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4.
摘要:河北省是一个临海大省,有着优良的港址资源。本文通过介绍河北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利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以及政府和机会的角度分析了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河北临港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0(12):5-6.
摘要: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和态度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评述,分析了当前的相关研究的现状,预测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010(12):7-10.
摘要: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涉及到旅游者、旅游资源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服务设施、设备,因此本文对旅游安全的界定立足于旅游业三要素,涵盖了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介安全及旅游客体安全三种类型。
2010(12):11-13.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房车市场渐渐兴起。本文对房车行业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国房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阻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促进我国房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0(12):14.
摘要: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外贸出口产品,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而淳安又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茶县之一。本文对淳安县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做大做强茶淳安产业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2010(12):18-20.
摘要:全面娱乐时代的到来,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而转向追求趣味性、追求时尚的消费,并且重视消费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因此,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的传播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品牌传播娱乐化是适合这一环境变化的重要营销传播变革。本文重点论述娱乐时代与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2010(12):21-25.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 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五大中心和实施五大战略的合肥市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对策,为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2010(12):26.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和能源问题的关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福建在建设海西经济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发展壮大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经济。本文阐述的是在海西国家战略的撬动下,推动海西经济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
2010(12):31.
摘要: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凸现。漳州市工业技术创新虽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资金、政策、人才等依旧制约其发展。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漳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2010(12):35.
摘要: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本文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以此反映“海西”经济区物流需求的变化情况,为“海西”经济区物流产业的规划和制定相应物流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效果较好。
2010(12):38.
摘要:介绍了Leontief模型和Ghosh模型前向关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各省市投入产出表测度并比较了各种前向关联。无论是Leontief模型还是Ghosh模型,间接关联对前对各部门的排序影响不大。规模因素对Leontief模型中的虚拟消去前向关联的排序影响较小而对Ghosh模型中的虚拟消去法影响较大。各种前向关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前向关联相关性较高。资源型部门的前向关联较大,而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前向关联一般较小。
2010(12):45.
摘要:政府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政府补贴能够激励技术创新,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溢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对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述评,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2010(12):49.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是一种节能新机制,可为参与各方提供多赢的结果和发展机会,正在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新动力。本文拟探讨EPC模式下如何明确财务分析评价范围、方法和税务等方面的问题。
2010(12):54-58.
摘要:电信客户信用分析与预测,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最大程度的在竞争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SOM聚类算法和用传统经验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分评级来确定信用等级类标号,再用决策树算法建立两个模型A和B。比较两个模型,选择性能较优者为最终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2010(12):59-61.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必然对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各国越来越注重绿色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日渐成熟,由“大蛋糕”分配而招致的碳关税征收将使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从而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乃至人口就业吃饭。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
2010(12):62.
摘要: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特点。如何识别、评价及防范风险,减少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本文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主体——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提出防范投资风险的策略。
2010(12):65.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在福建省居民总体消费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深入地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对于准确把握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找准开拓农村市场的切入点、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阶段划分,寻找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进规律和特点,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消费结构的主次项目进行定量分析,指明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0(12):72.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逃避社会责任状况仍较严重,已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原因可以从历史、法律、经济、政府管理和文化层面进行分析。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的觉醒,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的启发和培育。
2010(12):75.
摘要:精益管理和创新是引导企业成功的两种重要力量。然而,二者根本概念不同,精益管理一定程度上对创新有负面影响。通过研究精益文化、精益设计、精益价值分析和精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企业如何在精益管理模式下进行创新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每个策略的优势、劣势,以及适用情况。
2010(12):78.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零缺陷”理念的冲击下,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此,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零缺陷”理念下的质量成本管理,使“零缺陷”理念在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010(12):81-83.
摘要:梳理了商店形象塑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出良好商店形象的重要组成要素,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塑造我国商店良好形象的相应对策。
2010(12):84-87.
摘要:在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商店两种销售模式共用一个订货渠道满足顾客不同需求的前提下,分析同时拥有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店公司的最优定价订货策略问题,给出了不同时期的最优定价策略;最后,用数值例子分析了在价格调整次数确定的情况下最优决策,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0(12):88.
摘要:在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流动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从员工与企业心理契约角度对员工流动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员工流失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将心理契约的研究维度确定为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发展维度,并据此提出了降低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流动率的对策。
2010(12):92-94.
摘要:随着SOX 404法案以及COSO框架的出现,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内部控制也逐步由以审计为导向向以风险为导向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接着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在结合笔者的相关项目心得和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了基于元数据的创新和探讨。
2010(12):95-100.
摘要:运用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1,1)模型,逐日累计检验上海股市周内效应。主要结论有:(1)沪市在历史演进中,周内效应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阶段性特征:1994年11月3日至2000年10月27日,主要存在为负的周一效应和为正的周五效应;2000年10月30日至2004年7月16日,周内效应频繁改变;2004年7月19日至2008年10月28日,主要存在为负的周一效应和周四效应,以及为正的周二效应。(2)多次出现周内效应消失且消失后又重现的现象。(3)实行T+1交易后对周内效应没有影响;实行10%涨跌幅限制后对
2010(12):101-102.
摘要:为了解决马科维茨(Markowitz)模型中以证券收益率的方差测度投资风险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利用最大熵原理建立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比均值-方差模型可获得更高的收益。
2010(12):103-106.
摘要: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工具而产生的CDS,通过近几年来在西方金融市场中的实践,已变异成为投机性强甚至带有危险性的金融工具。文章对信用违约互换产生的背景、发展以及其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CD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此说明中国在引进CDS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2010(12):107.
摘要:引入期权定价理论,利用鞅定价方法,得到了房屋抵押贷款限额保险的精确定价公式,其中未偿付额为常数,房产价格服从一般ITO过程。
2010(12):109.
摘要:统计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方法论的学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偏重理论介绍的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弊端已经日益突显。针对莆田学院经管类专业原有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该课程的教材选用、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2010(12):113.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探讨不同人口学变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福建江夏学院的380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和自编的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及其相关信息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集中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0.9%;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随性别、专业、亲子关系、上网地点、上网时间的不同而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时,应考虑个体的人口学特征。
2010(12):117.
摘要:本文立足西方学者对激励理论以及实践的研究基础,对激励的基本内涵、功效以及其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在调查和分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应的干预策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2.构建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作为激励的环境;3.形成教师激励的最高境界——自我激励的方法;4.建立公开透明的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2010(12):120-123.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及其动因的基础上,从观念、体制、机制和手段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和优化的策略。
2010(12):124-126.
摘要: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尤其是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剧增。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2010(12):127-129.
摘要:随着国与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更为关键。本文在归纳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研究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框架。最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系统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2010(12):130-133.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条件已趋于成熟,一是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有利于农民工城市化,二是农民工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农民工谋生技能的提升,四是农民工二代能够适应城市生活,五是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城市化的运作条件已趋成熟。解决农民工城市化的实质,一是要着力解决农民工的收入问题,二是要有效解决农民工的生活问题。
2010(12):134.
摘要:根据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的发展新形势,分析了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及其当前培养合作的情况,提出加强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2010(12):138-140.
摘要:2008年底以来,“绿色新政”风暴席卷全球。目前,各国“绿色新政”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在未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0(12):141-143.
摘要:该文通过对近百年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的回顾,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题材来源于不同的民族音乐。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论述了作曲家在创作中,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建构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创作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
2010(12):144-146.
摘要:根据作者多年来的期刊从业经验,结合《警察技术》杂志的办刊实践,通过总结《警察技术》杂志在市场经济下的办刊的特点及办刊体会,摸索出符合杂志自身特点的能够同时实现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结合的发展思路。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