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19):1-10.
摘要:近年来因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政策重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积极开展工业设计中心等载体建设便是各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期工信部修订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提出加强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中心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市场主体。基于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化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更高效地开展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培育、优选工作。从工业设计中心的创新能力评价机制出发,基于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建立“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工业设计中心的梯度培育建设。
2023, 23(19):11-19.
摘要:消费者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在消费过程中,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于消费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及幸福感;消费者幸福感对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消费者幸福感在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中介作用;顾客预期负向调节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字号品牌企业促进顾客融入,增强品牌竞争力。
2023, 23(19):20-26.
摘要:基于2016—2020年江苏省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影响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科创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高新区整体科创效率水平不高,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技术因素起到主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稳定,大多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地区开放程度对江苏省高新区科创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可以从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科创效率。
2023, 23(19):27-34.
摘要: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对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有助于审视和评估当前政策存在的不足,为科技特派员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政策工具理论,以54份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归类和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及各地市科技特派员政策工具覆盖较为全面,但使用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缺乏;政策目标始终以开展创新创业为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亟须加强。据此,需均衡配置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目标组合,增强政策工具目标适配性。
2023, 23(19):35-41.
摘要:数字技术应用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动能,但数字技术应用影响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内在机制还需要深入探讨。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330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高质量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在数字技术应用和企业高质量生产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在数字技术应用和企业高质量生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战略导向正向调节了价值创造与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和价值创造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和深化认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内部影响机制,并为制造业企业寻求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2023, 23(19):42-49.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以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运城-临汾以及长治-晋城3大核心区,集中分布在宋元和明清两个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内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表现出近水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因素和宗教文化信仰以及建筑工艺也对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2023, 23(19):50-54.
摘要: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视角,利用德尔菲法与专利分析技术开展互补分析,构建专利-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输入信息、3个分析阶段、输出结果加以界定。该模型与传统的技术预见分析模型相比,具有量化数据与理性判断相结合的互补优势,通过多维度指标设计和闭环反馈过程,既减少专家预见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也可增加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技术预见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2023, 23(19):55-59.
摘要:高比例新能源发展促进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且国内多省已构建适应储能参与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而储能在调峰市场的报价策略将影响其在电力市场的收益。分析储能在国内典型调峰市场的出清和价格机制;以分档出清的广西调峰辅助服务为基础,设计储能在调峰市场的4种报价策略;构建算例对比分析4种报价策略下储能的市场收益,并提出储能在调峰市场报价的建议方案。
2023, 23(19):60-65.
摘要: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可及性将会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8)专项调查,系统考察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能够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且在通过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对提高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更加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主要通过健康水平提升和城市归属感两条路径作用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为政府以公共卫生服务为着力点,推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制定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2023, 23(19):66-74.
摘要:绿色金融已然是助推“双碳”战略实现的重要内容。以海洋经济圈为研究对象、数字经济为中介变量、R&D投入强度为调节变量,探究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选取2005—2021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缩尾处理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圈绿色金融能抑制碳排放量,数字经济起了中介作用,但R&D投入强度未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鉴于此,应持续推广绿色金融、完善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及落实R&D投入。
2023, 23(19):75-79.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采用股权再融资作为外部融资渠道,其经济后果备受关注。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再融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股权再融资行为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后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在股权再融资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2023, 23(19):80-84.
摘要:基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物流规模、政府作用、人口因素及信息技术6个方面,构建合肥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的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合肥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经历了由较差到一般再过渡到良好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快速发展、稳步提升4个阶段;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及基础设施都呈现上升趋势,而物流规模却出现下降趋势;其他方面变化较小。
2023, 23(19):85-91.
摘要: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2011—2020年数字金融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刺激居民消费是数字金融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数字金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地理位置及经济发达异质性。最后,为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关键期恰当运用数字金融工具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023, 23(19):92-100.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以山东省957家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视角分析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两端分散、中间集聚的特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密度分布存在不均的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景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枣庄、济宁、泰安、济南、淄博、临沂、潍坊和日照等地区密度较高,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M”形的分布格局,并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岛市倾斜;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为明显的“团块状”集聚特征;影响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及政府政策。
2023, 23(19):101-107.
