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8.
摘要:利用区位商法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天津市主要行业及工业细分行业进行进一步剖析。研究发现: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并逐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住宿与餐饮业、金融业竞争优势较为突出,但交通、邮电与旅游业和建筑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就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第一产业应注重生态化农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应坚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方向进行转型;第三产业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物流体系等路径进行升级转型。
2017(09):9-13.
摘要:中国零售企业在网络零售的冲击下,正在困境中探索“互联网+”模式的全渠道运营之路。量化分析全球领先的12家零售企业的全渠道运营策略的各项因素,将这些企业的全渠道运营策略分成五个类别:技术导向型高端百货、物流中心型大型超市、便利店、一体化专业店和追随型。通过比较分析各个策略类别的最佳实践,尝试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用于构建和完善国内零售企业的全渠道运营策略。
2017(09):14-17.
摘要:选取河北省2005—2014年各主要海洋产业的经济数据,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其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分析预测,发现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为首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河北省的海洋主导产业。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在未来会朝向更加均衡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7(09):18-21.
摘要:对一个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大国来说,林产品贸易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认证的出台,对中国的林产品贸易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分析中国林产品出口受森林认证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将对提高我国林产品质量和增加林产品出口额产生深远的意义。
2017(09):22-27.
摘要:铁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铁路企业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创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铁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为此,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经营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为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铁路企业要丰富服务类型,制定柔性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铁路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2017(09):28-31.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科技创新对于生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入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经济学机理,进而揭示二者作用的演化模型,并从中分析得出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特征及运行模式。
2017(09):32-35.
摘要:采用株洲市1993—2016 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及响应强度指数,分析株洲市以及所辖4个市区与4个市县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程度。采用钱纳里修正模式分析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协调程度,借助SPSS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二、三产业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带动作用不足,且城乡间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2017(09):36-39.
摘要:晋江是我国有名的“品牌之都”,鞋服纺织产业是当地支柱性产业。对晋江鞋服纺织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报告,提出互联网+时代该产业的传统企业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对该产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建设与创新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2017(09):40-42.
摘要:旅游业是西藏林芝市的支柱产业,对林芝旅游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9-2016年林芝市旅游接待人数数据资料,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林芝市十三五期间旅游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了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进行实际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林芝未来几年旅游业市场规模将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7(09):43-47.
摘要:在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利用R语言建立灰色模型预测未来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和区位熵,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比较两座城市的产业增加值和区位熵的预测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并给予适当建议。
2017(09):48-54.
摘要:对西安城墙的游客点评进行了挖掘,借助文本分析工具Rost CM6获取高频特征词,使用SPSS软件对高频特征词的频数分布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编码,自下而上探讨了旅游地感知形象评价体系。西安城墙旅游形象感知的高频词呈“长尾”分布,其评价体系是功能性和情感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游客服务、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资源开发、游客体验、景区管理、产品供给以及游客规模为指标构成。
2017(09):55-59.
摘要:福建省泉州市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泉州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与劳动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区域乃至全国城镇化建设有所借鉴。
2017(09):60-64.
摘要:电商对实体超市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作为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速度却不降反升。同时,原有BCC模型分析面板数据的方法存在忽视技术进步的弱点。因此,为更准确地探究其在迅速发展的态势下的经营效率的状况,运用广义DEA方法测算2008-2015年中国15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这15家企业平均综合效率呈波动状态,纯技术效率逐年上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大型连锁超市提高经营效率的合理建议。
2017(09):65-69.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指数呈规模增长,电力大数据就是这一信息化的产物,其相关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电力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从电力负荷预测、电网架构规划、动态安全评估及状态检修决策支持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电力大数据在电网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电力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2017(09):70-74.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然后重点分析电机技术,以电机驱动系统技术为例具体地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2017(09):75-79.
