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摘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创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在分析科技服务业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链和科技支撑要素综合维度研究了科技服务业细分业态之间的互动机理;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升级、产业融合三个维度研究了科技服务业和重点产业间的耦合机理;从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基础建设、公众意识等方面研究了宏观外部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支撑机理。可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撑。
2018(12):10-17.
摘要:国家先后认定了34个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旨在为了加强文化科技融合,不断培育文化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基地的调研与考察,结合网上公布的基地相关资料信息,对长三角地区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思考建议,以期为基地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18(12):18-23.
摘要:近年来煤炭行业的低迷,使过度依赖原煤生产销售与加工的山西经济难以重拾往日的光鲜。对比相关经济数据,系统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的现状,认为山西已存在明显失败的去工业化现象。为了使山西能够在良性去工业化的机制下加速产业升级,山西应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出发点,重振山西工业经济的发展,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18(12):24-30.
摘要:人才作为关键性的创新要素,在京津冀三地间实现符合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的均衡布局,是实现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引导因素。面对三地人才布局不均、流向不平衡、跨区域创新合作不足等现实挑战,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核心内涵是要建立统一的话语体系夯实认知基础、跨区域连贯的发展平台提供协作载体、共同的合作目标寻求发展动力、开放平衡的治理机制增强外部保障。为此,需要开展知识交流工程、加速产业与园区共建、增设人才引进和合作研发项目等,加快实现区域人才一体化。
2018(12):31-35.
摘要: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在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义深远。基于对政策文件的集中梳理及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特征的理解,总结凝练山东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系统阐述山东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意义,最后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层面提出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
2018(12):36-40.
摘要:以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1992年至2016年国内发表的与出境旅游有关的共752篇期刊论文进行综合研究。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特点,其次,归纳了我国出境旅游主要研究内容的六个方面,即出境旅游者、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消费特点、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出境旅游的贡献、出境旅游政策。最后,指出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关注出境旅游新领域重视微观层面进行精细化研究。
2018(12):41-44.
摘要: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在组成城市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基础上,但是,目前各城市的产业布局与功能定位缺乏协调性与统筹性。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群内各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层次,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并充分整合各方发展力量,以促进各城市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构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18(12):45-49.
摘要: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沅水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为分析对象的研究表明,沅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开始互动融合,但在生态治理目标、生态治理结构和生态治理运行上仍存在困境。要形成多元共治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和理顺公众参与机制。
2018(12):50-53.
摘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社会对于我国的人才素质需求和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人才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型发展战略、办学定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路径。
2018(12):54-57.
摘要:为探索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发展中政府作用力提升的实现路径,基于“元治理”理论框架,在分析“治理”理论与“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政府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建设过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发现政府存在着明显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在此背景下,从型塑政府治理元组织角色、界定各级部门责权边界以及明确市场资源配置地位等五个方面给出了政府作用力提升的实践理路。
2018(12):58-64.
摘要:国外战略更新的前因及其绩效关系研究积累下了丰富而不一致的成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归纳,将战略更新前因归为外生视角、内生视角、共演视角与活动系统视角,但是战略更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综述分析了可能原因。最后,提出在战略更新前因以及绩效关系方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2018(12):65-69.
摘要:推行清洁生产是解决我国蛋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蛋鸡养殖场户作为养殖主体,应在养殖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行为。在界定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概念的基础上,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3个方面分析了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从养殖场户自身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清洁生产行为的4点建议:提升养殖场户认知、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粪污利用率以及加大政府支持。
2018(12):70-75.
摘要: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要求,科学设计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对旅游扶贫绩效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科学全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提供理论参考,丰富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内涵。
2018(12):76-8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是重要的支柱性制度,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大有裨益。近年来,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宅基地过度集约与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并存、宅基地改革发展迅速与综合配套制度落后并存、宅基地的经济效益凸显与财产权诉求分化并存等矛盾,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8(12):81-87.
摘要:技术市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为科学监测技术市场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构建了一套监测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十一五”以来的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客观反映十年间的发展趋势,探索北京技术市场在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北京技术市场在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依然存在对周边地区技术辐射不够、重点产业发展驱动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在监测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8(12):88-94.
摘要:从科技管理者角度出发,对宁夏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管理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选取75项已实施到期的宁夏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实施单位自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按资助额度、实施领域、所在地区等随机抽取 36 个项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评价,重点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情况、项目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挖掘项目管理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为科技管理部门更好的实施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提供依据。
2018(12):95-100.
摘要:首先,在考察江苏大丰、成都龙泉驿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基础上,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维度出发,选取了30个指标,构建了多级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系统分析了三个生态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现状,得出了三个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分别为良好、优秀、良好的总体评价结果。
2018(12):101-105.
摘要:近几年地震频繁发生,为有效预防地震灾害,我国对防震减灾工作越来越重视,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同时,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评价也要求更科学、客观和准确。首先对地震安全社区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经济评价的精确性,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选择采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模型对地震安全社区进行经济评价,建立了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地震安全社区实际经济情况极为接近,可用于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评价。
2018(12):106-111.
摘要:社会资本包含集体社会资本和个体社会资本。通过对Elsevier,Springer link和CNKI等平台上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在旅游领域,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集体和个体社会资本对旅游发展影响以及旅游对目的地社会资本影响等方面,研究呈现出内容上集中于社会资本对旅游的影响,方法上以案例分析为主的特点,当前仍存在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趋势,为以旅游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关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促进文化旅游可持续等,更好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旅游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018(12):112-119.
摘要:在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全国PM2.5指数和沪深300股票的交易额、涨跌数据为例,对空气质量和投资者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区分了股票市场表现中对相关股票的理性判断和情绪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累积传导机制”和“情绪滞后机制”两种空气质量影响股市表现作用机制的猜想,构建了面板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全国PM2.5指数对沪深300交易的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股票的涨跌影响较小。
2018(12):120-122.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领域的热点和焦点话题,减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梳理不同学派学者的各项研究,并基于供给学派的减税理论,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税制优化问题,提出在当前减税背景下各税类的改革方向,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构建最优税制结构体系。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