摘要: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4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Malmquist指数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并分析对外贸易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在不断提升,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所推动。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产业结构是贸易开放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为此,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应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2023, 23(19):108-114.
摘要:数字技术加速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时空上的限制,有助于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高,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贸易影响程度也有差异;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服务贸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去加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 23(19):115-121.
摘要:为探究南京科技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将南京与深圳、杭州、苏州3个城市2007—2022年科技人才政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趋势上,南京科技人才政策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南京政策工具使用分布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占主导地位,部分政策因支持力度稍弱或政策欠缺成效不明显。最后,从突出政策差异性、提升政策精准性、优化政策分布均衡性和提升政策成效性4个方面提出优化南京科技人才政策建议。
2023, 23(19):122-127.
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的研究,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特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是科学有效的,5项政策为良好,2项政策为中等,大部分政策处于良好水平;7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领域、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方面优势明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建议增强补短,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力,重点关注效力位阶、发布机构、政策内容等方面。
2023, 23(19):128-135.
摘要: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城乡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通过对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数据思维理念和城市规划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问题。因此,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为主线,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背景概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3个框架,对传统城市的框架进行丰富和补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数字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 23(19):136-139.
摘要:绿色低碳是当今的发展要求。航空公司可以从优化机型排班工作作为突破口,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为计算多条航班计划碳排放量,采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碳排放量计算公式,针对某航A320和B737两种机型,以碳排放量最小为约束条件,使用CPLEX软件求出某个航段上机型的最优解,最终实现整个航段的碳排放量最小。结果显示,在航段上使用两种混合机型比使用单一机型可节约更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的减少区间为0.6%~2.9%,证明从碳排放量优化航空公司机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2023, 23(19):140-144.
摘要:目前旋挖钻机在施工时,由于各种原因旋挖钻头孔内掉落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掉落的钻头处于孔底最深达数十米的泥浆中,打捞难度大。现阶段打捞钻头的方式普遍存在成本高、不安全、成功率低等弊端。为此,研发一种可安装在旋挖机钻杆上,并通过钻杆下放到深孔内打捞钻头的机械手。通过旋挖钻机旋转钻杆,操控机械手的开合,使其牢固抓住掉落钻头顶部的凸出方套,从而使机械手与掉落的钻头建立连接,再通过旋挖钻机提升钻杆将掉落的钻头打捞出孔,达到快捷、准确、安全、经济的效果。
2023, 23(19):145-150.
摘要:为了充分研究倾斜微型桩的护坡受力承载特性、荷载传递规律、不同参数变量与边坡稳定性系数间的关系,利用数值计算方法ABAQUS软件建立多种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倾斜微型桩桩身分布形态近似呈“S”形分布,在桩体埋深1/2位置处弯矩值最大,弯矩沿着桩身两侧分布,受荷段与锚固段弯矩明显;桩后土压力呈钟形分布,随着桩体埋深的增加,土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在滑面附近土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距离边坡底部3 m处即1/3边坡位置时,边坡稳定性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使微型桩发挥更有效的护坡承载效果,微型桩应设置于距坡角1/3~1/2位置处;随着微型桩倾斜角度的增加,稳定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倾斜角度为40°即与坡面近乎垂直时达最大值1.449,倾斜桩体能更好地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边坡稳定性系数逐渐减小,随着桩排数的增加稳定性系数近似直线型增加,在同等条件状况下,增加桩排数能显著增加边坡稳定性,达到快速加固边坡的效果。
2023, 23(19):151-158.
