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4(07):1-7.
摘要:基于组态视角,以全国52个城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营商环境各要素对城市创业质量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不是形成城市高创业质量的必要条件;存在2条产生城市高创业质量的营商环境驱动路径,分别为人力资源匮乏下环境和服务弥补型、政府和资源辅助下环境驱动型;导致城市非高创业质量的路径有2条。研究结论揭示了营商环境影响城市创业质量的复杂机制,对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业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2024, 24(07):8-14.
摘要:基于认知-情感理论,采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用户生成内容网络文本数据和内容分析法,研究旅游者在数字赋能前后对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形象的感知差异,厘清数字赋能对旅游者形象感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后旅游者更加关注文化价值和混合现实(MR)讲解方式;数字赋能后旅游者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感态度总体变化不大,但对基础设施、开放程度、旅游内容等产生了更高的期望。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博物馆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2024, 24(07):15-22.
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有研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缺少统一的研究框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国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基础和研究主题分析,归纳出“资源基础-数字化系统-数字化流程-数字型组织-数字生态系统”5层次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框架,分析出平行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协同式4种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2024, 24(07):23-27.
摘要: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1年陕西省地级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各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基于陕北、关中和陕南视角探索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广度的促进效应尤为显著,并在剔除省会城市和滞后一期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作用存在异质性和时滞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关中地区的异质性影响远大于其他地区。
2024, 24(07):28-32.
摘要:林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又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中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综合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具有高耦合性,且中南地区耦合协调度多处于中度协调水平,西南地区多处于基本协调水平。并提出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保证资金流入等。
2024, 24(07):33-42.
摘要: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不明显,省份舒适性差,亟需通过政策手段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黑就业。通过采用内容文本挖掘及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构建等研究方法,为黑龙江省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构建包含10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的政策量化PMC指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PMC指数均值为7.67,处于优秀水平;15项政策样本中,完美级别1项,优秀级别12项,可接受级别2项,无不良级别政策,优良率占比为100%。在此基础上,选择指数值最高的政策P14、指数值居中的政策P5和指数值最低的政策P2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整体上设计较为合理,一致性程度较高,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2024, 24(07):43-48.
摘要:为了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目前,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面临着建设目标和路径不明晰、有效支撑不足、统计体系不完善、政策不明确等挑战,亟需将深港共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明确为国家级战略,完善知识产权贸易统计体系,出台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生态,合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4, 24(07):49-56.
摘要:国际石油公司通常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因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实现风险对冲。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性,有必要进行审计监督,使之成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Python语言,对金融衍生品数据进行全样本采集、处理和分析,检查金融衍生品操作方案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实现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和全面覆盖的审计目标。
2024, 24(07):57-63.
摘要:为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发挥逆向物流业的优势、实现物流包装循环利用、减少浪费,提出一种基于零售商和物流企业共同经营下一店两用的新合作模式,分析消费者的参与对包装逆物流合作的影响,并使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零售商和物流企业的合作成本、未合作时的利润损失以及消费者的参与都会对双方最终选择的策略造成影响;当消费者主动参与时系统以更快的速度收敛到合作的结果,消费者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 24(07):64-69.
摘要: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2024, 24(07):70-75.
摘要:在对“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急服务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开展的应急服务进行调研,包括疫情响应时间、疫情期间纸质与电子资源使用、新冠肺炎专题信息服务等方面。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大学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定位与作用,并针对大学图书馆应急服务与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2024, 24(07):76-81.
摘要:传统工程总承包(EPC)工程风险指标权重评估技术中的风险指标体系缺少对施工模块风险因素的分析,导致所得评估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在施工模块的深度融合下,设计新的EPC工程风险指标权重评估技术。将施工模块因素归入EPC工程风险指标体系,确定EPC工程风险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计算EPC工程的主观性风险指标权重。采用熵权法结合专家打分法计算EPC工程的客观性风险指标权重。将主观性风险指标和客观性风险指标相结合,得到EPC工程风险的综合权重。实验结果表明,与两种传统EPC工程风险指标权重评估技术相比,所提技术应用所得到的最终EPC工程风险值与实际风险值更为接近,表明所设计技术符合应用要求。
2024, 24(07):82-85.
摘要: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采用避雷针、地网等手段来引导雷电流入大地,然而这种方法在应对电磁脉冲的干扰方面较为薄弱,导致防雷效果并不好。为此提出基于等效离子防雷技术的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御方法。首先,确定等效离子阻雷的安装位置,以便很好地覆盖基站区域;其次,设置大气电场雷电阈值,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第三,实施雷电距离警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最后,利用等效离子防雷技术改变雷电自然路径,降低雷电对基站的潜在威胁。实验结果表明:与避雷针和接地防雷技术相比,基于等效离子防雷技术的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御方法能有效吸收和中和电磁脉冲,降低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坏,防雷效果更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4, 24(07):86-93.
