一ELM模型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上都有提升,预测结果与指数波动相符,可以为公路运价指数的走向提供决策参考。
2021, 21(01):185-189.
摘要:为研究吕梁地区马兰黄土孔隙表面结构复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压汞试验及热力学孔隙分形模型计算黄土孔隙表面分形维数,以此值大小定量表征吕梁地区马兰黄土孔隙的表面结构复杂度。结果表明:孔隙率和退汞效率与表面分形维数有弱相关性,孔隙率越大 ,表面分形维数越大,退汞效率越小,表面分形维数越大;微小孔隙(孔径小于1μm)体积含量、表面积与表面分形维数有线性相关性,微小孔隙体积含量越高、表面积越大,则表面分形维数越大;中值孔径与表面分形维数具有线性相关性,中值孔径越小,表面分形维数越大。可见微小孔隙含量会增加整体孔隙表面的复杂程度。
2021, 21(01):190-195.
摘要:针对现阶段经济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汽车市场销量“寒冬”,车辆成本控制是目前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成本管理中的价值分析(VA)手段,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系统开发的高效价值分析管理策略。具体结合人工智能数据管理新技术,搭建VA系统数据管理模型,形成最终以系统为依托、价值分析为手段的精准高效化成本递减管理策略。经过企业应用实例表明,提出的管理策略,在汽车企业车辆成本控制的大环境下使得价值分析工作推动推进智能化、运营高效化、提案可视化,可有效降低整车成本,为企业创造收益,并对其他汽车企业开展成本递减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 21(01):196-202.
摘要:软土的卸荷模量是基坑设计和数值分析的重要参数,然而现阶段富水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和设计均忽视了超静孔隙水压和卸荷比对软土卸荷模量的影响,导致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存在偏差。以深圳淤泥质软土为研究对象,利用TSZ全自动应力控制式三轴仪,开展一系列K0固结不排水三轴卸荷试验研究,求得不同超静孔隙水压和卸荷比条件下软土卸荷模量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卸荷模量随固结围压增大而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对软土的卸荷模量具有削弱作用;以邓肯-张计算模型为基础,在考虑卸荷应力路径和超静孔隙水压对卸荷模量的影响下,推导出考虑卸荷应力路径的切线变形模量Et和考虑超静孔隙水压的切线变形模量Etu表达式;推导的软土卸荷模量公式对基坑的数值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21, 21(01):203-208.
摘要:采用单螺旋榨油机压榨的方式,对CH1500T型单螺旋榨油机进行了压榨核桃的试验,通过加热装置对榨膛辅助预热实现对核桃的预热处理,得到了不同预热时间(11 min、12 min、13 min、14 min、15 min)下核桃出油率。出油率、残油率、油脂酸价是3个常见指标(衡量榨油品质),因此经化学试验分别得到对应时间的饼粕残油率和油脂酸价,综合分析以上试验数据得到了核桃榨油的适宜预热时间。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得到该适宜预热时间下榨油机压榨后榨膛外壁36个拟定测点温度,依据热传导反问题理论,再通过Ansys Workbench热仿真得到榨膛内外壁温度分布情况。对比榨膛外表面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误差范围在-4.263%~8.155%,表明可以通过Ansys Workbench热传导仿真来预测核桃冷榨适宜温度范围,从而得到核桃冷榨时榨膛内壁适宜温度范围为43.43~50.23 ℃。
2021, 21(01):209-213.
摘要:为了解决机载用电设备与飞机供电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研究了六种相应的设计方法。冲击电流抑制、双路供电防反流、输入短路保护和输入断电放电四种设计方法,用于减少用电设备对飞机供电系统的危害。过压瞬变尖峰电压抑制和供电转换两种设计方法,可以防止飞机供电系统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坏。针对每种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设计需求,然后进行了机理分析和电路实现,最后对电路中器件参数进行了设计,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供电兼容实现方案,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机载综合射频系统平台,顺利通过了系统供电兼容性试验。
2021, 21(01):214-218.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未来的新型主流建筑模式,具有提升建筑质量和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昂贵的建造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问题,是建筑业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引用住宅工程案例,对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成本,分析两者成本结构的差异化,提出针对性的成本管控措施,为甲方装配式建筑降本增效提供思考和建议。
2021, 21(01):219-224.
摘要:学前儿童平板电脑导航按钮交互设计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利于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平板电脑中的优化和改良。从学前儿童体验视角出发,创建平板电脑导航按钮交互设计的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指标,该方法以创建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指标为基础,根据D-S证据理论设计评价指标的决策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以优学派儿童平板电脑“童话故事”界面导航按钮8个优化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与评价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021, 21(01):225-230.
摘要:针对空战训练缺乏有效的训练评估手段,设计了一种适应多机型、实时评估作战效果的空战训练评估系统。完成了空战训练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及试飞验证,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空战训练系统能够实时有效地评估作战效果,大幅提高航空兵日常训练效率。
2021, 21(01):231-234.
摘要:高磨灯影组气藏目前处于开发早期阶段,储层缝洞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由于测试井井底积液,同时大部分气井远井区储层物性较差,导致常规回压试井在较大产量制度下,流动状态未能达到稳定,产能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大。基于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结合非达西系数的迭代运算方法,推导出适用于该目标区块的产能模型。该模型简单实用,适用条件范围明确,同时可以减少现场施工下压力计时间,降低安全风险,对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 21(01):235-239.
摘要:目前应用于油气田的示踪剂为水溶性示踪剂或者是气体示踪剂。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类型的微颗粒固体示踪剂,并在长庆油田致密油藏中成功施工,标志着从实验成功走向了矿场。固体示踪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对致密油藏井间裂缝开度的定量描述具有指导意义。
2021, 21(01):240-246.