摘要:以麻路岗隧道口边坡为例,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总结分析边坡失稳机制,进而提出防治设计方法,并结合监测成果对坡体的治理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洞口劣化软岩顺层边坡大桩号侧层面及坡脚缓倾坡外构造面组合、小桩号侧顺层偏压的不利条件下,坡脚形成临空;同时,受构造劣化作用,岩体层间结合差,局部发育泥化层;地下水入渗影响下,坡体及洞口发生变形破坏;坡脚反压回填是防止此类边坡进一步变形的快速、有效手段,采用抗滑桩对坡体治理后,稳定性较好。对洞口劣化软岩顺层边坡除施工前勘察外,还应进行施工阶段勘察,以调查坡体外倾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与结合情况,当存在层面与其他结构面组合下坡体临空或顺层偏压时,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是有效的预加固手段。
2023, 23(19):159-166.
摘要:“二三结合”是近年来国内高含水老油田在中低油价环境下首创的一种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针对目前尚没有针对“二三结合”开发特点的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静态法构建“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依据国内油田“二三结合”的开发特点和开发实践,筛选出7项对“二三结合”采收率影响较大的关键相似准则及参数。基于“二三结合”作用机理和表征机制,从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角度出发,首次构建表征油藏属性、渗流特性、时变特性的“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考虑多层老油田的储层非均质性和油气水分布不均特性,引入全藏渗透率洛伦兹系数、全藏流度洛伦兹系数,实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的修正。以大港某油藏实际开发动态参数和五点井网为例,给出“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中系数的求解方法,得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预测曲线,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较强的适用性,为评价和预测“二三结合”开发效果以及老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2023, 23(19):167-176.
摘要:为洞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演进趋势,基于2005—2019年中国部分省份数据,立足“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值赋权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利用ArcGIS10.8软件、Markov链分析方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业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整体上,在考察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在时空演变上呈现不同的演化格局,具有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的时空演化特征。总体呈现向高水平等级演化的趋势但动态演进速度缓慢。因此,要持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2023, 23(19):177-181.
摘要:为了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群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施工案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并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3倍管径范围内地表变形受施工影响较明显,最大变形点发生在顶进断面顶管轴线位置,当距管轴线距离大于3倍管径时,地表沉降量逐渐收敛于零;横向沉降趋势呈“U”形分布,沉降量随着距顶进面距离增大而整体减小,但变形量分布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天窗施工期间,列车开通运行24 h后地表产生明显变形,列车运行48 h后地表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受管-土相互作用影响,地表沉降理论计算结果较数值模拟结果略小,建议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顶管土压力计算优先选用太沙基理论。
2023, 23(19):182-190.
摘要:随着脱贫治理背景的全方位转换,为巩固阶段救助成果,研究关键影响因素及政策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实施效果具有现实意义。选择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白银市和金昌市,结合民政部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可持续生计理论下的多维农户发展现状指标评价体系。使用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可加性解释(SHAP)模型,筛选、识别、验证关键因素及特征重要性,结合甘肃省政策实施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乡村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实施提供方向。
2023, 23(19):191-199.
摘要:瞪羚企业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高、发展潜力大,对带动福建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以2019—2022年福建省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讨福建省瞪羚企业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发现:福建省瞪羚企业表现为“高-高”“低-低”的聚集模式,带状分布于沿海,零星分布于内陆,较不均衡;呈现“西南-东北”集聚态势,向“东-西”两侧扩张,聚集重心向“西南-东北”方向移动;以梯队式发展为主,核心-边缘区域结构显著。
2023, 23(19):200-203.
摘要:对于传统的RFM模型客户细分而言,由于缺乏科学的指标而无法针对航空市场进行精确的细分,因此提出TLFM模型作为细分的指标,利用自组织映射(SOM)算法和“手肘法”确定k-means算法的最佳k值,从而得到航空市场客户细分的结果。最后根据客户细分的情况和各类客户的行为特征,提出差异性的服务和不同的营销策略来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2023, 23(19):204-209.
摘要:机场航站楼结构复杂,发生火灾时极易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直观了解航站楼中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建立航站楼到达厅与夹层通道的火灾模型与人员疏散模型,分析3种不同火源情况下各关键位置烟气的温度、CO浓度和减光系数与疏散情况。结果表明,行李转盘区与夹层通道发生火灾时烟气会弥漫整个夹层通道,影响疏散安全。在航站楼现有建筑结构下,到达口联动开启可有效缩短人员疏散时间。
2023, 23(19):210-217.
