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6.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转型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形势下,高耗能企业的经济、科技(科技创新)与环境(节能减排)三维系统的协调发展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构建了高耗能企业经济-科技-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实证比较分析我国三家著名钢企的经济-科技-环境系统的一维以及二维和三维系统协调度演变状况。结果表明,尽管在研究期间企业经济效益出现较大波动,但企业三维系统的协调度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科技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良好。
2017(12):7-12.
摘要:对具体行业进行环境信用评价是我国企业环境信用研究的重要发展环节。基于我国环境信用评价现有标准,创新性的以施工项目环境清单为依据,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的构建了建筑企业目标项目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筑行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最终对中建二局和中建五局两家公司共八个项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出两家公司在近几年的环境信用评分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2017(12):13-18.
摘要: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分析了2014-2015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动态变动状况。研究发现:从静态效率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为0.754,处于较低水平,且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动因在于规模效率比较低。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且驱动因素和投入产出松弛类型呈现出多元化。从动态效率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2%,其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效率变动指数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加强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采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实现各地市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2017(12):19-24.
摘要:在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指标体系,创新了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与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流营运水平、流通贸易水平和物流人才与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性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7(12):25-29.
摘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法对其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重创新主体的基础社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包含创新核心层、创新支持层、创新环境层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基本框架,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四个层面剖析了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围绕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核心物种的培育竞争、生态系统配套程度的提升、核心企业更新力度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7(12):30-34.
摘要:为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使知识产权服务业更加适应区域发展的需求,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从而补齐知识产权服务业短板,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四种模式,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带动作用,分析了集聚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2017(12):35-39.
摘要:为了更好的分析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发展状况,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收录的1997—2016年间的云南省生物医药领域专利信息为数据源,选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成长率和有效率作为层次聚类变量,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近20年发展态势、重点技术领域IPC分类号和专利高产申请人采取层次聚类,给出聚类结果并分析。聚类结果与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发展状况相对吻合,且未来前景乐观。
2017(12):40-45.
摘要:造纸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中国纸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状况,并与世界造纸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纸产品生产量大,但是贸易量相对较小,与世界造纸相关相比,纸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2017(12):46-50.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雾霾污染问题自爆发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居民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度打破了原有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区域界线,呈现区域性差异。拟利用百度指数和阿里指数,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雾霾关注度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雾霾关注度与消费者雾霾防护产品购买决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雾霾关注度与受教育程度、环境空气质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显著。提出建议:鼓励公众参与,构建协同治理环境;加大对雾霾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升雾霾防护产品的技术水平。
2017(12):51-56.
摘要: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社区居民这三类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及其博弈地位的差异导致利益冲突,并表现出非合作博弈;应从利益协调的角度进行合理制度安排,建立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处理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2017(12):57-63.
摘要:海洋资源是福建省沙埕港的金山银山,提高利用效率,使大黄鱼养殖具有可持续性对沙埕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DEA方法对比大黄鱼成鱼养殖户与中苗养殖户的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中苗养殖模式平均效率更高;投入指标中渔户养殖融资成本负担重;与过去相比养殖渔户科技需求日益加大,但只愿意在本地接受养殖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数据显示养殖海域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制约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综上,本文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2017(12):64-69.
摘要:科技服务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概括现有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各典型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研究科技服务系统的结构,分析了科技服务业细分业态间的互动关系、与重点产业的耦合关系和外部环境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服务业“细分业态互动—重点产业耦合—外部环境支撑”的多维协同发展模式,并据此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可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17(12):70-73.
摘要:以我国2005-2014年10年间的服务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在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服务业FDI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行业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行业表现出较低的配置效率;FDI在对外开放度较高的行业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在对外开放度较低的行业表现出较低的配置效率。
2017(12):74-80.
摘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文献数据为基础,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对研究成果中被引文献进行引证分析,通过总结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017(12):81-88.
摘要:构建了基于Delphi法和BP神经网络的技术预见模型。基于专利分析提取高价值专利以期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点;处理专家评价数据时,为充分考虑专家熟悉程度的影响引入性能指数概念,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估专利技术综合得分;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各技术评估得分,弱化权重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比计算结果验证其可行性。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该领域重点专利技术进行评估,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017(12):89-94.