摘要:坐姿办公的普及提高了颈痛的发生率,非医疗建议下的颈部护具使用需求逐渐增加。为了评估软颈托在典型办公任务中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日常使用价值,31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佩戴和不佩戴软颈托的情况下,完成规定的坐姿交互任务,记录运动学参数、表面肌电值及主观评价。结果显示:软颈托仅影响个别任务的头颈屈曲角和手腕水平最远运动距离,其余运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不同任务中,竖脊肌、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活动均有所下降;后颈部不适减少,但前颈部新增轻微不适。因此,软颈托不能矫正姿态,但能够降低颈部肌肉负荷和疲劳不适感,且不会对日常造成阻碍,虽然有组织界面压力风险, 但仍适合作为日常辅助干预措施被使用。
2024, 24(07):94-99.
摘要:王楼煤矿具有长距离通风系统的特点,尤其是随着七采区的开采,通风系统阻力分配不均、通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愈演愈烈。为此,在获取通风基础参数的基础上,利用Ventsim建立矿井三维可视化模型,提出3种优化方案并通过模型预测各方案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同时,提出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加权秩和比法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选模型,确定方案1提出的七采区专用回风巷贯通为最优方案。现场实践表明,矿井风机运行速率提升,阻力分布趋于合理。方案优选模型对于同类型矿井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2024, 24(07):100-107.
摘要:随着电网发展系统容量增大,具有成本低、额外占地面积小、限制系统短路电流能力强等特点的高阻抗变压器应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国外对于高阻抗变压器的研究较少,而国内对于高阻抗变压器未形成系统性研究。首先介绍高阻抗变压器的定义和设计原理,对不同高阻抗变压器的实现方式进行总结。其次,针对高阻抗变压器应用过程中凸显的励磁涌流问题开展理论分析。最后,对高阻抗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措施进行总结和对比,并对高阻抗变压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024, 24(07):108-112.
摘要: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警逻辑计算、SL-1报警逻辑计算和累积绝对速度(CAV)逻辑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向控制室提供地震报警,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决策。地震监测系统还可为地震后灾害评估、设备完好性评估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2024, 24(07):113-116.
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签派员队伍,借鉴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体系建设相关理论,结合试点开展的“飞行员-签派员”融合训练,梳理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索签派员整个职业生涯岗位胜任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基于循证训练(EBT)理念总结“飞行员-签派员”融合训练的保障机制,为优化签派员训练模式提供参考。
2024, 24(07):117-122.
摘要:为了揭示工作场所安全违规行为扩散的发生机理,借鉴社会网络理论,构建团队特征(团队内外控构成)和网络特征(网络平均度)共同作用的安全违规行为扩散机理模型。运用多智能体建模仿真方法模拟现实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关系演变,并据此探究团队特征和网络特征对安全违规行为扩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团队特征(团队内外控构成)和网络特征(网络平均度)对安全违规行为扩散有正向作用,而团队规模调节这一正向关系。
王润芳,朱文荪,水玉蝶,姚为方,邢琛,马大卫,孔明,王若民,杨娴,孙梅
2024, 24(07):123-129.
摘要:燃煤电厂副产物脱硫石膏和污泥在雨水中或作为固体废弃物加工过程中,吸附的痕量元素会再次进入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选取安徽省3个典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通过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逐级提取法测定脱硫污泥和石膏中Cr、As、Cd和Pb的赋存形态,应用标准毒性浸出程序法(TCLP)对脱硫石膏的浸出毒性进行测定,分析脱硫副产物中Cr、As、Cd和Pb的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污泥中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中Cr和As稳定性高,Cd和Pb元素有效态占比大于50%,迁移能力强,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脱硫污泥中Cr、Cd和As的迁移能力较强,环境风险较高,其中Cr在氧化环境中不稳定,Cd在酸性环境中更易浸出,As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中均不稳定;pH和固液比对石膏中重金属浸出有重要影响,不同元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b、Cr和As浸出率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达到平衡;Cd的最大浸出率低于其他3种元素,浸出率与pH和固液比的相关性较弱,在pH为4.47时,浸出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脱硫副产物处置及再利用提供参考。
2024, 24(07):130-134.