摘要:顺北油气田奥陶系目的层埋深普遍在8 000 m左右,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面元25 m×25 m,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导致顺北油气田奥陶系鹰山组断控体油气藏难以精细刻画与表征。结合常规测井、电成像、远探测、取芯等资料,开展不同应力作用下断控体结构分析、断控体油气藏破碎裂缝带、破碎角砾带、断裂空腔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断控体油气藏主要储集空间来自多期构造活动叠加改造形成的断裂空腔、角砾间孔隙、构造裂缝,不同应力机制决定断控体的发育程度,拉张背景易形成断裂空腔及裂缝带,挤压背景易形成破碎角砾带及裂缝带;断控体常发育典型的核带结构,裂缝带的宽度范围较大(0.35~1.64 km),且分布范围广,角砾带的宽度范围次之(0.44~0.93 km),且分布范围中等,断裂空腔的宽度范围最小(0.25~0.35 km),且分布范围小,主要集中在局部拉张应力区。
2023, 23(19):218-224.
摘要: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位于扎格罗斯盆地北部褶皱带,油气资源富集,近年来对该区域勘探潜力探索较少。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及国外数据库最新数据资料,研究库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因素,探讨其勘探潜力目标。结果表明:伊拉克库区发育的4套含油气系统中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力含油气系统;油气主要分布于基尔库克低褶皱带;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后期构造运动改造;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北部低褶皱带三叠、侏罗系低缓背斜圈闭和断层下盘的成藏组合。
2023, 23(19):225-232.
摘要:机场航站楼结构复杂,发生火灾时极易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直观了解航站楼中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建立航站楼到达厅与夹层通道的火灾模型与人员疏散模型,分析3种不同火源情况下各关键位置烟气的温度、CO浓度和减光系数与疏散情况。结果表明,行李转盘区与夹层通道发生火灾时烟气会弥漫整个夹层通道,影响疏散安全。在航站楼现有建筑结构下,到达口联动开启可有效缩短人员疏散时间。
2023, 23(19):233-238.
摘要:选用新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浪苏木构造带,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井全直径岩心制备300 mm的立方体试样,分别开展滑溜水压裂液、瓜胶压裂液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研究不同压裂液下的破裂压力和裂缝延伸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瓜胶压裂液压裂下的破裂压力最高,滑溜水压裂液次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破裂压力最小,压裂时间最短,可以形成更加复杂的缝网,与滑溜水和瓜胶压裂液相比,破裂压力分别降低了26.0%和33.3%;滑溜水压裂液压裂岩样表面可以形成分支缝,全直径岩心可以形成转向裂缝;瓜胶压裂液压裂岩样表面和全直径岩心均形成较为平直的双翼裂缝;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岩样表面裂缝形态复杂,裂缝易发生转向,迂曲度大,主缝为双翼非对称缝,可以诱导产生多条贯穿主裂缝,裂缝整体分布呈现“Y”形和“H”形,全直径岩心内裂缝复杂程度高,可形成缝网和转向裂缝,裂缝面具有凹凸不平特性,这对于压裂裂缝自支撑具有重要作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压裂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2023, 23(19):239-247.
摘要:为探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寿命沥青路面应用,研究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抗剪强度。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具有较强时-温依赖性,抵抗变频加载能力较强;其内摩擦角比传统AC(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小21%,黏聚力高3倍。采用有限元分析7种不同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针对优选的4种路面结构分析厚度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而利用车辙预估模型,以车辙深度为控制指标,预测高模量沥青路面的功能寿命。结果显示,不同力学指标对应的较优路面结构均为上中下面层、中下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其与传统AC结构相比可分别延长路面寿命326%和118%。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74221; 010-62144346 E-mail:kejihechanye@kjhcy.org
版权所有:科技和产业 ® 2023 版权所有