摘要:输变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方面,科学客观地对输变电工程进行环境效益评价,是保证输变电工程长期稳定发挥其最大能效的重要基础。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输变电工程环境效益影响因素筛选方法,构建了输变电工程环境效益影响的指标体系;以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AHP法获得影响输变电工程环境效益不同指标的权重,然后构建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模型,从而在诸多影响环境的因素中确定对环境效益影响力度较大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今后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法。
2017(12):95-98.
摘要:从创新型城市层面出发,以参与城市创新扩散活动的创新主体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CH改进模型研究城市创新扩散效应。以2001—2015年南京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南京市创新扩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技术交易对南京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科技支出则有较弱的正向作用;而研发人员数则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以及国外研发存量未对南京创新扩散产生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7(12):99-102.
摘要:以我国创业板108家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和高管薪酬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和高管薪酬成正相关,U型关系并不显著。在现阶段,我国创业板企业应适当提高高管薪酬,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
2017(12):103-111.
摘要:科技人才是欠发达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科技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国内外学者一般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人才开发与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研究文献,总结相关经验,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人才开发与培养三个理论角度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对于欠发达地区建立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7(12):112-122.
摘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数据,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采用混合数据OLS回归检验研发投资强度与上市年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特征。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上市年龄对研发投资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年轻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呈现“倒U型”特征,出现“创新衰退”效应,新兴行业更加明显;中老龄(老化)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呈现“正U型”特征,出现“转型”效应,传统行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转型”效应更为显著。
2017(12):123-126.
摘要:信息化悖论源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尤其是企业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信息化风险,从而无法全面管理并量化信息化风险。区别于现有研究偏重于项目层面,故基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从信息化战略层和项目层两个层次分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子,进而建立以信息化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以COBIT为理论平台,基于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包含信息化战略层和项目层两个层次的风险控制模型,从而全面控制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信息化水平。
2017(12):127-130.
摘要:为有效地帮助政府对公共工程进行投资决策,实现工程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阐述公共工程核心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结构熵权-Planguage方法从公共工程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对公共工程的核心价值进行评价研究,最后应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共工程的投资决策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7(12):131-135.
摘要:企业对自身财务风险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年我国上市ST(Special Treatment)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首先,对财务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关联规则,挖掘出隐藏在财务指标中的规则,最后选取具有较高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预警。实证分析表明:当上市公司财务出现危机时,总是存在一些集中出现的财务指标,它们的波动对企业财务风险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防范。
2017(12):136-140.
摘要:随着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出现,线上临场感成为在线服务渠道给消费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旅游产品的营销产生重要影响。以OTA(Online Travel Agent)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法,研究了线上临场感对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意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TA形式越生动,线上临场感强度也越高,购买意愿也随之增强。对于民宿这一项旅游产品来说,图文描述带来的空间临场感对购买意愿的效果并不显著,有效的交流使社会临场感提高后,可显著提升人们的购买意愿。
2017(12):141-147.
摘要: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如火如荼,在重庆、北京、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到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来看,分时租赁发展的基本环境已经具备,但是在运营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考虑到分时租赁的用户导向性,这些发展阻力与分时租赁用户体验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运营商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跟踪调研获得用户体验数据并结合用户访谈和专家意见确定七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所占权重依次为操纵性:0.1238、舒适性:0.0619、动力性:0.0427、附件:0.0167、基建:0.2871、APP:0.26、商业模式:0.2078。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时租赁的发展建议。
2017(12):148-153.
摘要:在分析快时尚品牌与低碳供应链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快时尚企业低碳供应链的特点与内涵,建立快时尚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进行绩效仿真评价并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优化;研究认为快时尚模式带来沉重的环境成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快时尚企业低碳供应链可在节能减排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供应链网络借助DEA等科学方法可实现投入与产出的优化。
2017(12):154-158.
摘要: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表现出“新常态”特征,GDP开始以单位数且增速不断放缓。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首先对我国上市的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2016年度经营数据进行汇总,其次利用加权平均模型对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进行构建,再根据《巴塞尔协议Ⅲ》中规定银行业风险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经济新常态下防范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建议。
2017(12):159-166.
摘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检验和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和降维,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MLP神经网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中小企业板的66家科技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针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2017(12):167-172.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然而在开发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效果并不好。因此,能够实现保险企业在互联网市场中站住脚跟的关键就是开发出符合独特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结合互联网保险本质意义来开展互联网在保险业方面的作用、互联网保险开发理念及模式、开发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发策略四个方面内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