摘要:粒状土是填(构)筑地基、路基和土石坝等构筑物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对粒状土孔隙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粒状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机理。以仿真颗粒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颗粒离散元法是研究粒状土力学行为的有力有效工具。然而,仿真计算所耗时间与颗粒数量成正比,在计算颗粒数量较多的大模型时会受计算机计算性能的制约,阻碍了颗粒离散元法在工程中的普及。为了减小颗粒数量,常常忽略粒状土中细小的颗粒,带来的问题是,颗粒体的孔隙率被低估,同时影响粒状土中力的传递。借助颗粒流离散元法开展一系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孔隙率随着最小颗粒粒径的变小而变小且两者呈分形关系。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粒状堆积体孔隙率与最小粒径的数学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提高颗粒流(或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 24(07):135-141.
摘要: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基于新浪微博舆情信息大数据,探究基于不同类型意见领袖(官媒、自媒体与大V)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机制。通过构建独立级联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对3类意见领袖传播舆情信息特征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官媒对舆情信息传播的主导作用最强,具有相当规模用户群的大V和自媒体,以不同方式影响舆情信息演化。研究结果为相关突发事件中的用户分析和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2024, 24(07):142-151.
摘要: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能之一是教育职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涌现出诸多具备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该领域的量化研究较少,同时,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传统的文献分析法无法以数据化的形式全景式呈现研究主题的发展规律及研究前沿。鉴于此,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选取532篇有关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数据,从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但作者、机构间还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发文地区呈现“东多西少”的不均衡现象,研究重点围绕大学生、高校图书馆、思想教育、教育职能展开,而新时代要求下,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与“三全育人”工作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研究前沿。基于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2024, 24(07):152-159.
摘要:参考社会地理学有关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演进。采用ArcGIS技术分析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特征,并建立5大维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较明显,从海陆位置看,市级文化产业园的分布呈现“沿海密集,内陆稀疏”的特征;从方位角看,产业园分布具有“中部密集,东西稀疏”的特点。各因素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格局的驱动力度有所差异,科技和文化资源维度下的因素综合影响力最强,是市级文化产业园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的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参考。
2024, 24(07):160-164.
摘要: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驿城区地下水源地补给区为例,对该区地下水进行评价分析。采用水质评价和污染状况评价,并通过ArcGIS绘制超标因子污染分级图。结果表明:未污染水样有37组,占总水样的35.24%;被污染水样68组,占总水样的64.76%;主要超标因子为铁、锰和氨氮;主要污染原因有工业三废排放产生的污染、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的污染、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排放产生的污染及其他污染。
2024, 24(07):165-171.
摘要:临江地区地下水渗流十分复杂,地下室抗浮水位确定难度较大。通过工程实例,利用数字模拟法建立地质模型和渗流场,分析场地地下水渗流特征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综合确定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并通过区域地下水位长期监测孔与场地内水位监测孔的监测数据加以验证。工程实践成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是安全可行的。
2024, 24(07):172-178.
摘要: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2024, 24(07):179-188.
摘要:针对制造商、经销商和梯次利用商组成的动力电池双闭环供应链,考虑动力电池以旧换新后进行梯次利用和拆解情境,运用博弈分析方法研究无补贴和有补贴情况下供应链内部各利益主体的最优决策,采用数值仿真分析各参数对于博弈主体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政府对以旧换新补贴的增加,梯次利用率会随之增加,进而促进梯次利用商利润增长;消费者对旧产品的评价折扣越大,动力电池的批发价和零售价越高,会促进消费者以旧换新行为,梯次利用率亦呈缓慢上升趋势;将以旧换新补贴及梯次利用难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在提升梯次利用率的同时保证梯次利用商和制造商利润的提升。
2024, 24(07):189-194.
摘要:在对四川省21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面测度的基础上,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21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较低,呈现出“核心-边缘”分布,只有成都市和绵阳市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各市(州)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显;空间距离、产业结构、创新环境和城市活力会对四川省21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影响。
2024, 24(07):195-200.
摘要:晋商大院旅游协同发展是实现晋商大院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和王家大院4座晋商大院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运用ArcGIS软件、引力模型和旅游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晋中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趋于集聚,地区分布不均,密度高的地区基本与4座晋商大院的位置重合;4座晋商大院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分极化;旅游市场集中度偏高,均值较低,基本形成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二足鼎立的格局。总结晋商大院旅游地产生空间竞争的原因,并提出旅游协同发展对策。
2024, 24(07):201-208.