摘要:扶余油田油藏受构造控制,为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更好挖潜剩余油,针对开发矛盾,在西区X区块开展了精细注水开发试验,分东西部采取不同投产投注方式,开展多种周期注水方式,区块各开发指标均有所改善,稳产效果好。研究表明:水井加密实现了层系细分,增加油井平面受效方向,提高了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程度,降低了层间干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及波及体积;研究区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主力层中,且主要集中于顶部,底部水洗严重;层间结构界面及薄泥质夹层具有遮挡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油层吸水状况,从而控制纵向剩余油分布。
2021, 21(01):247-252.
摘要:道路运输系统属于复杂系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机理具有复杂特性。首先研究了道路运输系统的复杂特性;然后在对中国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MATEL算法研究了道路运输系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要素及其复杂性机理。研究表明,研究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对于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同的贡献度,其中部分因素是关键诱因;事故致因各因素间有递进和关联关系,底层因素为本质原因,顶层因素为直接原因。
2021, 21(01):253-257.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下行,火力发电厂的经营形势也随之严峻,为了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许多火电厂会掺烧煤泥和湿分高的劣质煤。但是在掺烧过程中,原煤仓会出现粘煤、堵煤、下煤不顺畅等问题,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某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堵煤、粘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技改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达到了清仓、防堵的目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
2021, 21(01):258-263.
摘要:页岩油气资源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因其孔隙率低、渗透率等原因造成其开采难度高、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页岩油气增产领域逐渐被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微波热效应可以破坏岩石结构,有效地提高油气的渗透率,降低开采的难度,研究微波辐照下页岩的热损伤过程与机制对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自制微波加热设备对页岩进行辐照试验,探究了辐照温度(500~900 °C)对页岩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综合热分析仪(TG—DSC)等分析测试手段揭示了微波辐照下页岩的微观结构与矿物晶体物相演化规律,并建立了微波辐照温度与其孔隙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微波辐照可以对页岩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使得页岩的裂缝与孔隙增多,为页岩油气运移开通渗滤通道,降低了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难度。本研究的结果对利用微波加热开发页岩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1, 21(01):264-268.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老井重复压裂是老油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如何提高重复压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动用剩余油气富集区,是老井重复压裂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原则和主要重复压裂工艺技术进行调研,为老井重复压裂施工选择合适的压裂方法提供参考。
2021, 21(01):269-272.
摘要:在非均质性强的油藏开采过程中,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被广泛利用,但是在有些高温高盐油藏的调剖过程中,由于盐敏效应和高温降解作用,现有的聚合物封堵体系不能实现有效封堵油藏中的大孔道。以魔芋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一套凝胶体系(魔芋粉5.0 g/L +聚丙烯酰胺2.0 g/L +苯酚3.5 g/L+甲醛溶液10.0 g/L +2.5 g/L腐殖酸钠)。经检测,凝胶被加热到90~120℃后,黏度仍较好;对NaCl、MgCl2和CaCl2,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120℃恒温持续加热20d,凝胶析水量低于1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通过室内双管并联调剖驱油实验可知:注入0.5PV凝胶封堵后,低渗填砂管中驱替流体流量显著增加,采收率提高了16.6%,说明该凝胶能够有效地封堵油藏的大孔道区域。
2021, 21(01):273-278.
摘要:为探明使用电子产品对颈部肌肉活动的影响,以8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座位下使用两种屏幕尺寸不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手持电子产品或将其放置桌面两种使用方式下,进行阅读、打字和游戏3种不同的操作持续90 s,运用表面肌电系统记录每名实验对象在这12种不同情况下的左右颈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过心电信号滤除、全波整流和均方根(RMS)振幅平滑处理后,计算每隔10s的积分肌电值。结果表明:电子产品屏幕越小,颈斜方肌的激活程度越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持电子产品对颈斜方肌的刺激程度高于将其放置桌面上,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打字与阅读、打字与游戏两组不同操作对颈斜方肌的刺激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阅读与游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颈斜方肌在屈颈中被激活的程度不同,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电子产品的屏幕尺寸不同、使用方式不同、操作不同等因素对颈部肌肉的活动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的坐位下,打字操作对左右颈斜方肌的激活程度最显著,而屏幕尺寸与使用方式的改变对颈部肌肉活动的差异性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左、右两侧颈斜方肌的激活程度不对称,长此以往将导致不对称的头颈姿势,进而可能增加颈部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
2021, 21(01):279-285.
摘要:为了系统性地研究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及其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热力学性能,提高能源回收效率,通过对“煤矿抽采瓦斯梯级发电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瓦斯内燃机、余热锅炉、背压式汽轮机、ORC发电机组等主要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的热力学模型,并将其进行整合,联立方程组,通过顺序计算及迭代计算,给出“煤矿抽采瓦斯梯级发电系统”的最终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瓦斯气所含化学能中,有22.3%直接由瓦斯内燃机转化为电能,余热利用系统可回收2.42%的电能,总发电热效率达到24.72%,增加10.85%,但瓦斯发电系统总体热效率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可以清晰地表明现有瓦斯内燃发电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水平,以及所采用的余热利用系统对能量回收程度,该模型是对瓦斯发电及其余热利用系统所建立的完整的指标评价模型,对瓦斯发电及余热回收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021, 21(01):286-292.
摘要:粮堆埋人事故发生率高,人员生还率低。为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46起粮堆埋人事故进行分析。首先,从个人层面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其次,从组织层面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最后,构建粮堆埋人事故致因链,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表明:在不稳定粮堆表面作业、安全培训不到位等不安全动作和挡粮板设计不合理等不安全物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安全检查制度、外包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的缺欠和落实不到位,结拱、挂壁处理和粮食出入仓作业规程等的缺欠或未严格规范人员作业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事故发生的根源原因是安全文化缺欠。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