摘要:利用改进的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201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博弈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看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居中”的梯度走势。从各年份来看,东部呈现出持续下降然后强势复苏的走势,中部地区呈现忽高忽低的波浪形走势,西部地区则是持续下降然后缓慢复苏。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趋于收敛。各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利用模式可划分为6类。各省区需依据其模式特点采取不同策略提升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2017(09):80-83.
摘要:结合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内涵,应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进行综述。以“科技投入”、“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作为关键词,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15年我国发表的CSSCI检索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系统梳理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设计与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现状进行评述,进一步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改进方向。
2017(09):84-8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知识吸收、产业集群以及创新理论,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吸收能力、集群学习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河北省孟村弯头管件产业集群企业和磁县煤化工产业集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且不同维度的吸收能力影响着企业的集群学习。在实践方面,为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给政府和集群内企业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2017(09):89-93.
摘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据,对影响安徽省居民消费率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水平、劳动流动性、财政倾斜度、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2409、0.012198、0.001261、0.020864、0.012618、0.043926、0.000054;②少儿抚养比与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负向关系,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01697;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劳动流动性、城镇化水平为主要驱动因素。
2017(09):94-96.
摘要:为了科学利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莲湖区进行指导和监督,明确发展不足、优化下一步发展目标,在明确西安市莲湖区发展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文化传承等4个系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西安市各区县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莲湖区在西安市排名第三,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面存在不足。
2017(09):97-102.
摘要:以内蒙古地区企业家为研究样本,研究环境对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7(09):103-109.
摘要:为有效总结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研究现状,采用共词分析法,运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领域相关研究主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学界对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的研究侧重在技术创新、贷款担保和融资等七个方面,忽略了对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将为后续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网络构建和优化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2017(09):110-116.
摘要:以国家会议中心各部门的一线服务人员及其所服务的客户作为主要调查对象,259份有效问卷作为样本,利用SPSS20.0对调查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析了员工授权知觉与服务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员工授权知觉和员工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员工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强度和对自己是否拥有工作自主权与独立权的感知程度更能有效的影响到客户对员工服务质量的评价,在提高员工授权知觉的情况下,员工的服务质量会得到提高,并凸显在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这两方面。对一线服务员工进行适当的放权,使其授权知觉水平提高,有利于增强员工自信心,树立员工的责任感和价值感,提高员工服务工作的效率及可信赖性。
2017(09):117-12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结合福建省实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治理福建省居民消费污染的几点建议。
2017(09):121-126.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健康APP得到普遍应用,但存在健康APP下载之后用户对其使用率低的普遍现象,为此分析健康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十分有必要。在健康APP、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健康APP用户使用行为特征,在ECM-IS中引入电子健康素养,构建健康APP的持续使用意愿模型,主要分析电子健康素养和确认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另外给出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和相关假设,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17(09):127-130.
摘要:金融的核心之一是风险控制,而利用大数据技术控制风险已是趋势所向。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其数据获取渠道以及拥有的数据类型方面各有优劣,但他们在风险控制与降低信息成本方面有着共同目标。可由于企业自身的数据量有限,导致不能很好地通过大数据处理去风险评价和控制风险。通过用信息价值成本论和简化的声誉模型研究了企业之间通过共享数据去扩充企业数据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共享数据库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企业风险,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朝着普惠金融的目标实现。
2017(09):131-133.
摘要:在金融发展日益昌盛的情况下,通过对山西省及北京市1999——201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山西省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了山西省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山西省的民间金融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山西省的经济增长是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
2017(09):134-137.
摘要:空气质量能够通过情绪渠道和信息渠道去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投资行为,从而影响股票市场。采用2014年5月14日至2017年2月17日的上证指数、全国PM2.5指数以及百度指数数据,对空气质量如何影响股票市场及其影响力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空气质量能够显著地影响股票市场,且季节性紊乱会加剧这一影响力度。此外空气质量对上证工业指数的影响大于上证综指,表明空气质量对特定行业的影响大于整体市场,而信息获取方式又会影响到影响的方向和力度。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