摘要:基于2012—2022年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利用CiteSpace和Bicomb软件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RCEP研究可分为缓慢推进、平稳过渡和加速发展3个阶段;RCEP领域核心作者和发文机构整体较为分散、局部有所集中,未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价值链、贸易方式及影响3个方面。因此,未来研究方向应紧扣RCEP规则和政策设计等层面,积极探索RCEP 框架下中国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安排。
2024, 24(07):209-217.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在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呈现白热化的趋势下,分析、发现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使用LassoCV从城市影响因素的高维度数据集中提取到合理、简单的影响因素变量集,同时保证模型的数值性能和泛化能力;使用R型聚类对与目标变量正向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得到更为清晰的筛选变量集结构。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提升东莞城市人口吸引力的若干建议。
2024, 24(07):218-230.
摘要:为刻画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跨境流动特征,选取电商数据技术的发明专利数据,基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消费”的知识流动分析框架,构建发明人跨境合作网络、申请人跨境合作网络、专利国际申请网络、同族专利跨境申请网络、专利跨境引证网络和专利跨境转让网络,对6类网络的结构特征、相关关系及回归关系进行测算、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电商数据技术的6类知识流动网络均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发明人合作网络与申请人合作网络的相关性最大;美国在各类网络中都处于核心位置,而我国仅在知识传播网络中处于次核心位置,在其他网络中都比较边缘。最后,提出中国电商数据技术领域知识流动网络关系的治理策略。
2024, 24(07):231-237.
摘要:数字政务是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电子证照智能服务有助于数字政务改革。结合朴素贝叶斯模型与某省政务数据构建用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法人类型高频办件前10种组合占全部组合的49.46%,远高于个人类型政务服务事件;全省范围内个人用证、法人用证推荐准确率分别可达到53.22%、68.51%,按地市构建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准确率,部分区域准确率最高可达96.24%;缩小判定政务服务事件先后关系时间窗口,推荐准确率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有关方法和结论对提升政府效能具有支撑参考作用。
2024, 24(07):238-242.
摘要:岐山县宋家尧村滑坡地处渭河北岸,受地震、降雨影响,在2014年发生了滑动迹象。通过现场勘查和室内分析,查明滑坡的基本特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岐山县宋家尧村滑坡在强降雨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大。
2024, 24(07):243-246.
摘要:油库原油在销售前须进行乳化水含量测定,达标后才可销售。当油田产液量升高且现场采出原油含水过高时,三相分离器的处理效果会变差,影响销售和工作效率。为提高油库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出一种乳化水含量的快速观察法,根据原油在缸底倾斜面上的流动特征,可快速估算出油样的乳化水含量范围。实验选择刚放满原油待沉淀的储罐,从大罐放油口附近开始,自下而上依次取6个100mL油样,对比快速观察法和化验的结果。最后对快速观察法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观察法可以快速和较为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乳化水含量,快速观察法依据的原理主要有破乳剂的作用、环境温度压力的变化、油水表面张力的差异和乳状液体系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快速观察法的提出有效提高了油库运行和工作效率。
2024, 24(07):247-252.
摘要: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提升迭代以及产品质量追溯管控要求,船舶管子制造也由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不断向自动化生产模式演变,众多船厂逐步实现并推广,以便消除制造效率与焊接质量等方面的瓶颈。为了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应不断优化和改进相应产线控制系统。结合现场实际调研需求,梳理管子自动化产线制造工艺,从系统功能、数据库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现,以满足管子自动化产线任务接收,对具有限定条件的柔性管加工生产线精细化管理。通过任务的合并标序,完成无序上料到有序生产的能力建设。通过全周期的监控并控制自动化产线,实现安全、有序、高效的无人化生产。
2024, 24(07):253-261.
摘要:为研究单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钢板与混凝土板组合形式。通过对其进行仿真模拟结合静力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模式和破坏形态,分析该模式组合板受弯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模式为弯剪混合破坏,在试验过程中,试件截面纵向应变沿组合板高度上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变形特征,且承载性能较好。可见该形式的组合板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对实际工程组合板的选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4, 24(07):262-266.
摘要:极端降雨事件威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基于城市应对极端降雨事件角度,对城市的绿色规划策略从理念和实施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理念层面分析韧性城市的概念,并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的韧性内涵,总结分析当前国内外的绿色规划理念;从实施层面总结国内外绿色规划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并归纳出国内外应对挑战的诸多措施。通过研究,为我国应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城市建设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2024, 24(07):267-275.
摘要: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日益突出,探究其背后驱动力对于解决该生态问题至关重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征空间模型提取2000—202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石漠化信息,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揭示长时间序列石漠化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石漠化演变呈现“先缓后快”的改善态势;空间上呈现“东西轻,南北重”的分布格局;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GDP和降水量是石漠化演变过程中的主导因子。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